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先与汤若望

2025-02-04 00:00:00刘伟波
书屋 2025年1期
关键词:历书历法传教士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奠基人王瑶在颠沛流离的路途中,对友人感慨:“进《宰傅传》压根没有门,进《忠烈传》也未必有资格,进《货殖传》根本没那本领,到头来还是进《儒林传》吧。”在朝不保夕的战乱岁月里,念兹在兹的却只是身后的名声。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真正能做到青史留名,垂范后世者,少之又少。立德、立言、立功,成为一代代读书人心心念念的不朽事业,其根本动力,估计还是在于中国人追求传世的执念。但以流芳青史为初衷,却遗臭万年者,历来不乏其人。

杨光先,字长公,江南歙县人。一说为回族人。在明时为新安所千户。崇祯朝,弹劾过大学士温体仁、给事中陈启新,受过廷杖,贬戍辽西。明清鼎革之际,持何立场,所经何事,均无史载。让他出名的,是清朝建立后,他屡次上书朝廷,诬称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等意图谋反,需要将天主教信徒“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杨光先虽对天文历法一窍不通,但不妨碍他激烈反对西洋历法,写出《辟邪论》等文章阐明自己的主张,其核心思想为“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的上疏,得到辅政权臣鳌拜的重视,审议结果,著名传教士汤若望被判处凌迟,南怀仁被流放。在孝庄太皇太后斡旋下,汤若望凌迟之刑未能执行,但钦天监中与传教士合作的中国人如李祖白等,皆被处决,史称“康熙历狱”。

汤若望(1592—1666),字道未,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到澳门,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七年,历经明、清两朝,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之一。除传教的本职事业外,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火攻挈要》一书,传播了欧洲十六世纪的火炮制造知识,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一直到清朝中叶都很有影响。他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定名为《坤舆格致》。全书分十二卷,涉及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惜未及刊行,遗失在明末清初的战火中。

汤若望对华最重要的贡献,是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翻译、编撰。《崇祯历书》共计四十六种一百三十七卷,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此汇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

1645年,汤若望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清廷定名为《时宪历》,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至现在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正,开创了清廷任用耶稣会传教士掌管钦天监将近二百年之久的传统。

史载,汤若望与清廷皇室来往密切,与顺治帝、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有深厚的友谊,与幼时的康熙皇帝也关系亲密。

顺治帝称呼汤若望为“玛法”(满语中“爷爷”的意思),并批准他可随时入宫叙事,不用太监传唤,也不用行叩见大礼。顺治帝还多次降下天子之尊,到汤若望家中看望。汤若望也青云直上,在成为钦天监最高长官监正之后,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顺治帝赐号通微教师,先后加封其为通议大夫、光禄大夫等,为朝廷正一品大员。1661年,感染天花的顺治帝病危。临终前,再次召见汤若望,希望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得到他的建议。

汤若望认为,只有立出过天花的皇子为储君,才是国祚稳固的根本。所以,他向顺治帝推荐了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可谓有从龙之功。

早在顺治年间,杨光先就多次著书立说,批驳汤若望,指斥天主教是邪教,断定汤若望的历法“件件悖理,件件舛谬”,一无是处。他四处奔走,控告汤若望妖言惑众,请求朝廷严惩,均被驳回。杨光先对天文历法并不精通,既不会计算,又不能作出任何使人看到他的学说的试验。杨光先自己也承认“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但知历之理,而不知历之数”,也“未习交食之法”,对天文历法纯属外行。由其侄王泰征署名的《始信录·序》说:“先生(即杨光先)之真奇,不在于劾权要,而在于尊圣学。”杨光先说:“若是皇上敬天法祖,尊经黜异,直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脉,帝王之学唯皇上独得。”主张墨守成规、沿循旧制。

康熙皇帝的四位辅政大臣变成鳌拜一人专权后,杨光先的机会来了。康熙三年(1664)七月二十六日,杨光先再赴礼部具投《请诛邪教状》,控告汤若望“假以修历为名,阴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谋渐张”。八月初五日,清廷密旨礼部会同吏部审讯汤若望。八月初六日,审理开始。有司效率之高,堪称神速。可惜案情复杂,牵扯太多,反复会审,延宕近一年时间。

汤若望身为顺治帝钦封的正一品大员,骤然打倒,恐有损先帝圣名。所涉时刻之争、节气之争、置闰之争、星宿位置之争、中星之争等等,专业性太强,非专业人士,难辨曲折。要彻底将汤若望等一干传教士及其追随者打倒在地,不得翻身,还是从政治立场方面进行攻讦,更为稳妥便捷。

杨光先指控,汤若望所呈历书只有两百年,是为不忠,因为“天将笃祜皇家,享无疆之历祚”,应该推算出“万年历书,才能谓为臣子”。此可谓诛心之论。汤若望辩称,以新法推算出的历书,“不仅有二百年,亦有无疆年表”,之所以分为前二百年历书与后二百年历书,只是为了方便。似乎也可自圆其说。控辩双方,第一回合,关于进历之争,无果。

杨光先再控,汤若望在颁行天下的《时宪历》封面上特书“依西洋新法”五字,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而明谓大清奉西洋之正朔也”,是“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而使天下万国晓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汤若望辩称,此系“掌印戈承科之事”,并非他自己有意书写。这一条指控,好像也不能成立。

讲道理,似乎不是控方所长,但挑毛病找茬,还是绰绰有余。杨光先指控汤若望等人为荣亲王选择葬期,不用正五行,而用洪范五行,因而“年犯三杀,月犯生杀,日犯党杀,时犯伏吟,四柱无一吉者”。事涉吉凶福祸,无可验证,也是汤若望等人的认知盲区,于是辩无可辩。控方获胜一局。

控方乘胜追击。汤若望刻印进呈给朝廷的舆图为一球体,有地球之说。杨光先说,如果地球是大圆球,“万国错布其上下四旁,球之大小洼处,即是大小洋,水附之”,那么岂不是“球上国土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人之脚心相对”吗?“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只有“蜾虫能横立壁行,蝇能仰栖,人与飞走鳞介,咸皆不能”。又说:“予顺立于楼板之上,若望能倒立于楼板之下,则信有足心相对之国。”又说,水是天下最平的,不平则流,“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难道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言之凿凿,令人不得不信。

地球方圆说之争,控方大获全胜。“大地以水为平,而无似球之事。”天和地“如二碗之合,上虚空而下盛水,水之中置块土焉。平者为大地,高者为山岳,低者为百川,载土之水,即东西南北四大海”的观点,才是符合当时中国民众认知的常识。若真如西人所言,那么“四旁与在下之国”就会居于水中,“则西洋皆为鱼鳖,而若望不得为人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杨光先也有讲逻辑、讲方法的时候。

至此,案件审理事实认定环节告一段落。但如何定罪,颇费周折。追随汤若望的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量、李祖白、宋可成、宋发、朱光显、刘有泰俱判极刑。凌迟处死,以儆效尤。尽管有孝庄太皇太后从中斡旋干涉,未能尽如鳌拜、杨光先之意,钦天监刻漏科博士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宏量,因有为清廷皇帝陵寝勘测风水之功,免死。其他五人改判绞刑,而且祸及子嗣,儿子、义子、弟子、仆从,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徐光启联合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潜心多年培养的精通天文历法等西学的中国人,被屠戮殆尽。

李祖白早年追随汤若望信奉洋教,顺治年间,与利类思合著《天学传概》,宣传天主教教义,是立场问题。但早在明朝天启六年(1626),他就协助汤若望写出《远镜说》一书,将伽利略发明的现代望远镜制作方法介绍引进中国,应该有助于师夷长技,强军富国。可惜,他和儿子李实一起被杀。一同被处死的几个人,罪名都是追随汤若望。虽然后来都得到平反,恢复名誉,但中国西学从此止步不前。尤其是之后的所谓“康乾盛世”里,经过中西礼仪之争后,雍正皇帝宣布除皇家御用的个别人之外,将所有的西洋人一律驱逐至广东澳门,中国再一次进入长达两百年之久的闭关锁国状态。直到清末,西洋人才靠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历狱主犯汤若望初判凌迟,但与皇家千丝万缕的关系,使他免遭极刑。康熙皇帝年幼,尚未亲政,使不上多大劲儿。孝庄太皇太后虽为一介女流,朝廷内外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懿旨曰:“汤若望向为先帝所信任,礼待极隆,尔等岂俱忘却,欲置之于死耶?”对汤若望百般维护。特别是,凌迟判决下达后,彗星出现,又有数次地震,上天示警。不得已,改判汤若望流放宁古塔。又因其年迈老朽,已瘫痪卧床多年,终被赦免。其实,赦免不赦免,已经不重要了。一年多的查案折腾,汤若望早已心力交瘁,于翌年病逝。

杨光先因功升任钦天监监正。是不是这块材料,他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数次辞官,均未获允,于是作《不得已》等文,为自己辩解。“顾学术自审不逮远甚,既屡辞不获,乃引吴明烜为监副。”可惜,吴明烜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废除依西洋新法的《时宪历》,改回元朝时郭守敬编订、元明两朝使用了三百多年的《授时历》,谬误频出。

康熙亲政后,于1668年11月23日,下旨命杨光先、吴明烜、南怀仁等“勿怀夙仇”,共同“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于是,一根几英尺长的测杆在宫院内竖起,各人预报正午日影的精确长度。连测三天,结果“看得正午日影正合着南怀仁所画之界”。康熙皇帝还命令将吴明烜所算七政及民历都给南怀仁验看,订正差错。杨光先等不服,康熙又派大臣会同他们分别测看天象。计派出二十人,结果“南怀仁测验与伊所指仪器逐款皆符,吴明烜测验逐款皆错”。一个是全称肯定判断,一个是全称否定判断,高下立判。

次年,康熙给汤若望平反,补发了对汤若望的祭文:皇帝谕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级又加一级,掌钦天监印务事,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习天文,特畀象历之司,爰锡通微教师之号。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致祭。呜呼,聿垂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有所知,尚克歆享。”

康熙复用西洋传教士南怀仁担任钦天监监正,恢复《时宪历》。有大臣上奏追究杨光先罪责。康熙念其年迈,免罪夺职,遣返原籍。继任钦天监监正南怀仁,不仅掌天文历法事,三藩之乱时,还奉命监铸大炮。其设计的“神威将军”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和“神功军”炮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有一门南怀仁制造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他对火炮的“准炮之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写成专著《神威图说》《形性之理推》等书,可惜至清末失传。

康熙历狱,至此尘埃落定。杨光先之名载入史册。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猜你喜欢
历书历法传教士
遨游天地话历法 穿越时空访古台
军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3:18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父亲的历书
清明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研究——以инв.№8085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乙丑残历为例
西夏学(2018年1期)2018-04-29 09:08:28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0
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4
利用HPOP轨道仿真模型实现接收机自主历书外推
早期传教士作品中的新词创制
历法术语“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词义及相关考索
语言与翻译(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