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路径分析

2025-02-07 00:00:00俞月萍
今传媒 2025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时代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育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在社会思潮多元化、教育客体主体化以及阅读方式碎片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急需做出调整。本文提出了五条建议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一是整合教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二是提升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专业能力,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四是利用网络平台丰富课外学习资源,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措施,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5) 01-0145-04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绝不仅仅是时间维度的新阶段,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新特征、新矛盾、新要求、新格局。“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理念在全国推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思政”的推行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途径,因此,必须将“课程思政”置于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这一基本背景之下,才能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新时代背景

(一)社会思潮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些西方价值观念涌入我国,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复杂多样。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此起彼伏,消费至上、粉丝文化等现象在大学生中日益流行。一些西方价值观念以学术、民主、发展的名义,通过流行歌曲、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渠道渗透进来,威胁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学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因缺乏价值判断而陷入西方社会思潮的陷阱,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一体、历史与现实以及集体与个人等事关自我发展的重大关系。

(二)教育客体主体化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畅游在网络世界中,视野更加开阔,能够针对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主体参与意识显著增强。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人们进入后喻文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三)阅读方式碎片化

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效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青睐。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原因在于,碎片化阅读的灵活性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学习知识。此外,通过碎片化的阅读,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所思所想,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阅读方式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产生障碍。尤其是涉及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议题时,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可能导致学生形成片面或错误的认识,从而在文化认知上出现盲区或误区。

(四)教学评价育人化

长期以来,部分学校的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即重知识传授而轻价值观教育。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人将思政教育简化为思政理论课或辅导员的职责,认为专业课教师只要传授专业知识即可。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课堂。个别英语教师倾向于传授知识,常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忽略了大学英语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未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也较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进行融入英语课程。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学校必须开设相关培训,让英语教师认识到新时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

要性[2]。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与实施可行性

(一)实施现状

1.课程思政总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各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地区的部分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它们不仅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如,一些高校开设“中国系列”选修课程,立足中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其“慕课”平台中创建了思政扩展模块及“治国理政”专题课堂,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提出了“课程链”教学理念,从聚焦个别课程到打造多门课程“串联”成“课程链”,发挥了多门课程协同育人效应[3]。

目前,英语课程思政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模式。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理念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但基本上以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究课程思政方法为主,还未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体系。此外,限于师资等方面的因素,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课程思政的“课程链”,难以做到多人上一门课的“集团式”上课模式,课程思政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2.教师课程思政素质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教育领域的新事物。受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质存在差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一些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亟需转变。个别教师将教育理解为知识的灌输,错误地将大学英语教学简化为语言教学,忽略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个别老师开展课程思政时思路不够开阔,局限于挖掘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导致在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和探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方面进展有限,教育效果也相应受限。

3.考评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众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比如, 2020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迎来2. 0升级版。《实施意见》明确将课程思政的建设状况纳入教师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及津贴分配等环节,旨在强化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责任与作用。同时,课程思政也被列为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双万计划”的推进紧密结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学科建设和高校分类评价体系之中。对此,上海制定了《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自查指标体系(试行)》,作为各高校对标对表的重要参考。但是,部分高校对于如何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如何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调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估体系。

(二)实施可行性

第一,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培育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样思维方式,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体现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双重属性。大学英语课程强调,英语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认知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科技发展,更重要的是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点与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目标高度一致。依托英语课程的语言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具备文化自信、民族信仰与人文素质基础上,传播中华文化。第二,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课时多、历时长、内容广的特点,适合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比教学法,将文化元素引入英语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态度。此外,所有专业都需要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受众广泛,要在结合专业特点基础上,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四、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的路径

(一)整合英语教材思政育人元素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整合英语教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首先,需要将教材内容视为思政教育的核心资源,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识别并提炼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元素。根据思政教育的主题,对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比如按照理想信念、职业操守、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文化价值观等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将其融入教学计划。然后,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册第一单元“Fresh start”为例,该单元围绕大学生校园生活展开。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讨论主题内容。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挖掘故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这样的课程形式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不仅能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与约束的意识,树立理想信念,明确目标,提升思辨能力。

(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意识与能力,以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实现中国梦。在此背景下,应组织大学英语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挖掘英语课程中思政育人资源,设定切实可行的育人目标,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长,通过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共同备课,引导教师更新课程思政观念,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并提升其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学习借鉴上海等高校的成功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课程思政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大型座谈会、讲座和沙龙,加强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滞后的高校,要利用教育部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强东西部高校间的交流与帮扶,派遣中西部高校英语教师到东部高校进行访学、进修和培训。此外,还要加强不同课程和专业间的学习借鉴,让英语教师从其他专业课程中获得启发和经验,进而提升课程思政素质。

(三)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高校英语教师要根据新时代学生学习的喜好和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培育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A“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为例,教师把教学步骤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介绍“What are the odyssey years?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odyssey years?”帮助学生了解“奥德赛”岁月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课中,利用视频和PPT辅助教学,详细解析文章结构,适时嵌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思考在“奥德赛”岁月中如何抓住机会,应对和克服各种挑战,培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比如,在课堂中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原文:“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及英文翻译,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效。课后,组织学生探讨、思考如何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结合。

(四)依托网络平台丰富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校要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创办“校园英语刊物(ECNU CIRCLE)”和“校园英语广播(VOICE OF ECNU)”“英汉双语角”“跨文化交流坊”“悦读坊”“写作坊”等平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师生风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平台,借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型会议志愿者活动等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思政素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部分高校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英语翻译等志愿活动,并通过制作和分享短视频等形式,向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形象和风采。这些实践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有效促进了英语课程思政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五)完善英语课程思政考评机制

在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健全教学考评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要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情况,还要作为检验和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有效依据,以及完善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4]。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主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后者则侧重于课程结束时的考核。同时,鉴于应试教育的现有问题,适当增加形成性评价比重,降低终结性评价考核成绩比重,以促进评价标准多元化发展;要丰富考评方式和方法,通过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获取最公正、客观且真实的考评结果,使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全面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根据学生考评结果,完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针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需将教书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态度等作为考评指标,采取教团小组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四种方式结合。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英语教师,引导其反思课程思政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与既定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规划和策略。

五、结 语

新时代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彰显“四个自信”,传播中国故事的时代。通过整合教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提升教师相关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建设性路径共同构成了系统化的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又根植于中华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面向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钢,贺静.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要素及实践路径[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9):115-119.

[2] 黄佰宏.“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0,44(4).

[3] 刘思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格局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2).

[4] 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12(6):96-100.

[责任编辑:宋嘉乐]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