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22年2月—2023年4月就诊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3年5月—2024年6月就诊的46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吸困难信念评价[汉化版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测试问卷(CAT)]。结果:干预后,试验组FVC、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后,试验组BBQ-SF、BBQ-AA、BBQ总分、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后,试验组C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显著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纽曼系统 评判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Application of Evaluative Nurs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man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AI Le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5, 22(03): 0-09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aluative nurs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man system on pulmonary functi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 A total of 97 COPD patients treated in C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2 to June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51 patients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22 to April 2023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6 patients treated from May 2023 to June 2024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valuative nurs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ma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pulmonary function level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or 1 second (FEV1), FEV1/FVC], dyspnea belief evaluation [Chinese version of breathlessness beliefs questionnaire (BBQ)], adverse mental stat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quality of life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FVC, FEV1 and FEV1/FVC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After intervention, BBQ-SF, BBQ-AA, BBQ total score, HAMA and HAMD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AT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Conclusion: Evaluative nurs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man system significantly improves lung function, reduc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Key words] Newman systems Evaluative nurs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function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hangzhou 21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03.0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进展性强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COPD的特征是气道阻塞逐渐加重,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痰液增多[3]。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活动能力也逐渐下降,其心理状态亦受到极大影响,如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此外,COPD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对其日常生活、社交互动也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和负担[4-5]。尽管目前的常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局限性。为此,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应运而生[6]。纽曼系统模型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应对压力源的能力,通过三级预防策略,纽曼系统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够全面评估和应对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压力源,提供更加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7-8]。这种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还能有效缓解其心理症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因此,探索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在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优化护理方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文献[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症状稳定期在1个月以上;具备正常沟通能力,且入院后意识清晰。排除标准:合并呼吸道畸形、肺出血、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合并心、肺、肾等其他器官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或有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或不配合。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23年5月—2024年6月就诊的46例患者纳入试验组,2022年2月—2023年4月就诊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如下:(1)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慢阻肺知识宣教卡》及《呼吸康复运动训练手册》,并系统介绍COPD管理的关键元素,如吸氧、戒烟、用药、营养、体力活动及心理支持。(2)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但不限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3)定期调整病房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住院环境;指导家属为患者准备高质量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饮食管理。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首先组建专业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训,内容包括评判性思维的定义、形式、实施流程等,确保团队具备应对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1)一级预防: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肺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的疾病手册,详细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发病机制、危害及管理策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于情绪低落或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通过评判性思维分析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与患者沟通时采用接纳、倾听和引导的方式,评估其心理状态,必要时由心理咨询师参与干预。通过解释疾病的具体影响、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及预期的并发症等,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2)二级预防:对已确诊的COPD患者,重点在于预防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疾病手册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定期进行肺功能复查,确保治疗效果。利用评判性思维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干预,如发现患者因不适而不遵从治疗,需及时调整护理策略,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的呼吸训练指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等方法,提升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病情恶化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并向患者解释此时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因病情变化带来的焦虑。(3)三级预防: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重点在于维持其健康状态和促进社会回归。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呼吸操等,逐渐增强肺功能。通过纽曼系统模式中的社会支持策略,动员患者的家属和社会资源提供支持,定期进行随访,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对于居家护理的患者,指导家属协助其按时用药,调整生活环境以减少不良刺激,如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吸烟等。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强化他们对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意识,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意大利科时迈,QUARK PFT3)测定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计算FEV1/FVC。(2)采用汉化版的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呼吸困难信念情况进行评估;该问卷共计11个条目,包括恐惧呼吸困难维度(BBQ-SF)5个条目和恐惧活动维度(BBQ-AA)6个条目,每条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计11~55分,由患者依据自身感受进行回答,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呼吸困难信念较强[10]。(3)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HAMA量表共计14个条目,总计0~56分[11],HAMD量表共计17个条目,总计0~68分[12];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4)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测试问卷(CAT)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该问卷涉及咳嗽情况、睡眠情况、爬坡或楼梯感觉、是否胸闷、是否气喘、居家活动、情绪及精力在内的8条问题,每条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计0~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好[1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37例,女9例;年龄43~89岁,平均(73.93±8.21)岁;病程1~7年,平均(4.16±1.17)年;COPD分级:Ⅱ级17例,Ⅲ级21例,Ⅳ级8例;吸烟史26例,饮酒史27例。对照组男46例,女5例;年龄51~95岁,平均(74.76±9.78)岁;病程1~10年,平均(3.92±1.47)年;COPD分级:Ⅱ级12例,Ⅲ级26例,Ⅳ级13例;吸烟史32例,饮酒史2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FVC、FEV1及FEV1/FVC相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3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困难信念评价比较
干预前,两组BB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BBQ各维度及总评分相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相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2.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CAT问卷评分相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3 讨论
COPD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吸烟率的增加,COP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4]。尽管当前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COPD患者的预后依然面临挑战,尤其是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的肺功能持续下降、并发症增多等,使得疾病的长期管理变得复杂且困难[15]。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但并未充分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及生活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的生理与心理压力源方面显得不足。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强调个体的整体护理,通过评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这种护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其系统性、整体性和前瞻性,通过三级预防策略,有效识别并干预影响患者健康的各种因素,不仅在疾病的早期就开始干预,还能够在疾病的中后期提供持续的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和缓解生理和心理压力[16]。此外,纽曼系统模型将护理重点从单一的病理治疗扩展到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全方位干预,更好地满足了COPD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本研究有助于验证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参考模式,进而提升患者的长期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
通过全面评估和针对性干预,可以系统性地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水平。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FVC、FEV1和FEV1/FVC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纽曼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肺功能的恢复。纽曼系统通过三级预防策略,早期识别和干预患者的压力源,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系统地整合护理干预措施,如呼吸训练、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这些措施不仅能直接改善呼吸功能,还能通过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间接促进肺功能的提升。这一结果与张敏[17]研究结果相契合,均表明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如戒烟和呼吸康复训练等措施,能够显著减缓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并优化患者的整体健康预后。此外,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模式通过系统化的干预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恐惧呼吸困难和活动回避等负性信念,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BBQ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纽曼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患者对呼吸困难的灾难化认知。其机制在于评判性护理通过多维度的评估和干预,如心理疏导、教育指导和个性化的呼吸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和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对呼吸困难的恐惧感和活动限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18]。
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方案通过全面的心理疏导和个性化的生活干预,在改善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展现了显著的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方面则显著提升。通过评判性护理的应用[19],护理人员能够系统地识别并干预患者的心理压力源,特别是在应对慢性病长期管理带来的心理负担时,纽曼系统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护理框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与此同时,护理过程中的个性化干预,如呼吸训练和运动指导,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还通过增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提高了整体生活质量[20]。
综上所述,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通过全面的评估和多层次的干预,有效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其整体性和个性化的护理策略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了生活满意度,为COPD患者提供了更加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欢,张明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10):152-156.
[2]林嘉敏,朱美霖,吕倩,等.跨理论模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2,8(12):1586-1592.
[3]代义龙,徐小凡,徐小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4,29(6):932-936.
[4]江艳,喻正浩,张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1):65-69.
[5]王文星,王璐,邬超,等.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及未来10年发病预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4,47(1):135-140.
[6]陆璐,梁群,刘晓艳,等.纽曼系统模式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在重症肺炎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9):67-70.
[7]黄柳青,贾丽平,吴苏莉,等.基于穆泽尔模型的纽曼系统护理对行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115-117.
[8]鲁玉君,朱佳巍,刘丽娜.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隆起病变患者的效果[J].广东医学,2020,41(7):727-731.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10]伍青,郭爱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信念的相关概念及测量[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54-459.
[11]钱洁,姜敏敏,陈晨,等.超简抑郁焦虑筛查量表在社区门诊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1,16(2):116-120.
[12]王振,苑成梅,黄佳,等.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6):476-480.
[13]刘军,承解静,杨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5):648-649.
[14]梁振宇,王凤燕,陈子正,等.2023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更新要点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1):1287-1298.
[15]魏婷婷,霍建民,徐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预测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4):581-584.
[16]索莉娜,刘梦珂,苏丽丽,等.纽曼系统护理对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21):2640-2645.
[17]张敏.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戒烟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2):244-247.
[18]张丹,齐宏波,安欣,等.叙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信念的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115-119.
[19]谢林花,朱梦灵,贾文洁,等.评判性护理联合预警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6):178-180.
[20]王春艳.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361-363.
(收稿日期:2024-10-08) (本文编辑:马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