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馍飘香,年味浓浓。我的家乡坐落在豫东平原,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蒸枣花馒头,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记得儿时,过了腊月二十,母亲就开始张罗蒸枣花馒头。天不亮,母亲就起床,借着煤油灯的橙黄光晕,把前一天在大红盆里发好的面搬出来,放到厨房的大案板上,一旁早就备好了洗净的大红枣、专用的剪刀和筷子。母亲用她双灵巧的手不停揉面、擀面,时而若有所思,把揉成的长条盘在一起,用筷子夹成花;时而又面露微笑,用剪刀细心地压出花纹,轻轻斜刻出一层浮雕。母亲像个魔术师一样,变出一个个花型,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案板上,煞是好看。
母亲看我跃跃欲试,每次都会委我“重任”。其实工作极其简单,就是把一颗颗红枣按在枣花馒头上,但我每次都郑重其事地拿着红枣,在层层叠叠的花瓣中间找准位置,小心翼翼,绝不马虎。一个个枣花馒头瞬间变得红红火火,年味也在心底一层层荡漾开来。
枣花馒头的香甜滋养着我的童年,岁岁年年都是如此。记得我初三寒假时,外出做工一年的母亲早早地赶回家,准备一番后就开始蒸枣馍。我们全家齐上阵,围坐在案板旁,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做自己最拿手的枣花造型。手巧的姐姐做了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细心的妹妹捏了个小鸟,调皮的弟弟则捏了个小青娃,我也不甘示弱,夹了个小花瓣。我们叽叽喳喳,非要让母亲也加入比赛。最终,母亲笑着捏出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放在一张厚厚的大面片中间,又把我们做的各种造型围绕摆放,做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大枣山,母亲高兴地说:“我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说完就把我们几个紧紧搂在怀里,像那些簇拥在一起的枣花馒头一样,温暖而甜蜜。那一刻,母亲的怀抱把我积蓄了很久很久的思念悄悄融化,让我重新找到了团团圆圆的年味。
大一那年寒假,我在寒风呼啸中回到了家,一家人正在厨房内忙活着蒸枣花馒头。母亲让又冷又饿的我赶快坐到灶膛前烤火,还满脸欢喜地说:“你回来得正好,马上就蒸好了!”说着,就站在高高的冒着热气的蒸笼旁,掀开锅盖,顿时烟气缭绕,白雾腾腾,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一股大枣的甜香扑面而来,裹挟着甜丝丝的麦香,让人垂涎欲滴。在香气缭绕、热气蒸腾的灶台边,我们一家人吃着香喷喷的枣花馍头,不知何时,院子里飘起了雪花,喜气洋洋的年味随着我们的笑声飘在院子上空。
如今,每到过年,大多数人家开始在超市或馒头店买枣花馒头,母亲却仍坚持亲自做。那股香甜让我好像又一次次回到了童年,在一片烟雾缭绕中,在一阵阵欢声笑语里,裹着浓浓的年味,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