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云

2025-02-10 00:00:00何永康
检察风云 2025年2期
关键词:观云微云敬亭山

在苏东坡弟子“苏门四学士”中,以秦观最有名气,他不仅写下了人尽皆知的《鹊桥仙》,还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满庭芳》,开头几句尤其精妙:“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为此,苏东坡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山抹微云君”。秦观的女婿范温,在别人问及他是谁时,也时常以“某乃山抹微云之婿也”作答。足见“山抹微云”深入人心。

微云,微小的云、微薄的云。不是云海,也不是雾幔。云海气势磅礴,汹涌连天,山如同沉浮于翻卷波涛中的舟楫、礁石和岸,总是云的陪衬而已;雾幔则围绕山腰或者弥漫于山谷,变换着花样遮掩山的伟岸,以使自己成为风景的主角。而微云,仅仅是山的一个点缀与陪衬,但也会成为看点。

当年到康定去,为的是去看跑马山上的云。我在一座高山顶上,千真万确地看到了两朵云在,一动不动地定格着,形不大色不浓,是微云。天正下着沾衣欲湿的小雨,便想起古人“微云疏雨淡新秋”的句子来。康定这微云和微雨,算是绝配了,恰如单纯的李家大姐和朴实的张家大哥,人或许轻微,内心却强大而富有。

我平时爱画国画山水,但我生活的丘陵地带其实没有太多奇峰峻岭,也就没有太多云海云流,因而作画时对云的处理特别慎重,不画密云浓云,也不借云之名大面积留白。云多了,山就轻浮了,水就缥缈了,可谓喧宾夺主。其实,许多山水画大家笔下呈现的都是常见的山川,如黄宾虹、齐白石、陈子庄等,但因构图精妙、笔墨酣畅、气韵生动成为名画。综观那些画中之云,也大多是微云。

古代诗人多喜看山,看山其实是在观云。观云的心境和情态各有不同,眼中的云也不尽相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上或许有微云,陶渊明方得悠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也应有微云,李白才不会厌倦。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妩媚”的,想来是云,且是淡抹的云。那“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呢?青山看我,是以云为眼,不多,小小一两朵恰好,那眼睛正是微云。当然,诗人也有心潮逐浪的时候。譬如李白,就有“长吁望青云”的喟叹,有“摇笔望白云”的洒脱,也有“直上青天挥浮云”的豪放。这时的云,就不是云朵而是云海云流云瀑了。虽然蔚为壮观,但两相比较,我更喜欢微云的祥瑞和煦。

于今,山还是那山,云还是那云。却有另一种“云”在主宰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网络之“云”。不管你在何时何地,只要你有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它都会与你形影不离,如云网盘、云计算、云储存、云阅读、云搜索、云引擎、云支付,等等。这“云”其实还是微云——“微屏”与云服务的结合体。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染且年龄渐长的人,对于这现代科技之“云”,我想,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宜沉溺其中,总是浅尝辄止为好,总是“微云”为好。

人心也如山,是精神的高处,人心也如云,是素洁的心云。心云也是需要“山”来“抹”一下的。一抹,是适度装点,也是轻柔擦拭;一抹,就灵动起来,就飞扬开去,就饱满,就和谐,就天高云淡了。如果有一天,人们把“什么都是浮云”,改为“什么都是微云”,也许就人心平宁了。

(何永康,笔名骆塞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编辑:张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

猜你喜欢
观云微云敬亭山
一起玩·观云
父母必读(2023年7期)2023-08-12 09:31:33
独坐敬亭山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46
资料上微云备份省心又安心
电脑爱好者(2019年7期)2019-10-30 03:44:24
彭俊枫
《敬亭山》
观云遐想
观云
齐鲁周刊(2017年50期)2018-01-02 00:18:19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北京文学(2017年12期)2017-12-12 20:38:51
“云”中之事 微云一个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