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又称鸡头米、鸡头莲,植物学称为欧洲黑麦草、狐狸坚果,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印度比哈尔邦北部,每年七八月份成熟。芡实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自古就被誉为“水中人参”,2002年被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
中医认为,芡实具有补脾、固肾、益精、止泻、祛湿等多种功效,适用于多种体质虚弱和功能紊乱的症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芡实“固精气,明耳目,补脾止泻,治风虚,益精,强志,聪耳明目,止烦渴,除虚热”,用于治疗脾虚久泻、肾虚遗精、尿频等症状。《本草新编》中提到,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
营养学表明,芡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为9.68%,并且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芡实中的镁、铁、磷、钙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很丰富,对于骨骼健康和神经传导功能有着重要作用。芡实中的维生素含量也相当丰富,每1千克芡实干燥种仁中含有65毫克维生素C、41毫克维生素E,这两者都是强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此外,芡实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碘和硒,前者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后者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解毒等作用。
下面介绍芡实的三则食疗方。
芡实薏仁粥:薏米150克、芡实160克、素肉30克。做法:芡实、薏仁均洗净,泡水1小时;素肉泡软,切片备用。锅中倒入适量水,放入芡实及薏仁煮开,改小火煮至软烂,再加入素肉继续煮5分钟,最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这道药膳具有健脾补肾的功效,薏米本身具有祛湿效果,与芡实搭配,可以中和芡实的湿寒性质,适合多数人群食用。
芡实金樱粥:金樱子8克、芡实20克、大米150克、葱段少许、盐2克、味精2克。做法:砂锅中注入清水烧开,倒入洗净的金樱子、芡实,放入洗好的大米,煮1小时至食材熟透,加入盐调味,最后撒入葱段即可。
这道药膳对于肾气虚弱、夜尿频多者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通过慢火熬煮,使得各种食材的营养充分释放,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芡实煲老鸭汤:鸭子一只、芡实200克、葱姜少许、料酒20克、盐2克。做法:鸭子宰杀后去毛、内脏,洗净血水,把洗净的生芡实装入鸭腹,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烧开,放入葱、生姜、料酒,转文火炖熬2小时,待鸭肉熟烂时加入少许食盐、味精即可。
这道药膳将芡实与鸭子搭配,不仅能够固肾涩精,还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适合患有老年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芡实也有食用禁忌。腹胀的人群应减少芡实的摄入量;芡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多食用;芡实有利尿作用,尿频或尿急人群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