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主渠道,教研单位作为院校办学育人的重要基础,其全面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务实有力地抓好院校教研单位全面建设,重在聚焦组织强支撑、教育统思想、事业聚共识、夯基固根本、联动保底线上用力使劲,着力锻造教研单位过硬基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找准职能定位,在扛起政治担当中抓党建强支撑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我军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针对一些教研单位存在的重业务轻党务、重行管轻党管、重带头轻带队等问题,要通过建强系室党组织,强化组织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一是培训赋能。教研单位人员类别多、学历水平高、思维视野广,不少同志的军龄党龄比所在党组织书记还要长,这就需要通过组织系室党委支部正副书记、委员、党小组长实务培训,学习民主集中制的精髓要义,掌握抓好党务的方法套路,提高议事决策质量,切实把教研单位的党建队伍搞坚强。二是建强组织。着眼近年来文职人员、专职教官、军士教员有序补充进入教员队伍的实际,将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科学调配优化教研室、教学组力量编成,同步调整健全党支部、党小组,做到老中青、军文兵、高中初不同类别和级别人员合理搭配、梯次衔接、优势互补。三是熔炉淬火。滋养浸润“日用而不觉”的党内政治文化,精心设计过集体“政治生日”,过好主题党日,搞好分享交流;坚持以整风精神深化政治整训,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思想斗争这个锐利武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敞开心扉、思想交锋中改造思想。通过严格规范、主题聚焦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强化全体教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强化党管党员、党管干部。
二、倾注真心真情,在带着深厚情怀中抓教育统思想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关键。着眼教研单位高学历知识型群体的实际,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聚焦现实问题和活思想,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受教育。一是带着情怀讲。带着真理、真情、真实,认真学习集纳鲜活素材,探索运用“视频+解读+思考”模式,采集融思想性、真实性于一体的高质量音视频素材,以及身边的感人故事和奋斗典型,拉近时空跨越和彼此心理距离作辅导交流,使大家听着不枯燥、有味道、有思考。二是发动群众谈。兵言兵语更能启发共鸣。推开群众性自我教育路子,在党委支部正副书记组织思想教育和党课辅导的基础上,由党组织专责委员分专题进行教育辅导,统筹安排教学能手和科研尖兵上讲台唱主角,搞好互学互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说服力。三是赓续传统育。注重用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熏陶感染,用教育家科学家精神感召带动,用强军事业凝聚思想共识,传承师道风骨,立起军校师者立德修身、潜心治学的精神高地。利用服务部队和基层调研等时机,充分运用任务部队和驻地附近的军史场馆、革命遗迹等红色场所,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员参观见学,在沉浸式情景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三、围绕服务大局,在聚焦为战育人中抓主业强内涵
伟大的事业最具感召力和聚合力,教研单位党组织要始终坚持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军铸将来凝心聚力,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体教员为强军事业顽强奋斗。一是落实制度聚力中心。坚决扛起抓好学科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有序推进集体备课、试讲把关、查课评课、考核评价、奖励激励等制度落地落细,努力把每一门课程、每一本教材都做优做精;强化教学科研互促共进,共同为人才培养和战斗力建设服务。搞好党委支部专题议教,着力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在集思广益、集智攻关中提高指导教学科研的水平。二是培养人才支撑中心。学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坚持把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委工程紧抓不放,多波次选派教员当兵锻炼、参加重大演训,帮助他们熟悉部队、熟悉作战、熟悉官兵,返营后及时组织分享交流,实现一人参训、共同受益。搭建教授带中坚、骨干带新人的“青蓝相约”带教机制,强化一对一成长助力,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施教育人能力。盘活人力资源,嵌入育人链路,融合推进“室队共育”,鼓励引导教员当好学员的授业恩师和成长导师。三是尊师重教服务中心。适时为退休教授组织荣休仪式,分享交流“择一事、终一生”的军旅思考,传承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在涉及教员职级晋升、奖项申报评定、待遇级别调升等关乎成长发展的敏感事项上,各级党组织要多一些设身处地的体验共情,切实从组织需要和个人长远发展角度综合研判,营造人才干事激情竞相迸发的奋进局面。
四、坚持按纲抓建,在着眼长远发展中抓基层打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研单位党组织抓工作搞建设决不能被动等靠,而要积极挖潜、主动作为,全面贯彻纲要,打造德高业精的教研系室,更好置身融入院校育人体系。一是把建设基础搞扎实。系室党委支部要围绕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单位职能定位和任务实际,研究提出目标任务,用以凝心聚力、奋干前行。统揽资源搞好自建,推进学习办公和教学科研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建强专业实验室,厚植发展硬件基础。着眼正规化精细化,制定思想政治建设统筹图和工作计划表,加强工作协调推进和科学调度,提升法治化建设质量。二是把进取氛围搞浓厚。风气反映正气、连着元气、影响士气。立起身边先进典型,摄制反映系室教学育人战斗历程的微视频,帮助大家回望共产党人、军校师者的初心使命,感怀奋斗足迹,推动形成甘苦与共、团结奋斗的昂扬进取氛围。紧贴系室定位、专业内涵、历史传承建好荣誉墙,营造军味浓郁、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氛围。三是把运转秩序搞正规。发挥系一级统筹统合与关闸分流作用,做好通知要求的消化吸收,精准指导教研室抓好落实,确保运转有序、忙而不乱;用好科研助理和绩效津贴等政策红利,尽力为教员减压减负,把更多精力投入育人主业。着眼年度开局、阶段工作推进,召开任务部署会,以“数字+影像”多媒体展示方式,抬高站位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对比明方向,理清抓建思路举措。
五、守住固牢底线,在贯通全员全时中抓安全保稳定
着眼教研单位特点,持之以恒抓好“三个经常性工作”,延伸做好经常性排忧解难工作,把教育管理做得既有温度又有实感。一是教导相融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把准教员群体思想脉搏,坚持集体谈与个别谈、一般谈与重点谈、定期谈与随机谈三结合,逐级做到坦诚以待,了解内心诉求,心齐气顺解开思想疙瘩,激励大家回望初心、担当奋斗,确保人人在组织之中。二是宽严相济抓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着眼教研单位学术活动、科研协作、服务部队任务常态存在的点多、面广、时长、人散实际,对标纲要关于日常管理的内容,推动建立“系—教研室—教学组”教育管理网络,督促做到既管工作也管思想、既管上班也管下班,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切实管出正规化、管出好作风。三是内外相合抓好经常性心理服务工作。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同志,系室领导和专家教授带头怀着深厚情感干事业作表率。汇聚每个家庭的合影照和微视频,借助主题党日、情境教育课等契机,巧妙作以温情展示,一起分享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亲人默默支持的温馨时光,构建和谐氛围,密切内部关系,凝聚以系室为家、同心建好家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四是助慰相辅抓好经常性排忧解难工作。用足用好各项福利待遇,让排忧解难润物细无声,遇有教员生病住院、家中困难时,党组织要专门安排探望慰问、嘘寒问暖;在教员出差、培训、代职期间,遇有子女升学和家庭变故等情况,及时上门帮助,让大家在有难处之时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