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幼儿园教育体系正在积极探寻创新的改革路径。将游戏这一富有趣味性的元素融入幼儿教学,不仅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而且能够更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幼儿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文章重点分析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表演游戏、创意游戏、合作游戏、益智游戏、民间游戏五个维度探讨了游戏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革新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和成长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77-03
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各种创新的教学形式被广泛地融入幼儿教学体系,游戏就是其中之一。幼儿的身心素养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游戏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将游戏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为幼儿构建快乐、宽松的成长环境,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鉴于此,在新时期的幼儿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深化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需求,设计开展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引领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从而借助游戏提升幼儿教学的整体水准。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益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自主探索和发现。如果教师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过于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幼儿感到乏味,从而难以激发其内在的探索欲望,甚至制约他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在幼儿教育中,游戏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以游戏化的方式取代枯燥的教学手段,非常契合幼儿的天性,能够增强学习内容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探索者”或“冒险家”,从而在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1]。
(二)有益于强化幼儿的身体素养
幼儿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只有采取科学的措施,着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养,才能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构筑坚实的根基。将游戏融入幼儿教学中,有益于强化幼儿的身体素养。游戏的种类繁多,无论是全身性的活动还是局部性的运动,都能激活幼儿的身体系统和感觉机能,从而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并加快新陈代谢的速率。此外,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能在脑力、眼力、听力和操作技能方面得到发展,进而显著提高身体协调性。因此,将游戏融入幼儿教学中可以全方位地增强幼儿的身体素养,促进他们生理上的健康成长[2]。
(三)有益于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本领的传授,还包括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有益于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一方面,游戏可以使幼儿经历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会与教师和其他伙伴产生互动行为,了解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否能被他人接受。在此过程中,幼儿会逐步掌握交流、协商、合作等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另一方面,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小型的社会交际场景,使其与他人相互适应,不断地实践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从而摆脱自卑或自我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他人,以及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而有效地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二、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表演游戏,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
阅读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应用游戏的主要渠道。由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如果教师直接把读物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行阅读,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更遑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相比之下,表演游戏是一种有趣又吸引人的活动形式。它也被称为戏剧游戏,主要是指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蓝本,让幼儿开展自主表演。表演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技巧。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使用包含精彩情节的绘本和童话读物,设计新颖的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幼儿扮演读物中的人物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来培养幼儿早期的阅读习惯[3]。
例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幼儿自行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并讲述小兔子晚上睡觉之前的故事情节。幼儿津津有味地倾听之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个故事里有几个角色?他们分别是谁?”幼儿答道:“有小兔子和兔妈妈。”接下来,教师可引出表演游戏:“那么下面就请大家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兔妈妈,把他们睡前的对话表演出来。”幼儿踊跃地参与表演游戏,模仿绘本中小兔子和兔妈妈的肢体动作,将手臂张到最大,并说台词:“我爱你有这么多……”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小朋友们,在刚才的表演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什么、学到了什么?”幼儿交流后反馈:“体会到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浓浓的爱,学会了要用行动去表达爱,让世界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通过应用表演游戏,幼儿能够沉浸于阅读,获得阅读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开展创意游戏,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具有奇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自由发挥,展现自己妙趣横生的精神世界,而创意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内在渴望,适用于幼儿园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在应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聚焦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绘画、手工材料等,让他们发挥奇思妙想,动手创造各类美术作品,抑或是为幼儿提供简单的乐器,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即兴编创富有节奏感的乐段,等等,从而为幼儿开辟一个能够彰显个性、自由创造的“乐土”,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瓶盖变魔术”的创意游戏,鼓励幼儿化身“魔术师”,创作属于自己的瓶盖拓印作品。教师把瓶盖、颜料、画笔、纸张发放给幼儿,让他们用瓶盖蘸取颜料,在纸上拓印出图案,再根据图案的形状和颜色,在周围自由地创作,将拓印图案变成一幅内容丰富的作品。幼儿迫不及待地投入创意游戏,经过想象、创造和添画,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拓印作品。有的幼儿说:“我用瓶盖蘸取黄色的颜料,印出了圆形的图案,把图案当作花心,在周围添上了花瓣和枝叶,一朵向日葵就完成了!”还有的幼儿说:“我用瓶盖的侧面蘸上蓝色的颜料,在纸上滚了一圈,出现了蓝色长条状的图案,我把图案当作小河,在里面画上了石头、水草和小鱼,在河边画了一座小房子……”
最后,教师对幼儿的拓印作品进行点评:“小朋友们的拓印作品真是精彩纷呈呀!大家都是变废为宝的魔术师!”这样在创意游戏的驱动下,幼儿能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获得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组织合作游戏,引领幼儿的协作互动
前文谈及,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游戏,有助于加速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要想充分发挥这一功能,组织开展合作型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型游戏通常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要求幼儿们共同协作,制订计划,这类游戏强调组织性和集体意识,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交互动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与交流意愿,适用于幼儿教学体系中的大部分课程。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策划并组织合作型游戏活动,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工和互动,共同完成游戏任务。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和乐于交往的积极情感[4]。
例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捉龙尾”的合作游戏。在游戏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将幼儿分成6~7人的小组,并介绍游戏规则:通过商议的方式,决定“龙头”“龙身”“龙尾”和“捉龙尾”的人;每组的“龙头”站在最前面,扮演“龙身”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地排在“龙头”的后面,拉住前面人的衣角,“龙尾”站在队伍最后面;等音乐响起后,“龙头”要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移动地跑,注意“龙身”不能脱节,还要避免“龙尾”被捉住;“捉龙尾”的小朋友,要想办法抓住“龙尾”,被捉到的“龙尾”要暂时退出游戏,最后比一比哪组的“龙尾”坚持时间最长。有趣的游戏规则能够引发幼儿的参与动机,各组幼儿立即开展游戏角色分工,经过自主协商,合理地分配好角色。最后,幼儿在欢乐的游戏气氛中,遵循规则完成了“捉龙尾”游戏。在合作互动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团结协作、战胜困难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获得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实施益智游戏,助推幼儿的智力发展
在幼儿教学中引入趣味游戏,其目的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乐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进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实施益智游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策略。益智游戏以其对大脑潜能开发的显著效果而著称,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发散多元智能。因此,在应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益智游戏的引入,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和实施分类、拼图、模仿、分辨、推理等多种形式的益智游戏。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脑力,还能让他们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促进智力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食品、玩具、服饰三种类型的卡片,卡片上有面包、积木、桃子、毛衣、袜子、七巧板、围脖、油条等物品图案。教师可要求幼儿根据卡片上的物品特点,动手把这些卡片分成三堆,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幼儿经过动脑思考,认为应该把食物卡片、玩具卡片和服饰卡片,分别摆放在一堆,因为这三种类别的用途不一样,应该把相同用途的放在一起。这样通过益智游戏的驱动,幼儿能够懂得按照用途为物品分类,由此实现智力的增强。
(五)引入民间游戏,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在幼儿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终身运动意识,还能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但传统的体育活动拘泥于几种固定的形式,如跑步、做操等,久而久之幼儿的新鲜感缺失,就会降低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而民间游戏具有易于操作、形式多样的特点,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活动,在教学中渗透民间特色,从而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保持高度的运动热情[5]。
例如,在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瞎子摸拐子”的民间游戏。教师可在户外场地上画一个大圈,由幼儿抽签选出“瞎子”,抽到“瞎子”的小朋友需用手帕蒙住眼睛,而其他小朋友则用左手抓住左小腿扮演“拐子”。听到吹哨后,“瞎子”听声去摸“拐子”,“拐子”只能单腿跳着逃跑、躲避,如果被摸到,“瞎子”和“拐子”互换身份,游戏继续。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不可互相推搡,犯规的幼儿需退出游戏。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瞎子”通过听声来辨别方位,快速地奔跑摸“拐子”,“拐子”则敏捷地跳跃和闪躲。这样在民间游戏的助力下,幼儿的奔跑能力和弹跳能力都将得到锻炼,从而实现体育活动的创新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有益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锻炼幼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不同课程的教学需求,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地应用表演游戏、创意游戏、合作游戏、益智游戏以及民间游戏,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活力,使幼儿获得全新的认知与活动体验,同时助力其形成自主意识、健全人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幼儿教学提质增效,彰显游戏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陈丽.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3(33):110-112.
张艳秀.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3(24):186-189.
张雪亭.释放天性:小议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23(24):33-35.
义西卓玛.游戏教学在幼儿大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23(23):158-162.
才力曼.民间游戏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智力,2023(5):183-186.
作者简介:马慧(1976.10-),女,甘肃民勤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重兴镇中心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