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还有一个交友标准——“无友不如己者”。墨子则认为,“人生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意思是把丝放进不同颜色的染料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人生亦如是,士亦有染,染于益友则好,染于损友则坏,“染不可不慎,交友亦不可不慎”。
北宋学者吕公著曾说:“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意思是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在家里要有父母兄长的指导,在外边要有老师和朋友的帮扶——朋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友能成人,亦能毁人。人之交友,必具慧眼,知人善察。近仁义礼智信之君子,远丑恶奸邪伪之小人。
唐代官吏吕元膺在做东都(今洛阳)留守时,曾与一儒生对弈。此时下属送来许多公文要吕元膺紧急批阅。正当吕元膺执笔批阅公文时,儒生认为他的精力全放在公文之上,顾不上棋局,便偷偷换了一枚棋子,最终赢下了这盘棋。其实吕元膺发现了儒生的举动,而儒生并未察觉。
第二天,吕元膺便下令把儒生调离,并赠他一匹绸缎以示安抚。府内之人都不明就里,儒生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直到十多年后,吕元膺病重,把子侄们叫到床前,对他们说:“结交朋友,你们一定要用心选择。”接着他将当年调离那个儒生的原因说了出来,并接着说:“一枚棋子,不值得深究。但此人心术不正,不可留用,更不可结交。我若当场揭穿他,恐怕他忧虑畏惧。但我若一直不讲明,则怕你们没机会了解此事。”
吕元膺在临终前告诉子侄这件事,是想让他们知道,要学会从细微之处观察、认知一个人的品行。虽然那个儒生只是偷换了一枚棋子,但连下棋这样的小事都要耍手段,反映出他人品不佳,心术不正。若与这种人结交,必将祸患无穷。
清代大学士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去世后,找阎王爷哭诉:自己往日真心对待的那些朋友,都是忘恩负义之徒。他讲到十几个这样的狐朋狗友,说在自己拥有权势的时候,他们个个都与自己形影不离,对自己唯命是从;而自己失势后,他们便树倒猢狲散,对自己避之唯恐不及。
阎王爷认真听完,说了这样一番话:“那些人在你人生的高光时刻,机关算尽对你阿谀奉承;当你陷入低谷时,他们便排挤你。这类人终究会得到属于他们的命运结局——到地狱受阴司惩处。可是反过来,你这般埋怨和谩骂,极为不妥。正所谓‘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你自己喜欢结交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辈,如今悔不当初,拿所谓的道义来指责他们,意义何在呢?”纪昀通过这则虚构的故事告诫人们:交友当慎。
交友利弊并存。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思想家都奉劝人们:慎交友,交善友。以利交友,利尽则散;以色交友,色衰则绝;以势交友,势倾则淡。真正的益友,应跨越身份、地位和权势,互为依靠,同心向善。
图:付业兴" "编辑:姚志刚" "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