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痔疮术后,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伴有诸多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肛肠功能,对生活健康不利,故应重视术后干预。生物反馈疗法在肛肠科的应用较多,多个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显著治疗作用,可将其作为痔疮术后指导,辅以肛肠动力学测量,评估患者实际情况,以给予患者正确的提肛运动指导,加速患者不良症状改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痔疮;术后;提肛运动;生物反馈疗法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2--06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痔疮成为了临床肛肠科常见的疾病[1]。具体是指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肛管及直肠下段静脉出现病理学改变,出现充血或肿大。表现为肛门有脱垂物、瘙痒(夜间尤甚)、疼痛(大便后疼痛更甚)及便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健康。一般情况下,轻微痔疮多是经饮食调控、药物进行治疗,但严重痔疮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以切除脱垂肿大部分[2]。但从机体解剖结构而言,痔疮的位置隐蔽,神经分布密集,患者经痔疮术后易引起淋巴及血液阻碍而出现长时间的持续疼痛,且因排泄物及渗出的黏液易在潮湿环境中滋生细菌而引起创口感染,进而导致水肿、尿潴留等不良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正常排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做好痔疮术后的有效干预研究,以加速患者康复。
1" 痔疮的治疗
我国医学对痔疮的研究较久,认为痔疮多因长期的饮食、腹泻、便秘及吸烟喝酒、久坐等不良行为习惯导致[3]。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随病情进展发展成痔嵌顿。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治疗痔疮的有效方法,聂祥武等[4]研究显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可有效提升痔疮的治疗有效率。其是以“断流”“减积”为原则,切除痔核黏膜,减小痔疮体积,以发挥治疗作用,促进疾病转归。但痔疮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对肛管直肠产生损伤,使其压力降低,影响患者肛门功能,缝线牵拉、炎性刺激、对肠道的应激性改变等影响也会引起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等不良反应。且术后肉芽组织新鲜,伴有剧烈疼痛,患者不敢用力排便,会使患者出现排便困难等,不利于预后。所以,缓解痔疮术后不良症状、提升肛肠功能是研究重点。
2" 生物反馈疗法
2.1" 机理作用
生物反馈疗法是借助现代电子仪器进行的保守行为疗法[5]。具体是把机体参数(如肌电、皮温、心率、血压)显示在屏幕上,将其放大、转换成为简单易懂的图形信号显示在系统中,让患者获得直观性反馈,进而感知错误,了解具体情况,做好改进,以有意识地调控机体的生理活动,逐渐恢复到机体正常水平,实现疾病治疗、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医学传统观念中,机体活动包括两类,即随意和不随意活动。前者是指受人体主观意识控制,如身体各种活动,后者则相反,如心跳、血压等不受人体主观意识控制。有研究[6]指出,人体的内脏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在特定条件下,不随意的活动可被转换为随意。生物反馈疗法就是基于这种理论,借助仪器,经操作性反射训练以调节内脏活动,使其变得随意控制。有学者们通过小鼠动物实验,经反复的电击和灯亮来调控,可对小鼠的血压变化起到有效调控[7]。提示操作性条件反射训练对人体内脏活动调控有一定价值作用。阮鹭虹[8]的人身反射试验研究中,在被试者不知晓试验目的的情况下将其分为两组,以血压升高和降低为正确反应,当出现正确反应时灯亮,提示反应正确,反复20次后给予肯定,以强化训练。最后显示被试者完成了血压升高及下降训练,达到了血压控制目的。
2.2" 价值分析
临床多个试验已证实了生物反馈疗法对术后肛肠功能恢复的显著疗效[9]。认为可有效调节肛瘘术后、痔疮术后患者的控便失调情况,可增强协调直肠扩张感知力、改善控便所需的感觉及力量以改善控便能力。且可训练痔疮术后受损的肌肉功能,提升盆底肌力量。有多个临床试验显示,生物反馈法对肛肠疾病具有确切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0]。王翔等[11]学者研究表示,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缓解痔疮患者术后的肛门疼痛和水肿情况,促进肛门功能的快速恢复。生物反馈是经计算机显示出患者机体的反应感知,具体的流程是经动作、反馈、学习、再动作等程序的循环反复,以不断指示、训练、纠正患者的功能障碍[12]。治疗中,采用生物反馈康复治疗仪,把肛管电极插入到肛管及直肠中,触发电刺激使患者自由痉挛收缩,经计算机辅助处理压力信号,让患者看到肛直肠、腹肌运动图形信号,加以判别。并指导其正确的肛门收缩及放松动作,使其反复连续地收缩盆底肌,锻炼肌力。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信号转换,患者可获得有效反馈,有意识地调节自我,进行正确的控制训练,以刺激盆底肌神经,增大直肠感觉,提升括约肌能力,逐步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2.3" 具体方法
临床上对痔疮术后常应用的生物反馈技术种类较多,具体有:
(1)肛门直肠测压反馈。当前临床肛肠科应用肛门直肠测压技术较多,该方法是把压力感受器(灌注导管或球囊)插入患者的肛管内,对其肛管压力、盆底肌收缩力、松弛程度进行测量,测量获得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传至计算机系统做放大处理,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通过该操作方法能准确评估出患者痔疮术后的肛管、排便功能情况和程度,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可行的后续干预方案。张文仙等[13]学者表示,直肠扩张对肛门括约肌反射性的松弛性有直接影响,可对肛门直肠静息压、动态压力及反射活动进行测量,以此综合判断肛门直肠功能情况。且进一步指出肛管收缩压、静息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感觉阈值、直肠顺应性等均可作为肛门直肠测压检测指标。时依等[14]对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的直肠感觉阈值指标测量,能及时反应出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显著变化,可将其作为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人体排便时,高水平的直肠感觉阈值会降低直肠扩张收缩力,导致粪便不易排出或排尽,潴留于肠道内。生物反馈疗法能通过反复的提示训练增加患者直肠感觉,进而改善排便障碍。而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法普及开来。具体是借助密集排列传感器,形成幅度、距离、颜色图像,以精准测量肛门直肠压。肛门直肠测压的显著优势是可根据测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干预。据田晓彤等[15]的研究,可将功能性排便障碍分为O、Ⅰ、Ⅱ、Ⅲ、Ⅳ型,以针对不同的分型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法,如对Ⅰ型可侧重在肛门松弛训练,对Ⅱ型可侧重在直肠推动力训练,以获得更显著的干预效果。
(2)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该方法是利用电极和探针,与患者的皮肤和肛门做连接,通过30~50Hz的电刺激频率采集患者的肌电图反应,将其转为信号传至屏幕,为患者的训练提供指导。肌电生物反馈最早的应用是由Adrew学者提出,他把肌电图转为声音信号,以准确指导偏瘫患者的活动训练,随后肌电生物反馈被陆续应用到了便秘治疗、盆底肌电评估中。可对静息和收缩状态下的盆底肌波幅、变异系数、中值频率做有效检测[16]。其中,波幅能反应盆底肌肉活动状态;变异系数能反应肌肉稳定性,映射出盆底肌协调性;中值频率能反应出肌肉活动疲劳程度,预测肌纤维成分。有研究[17]发现,肌肉紧张程度与机体整体生理警觉有关。如忽然陷入险境时,人体会出现全身肌肉紧张,心跳、呼吸加快,增高机体整体警觉性。还有研究[18]认为,机体肌肉紧张程度受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影响,会随两者升高而升高。所以,经肌肉松弛训练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及情绪焦虑情况。痔疮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肌肉活跃度表现出较高阈值,排便时快肌收缩无力,盆底肌协调性不足,影响排便作用力。故改善痔疮术后盆底肌活动状态是促进排便的关键。可借助表面肌电图了解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掌握静息、收缩下肌肉活动程度,以指导针对性的训练,提升盆底肌协调性,有效改善痔疮术后的排便障碍及肌无力等症状[19]。但实际运用中,因表面肌电图与皮肤或肛门连接,若患者脂肪过厚、汗液较多会影响检测准确性,电极布设位置也可对检测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要加大研究力度,探寻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方法。
(3)球囊排出训练。该方法是把胶质球囊导管置入到患者的肛管中5~8cm,再对其注入适量的液体,以扩张性作用刺激患者肛肠产生便意,患者有便意时指导其采取舒适排便体位,拔除球囊,用力排便。该方法的原理较简单,经球囊注水扩张以提升患者的直肠肛门感觉,促发其便意,对排便障碍效果颇佳。蒋永萍[20]等对直肠便秘患者的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方法能提高患者肛肠压力,缩短排便时间,对便秘程度减轻有显著效果。但也有研究[21]发现,球囊排出训练存在一定局限性,受球囊材质好坏及灌注体积大小的因素影响,对诊断治疗存在一定影响。
3" 提肛运动
虽然生物反馈疗法对痔疮术后的干预价值较明显,但受患者自身条件不适应性影响,无法全面实施该方法[22]。基于此,临床多选择简单易行的提肛运动。但若提肛运动规范性较差仍无法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可结合生物反馈模式,制定出更规范有效的提肛运动。
3.1" 价值分析
提肛运动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干预方法,操作简单,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3]。胡雪莲[24]的研究显示,提肛运动可有效降低痔疮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创口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并有效减少术后的感染、水肿、尿潴留、便秘等发生风险。具体是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双腿并拢站立,在吸气的同时收缩臀部,提起盆底肌和肛门,尽可能保持5s后再呼气的同时完全放松,维持5s后再反复,每次20遍。痔疮多是因肛门静脉出现曲张,血液受重力作用回流受阻引起。日常生活中的长时间坐位、站位、蹲位、负重、过量饮酒、辛辣饮食、腹压增高、门静脉高压、慢性腹泻等均可诱发痔疮疾病[25]。故对痔疮的治疗应重视肛周静脉的回流通畅。提肛运动最早记载于《天下至道谈》,被称为“撮谷道”[26]。古云每日一百遍的撮谷道可治疗疾病,并延长寿命。即每天进行有规律的肛门收缩及会阴部肌肉连续活动动作,聚合肛门,配合呼气时肛门收缩,以促进肛周血液回流,扩张痔疮静脉扩张,锻炼盆腔肌肉。《枕中方》也指出肛门和周围肌肉间歇处于运动状态对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27]。痔疮术后,患者会出现短暂性便秘,使肛门排便无力、括约肌松弛。每天坚持提肛运动可改善肛周血液循环,对直肠功能起到刺激作用,缓解便秘程度。常琳[28]的研究显示,提肛肌训练可有效缓解痔疮术后患者疼痛感,减小尿潴留、肛周水肿、切口出血发生风险。肛门处在督脉上,经肛门反复、节律性的收缩运动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29]。患者在提肛运动中可对肠壁感觉神经末梢进行刺激,增加肛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锻炼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收缩能力,以有效提高肛门括约肌弹性。并能经收臀提肛动作激活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直肠运动程度,以加速胃肠蠕动,产生便意,进而缩短痔疮术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同时加速创口水肿消退,降低水肿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可随时随地进行,具有治疗和养生双重作用。
3.2" 与家庭锻炼结合
痔疮术后,需加强日常生活干预,应正确认识家庭锻炼重要性。林晓玲[30]的研究显示,对痔疮手术患者应用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情绪,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是经生物反馈疗法获得客观指标,以提炼重点,指导患者正确的家庭提肛运动:①合理的体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全身,自然打开双腿。②运动要点。按照生物反馈Kegel模式,吸气时尽量收缩盆底肌,收缩肛门,呼气时完全放松,间隔5s再循环反复,15~20次,不要急功近利。可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每天2次,每次不宜超过20min。③把握时间。选择早晨起床时及晚上睡觉前做提肛运动,以增强锻炼有效性。且应持续4~8周为佳,辅以肛门直肠压力测量方法,以有效评估不同时间段的括约肌力,并结合肛周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运动方案及时间。④心理关注。生物反馈疗法基于心理学理论,患者对提肛运动的认知、依从均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离开医院在家休养时,需提升患者对痔疮的认知,建立治疗信心和依从性,使患者积极自主开展运动。
4" 总结
通过综述可知,痔疮术后为避免多种因素引起不良并发症,应根据患者临床评估,做好针对性的干预指导。直肠压力测定可获得较准确的肛门功能测量评估,可将其作为参考依据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再经生物反馈疗法作用模式,为患者痔疮术后的提肛运动做好规范性指导,以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并发症,恢复肛肠功能,促进康复。
5" 参考文献
[1] 王文宝,张金花.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4,43(18):161-164.
[2] 卢秋燕.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在痔疮术后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12):59-62.
[3] 邓恒.痔疮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循证疼痛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4):50-53.
[4] 聂祥武,黄梅,申宇.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31):68-71.
[5] 王小英,王佳明.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4,10(12):2099-2105.
[6] 袁泽峰,程敏静,陈强,等.生物反馈疗法在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4,40(24):3568-3574.
[7] 许伟凤,郑志敏,陈秋云,等.生物反馈疗法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4,31(5):29-34.
[8] 阮鹭虹.生物反馈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血压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2044-2046.
[9] 戚倩云,丁姗姗.心理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排尿障碍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2):101-103.
[10] 黄娟,吴许雄.基于生物反馈技术论提肛运动在肛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8):29-32.
[11] 王翔,李杨春,张峰.肛美乐痔疮膏联合生物反馈对混合痔患者PPH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17):2509-2512.
[12] 吴小燕,谢炎明.痔疮患者术后的饮食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2,29(11):64-67.
[13] 张文仙,李生,施秀华,等.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的临床特点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4,43(4):350-353.
[14] 时依,宋国磊,姜从桥.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5):172-176.
[15] 田晓彤,梁春丽,俞华芳,等.肛门直肠测压技术与便秘患者排便障碍症状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9,36(3):178-181.
[16] 曾旭,陈美玲,刘珊珊.提肛运动结合中药熏洗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11):180-182.
[17] 刘静,蒋励.痔疮术后患者采取提肛肌功能训练的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5):231-233.
[18] 张纬.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3):291.
[19] 李克南,刘彦子,王兴源.生物肌电反馈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低位直肠癌术后盆腔功能和排便能力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4,44(7):35-38.
[20] 蒋永萍,叶雯丽,熊小彩.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配合对神经源性直肠便秘的治疗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23,21(21):2962-2964.
[21] 佟敏.TST手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12):150-152.
[22] 李跃辉,沈从彬.地奥司明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术后的应用[J].北方药学,2024,21(10):23-26.
[23] 欧小刚.痔疮术后疼痛水肿运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8):118-119.
[24] 胡雪莲.提肛运动联合精细化护理对痔疮术后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2,35(2):146-148.
[25] 胡文春.近30年我国痔疮治疗的热点分析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24,35(5):91-95.
[26] 杨柯,单婧.知信行理论模式联合肛门功能训练对痔疮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4,48(9):1496-1497.
[27] 唐薇,谭慧婷,廖芸.基于循证依据的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在痔疮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4,43(26):186-190.
[28] 常琳.阶段性提肛肌训练对痔疮手术患者的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2):183-185.
[29] 王建伟.痔疮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大医生,2024,9(16):107-110.
[30] 林晓玲,纪惠荣,方奕端.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干预在痔疮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3):129-131,144.
[2024-12-3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