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5-01-31 00:00:00梁振福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传统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有序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改进此现状,教师尝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借助不同类型的支架助力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借此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有序性。基于此,文章将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例,以制订计划、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为着眼点,具体论述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62-03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其发展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制订计划、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一个教学整体,推动教学有序发展。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促使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一定发展。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阅读目的和图书内容制订阅读计划,用多样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并与同伴交流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体会,使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储备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相契合,有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教师要善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选择背景支架,协助制订阅读计划

明确的阅读计划是学生有序阅读整本书的保障。背景支架主要被应用于教学准备阶段,重在使教师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继而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1]。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协助学生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需要先搭建背景支架。搭建背景支架需要教师先了解学情,再结合具体的整本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并提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

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例。这是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推荐阅读的内容。四年级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知道各种问题背后的道理。他们在长期体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习得了一些阅读方法,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做好了自主阅读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各种科学奥秘。因此,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利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享受整本书阅读的乐趣,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阅读、体会《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科学奥秘,读懂书中蕴含的道理,掌握更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储备,增强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着,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上出示教学目标,并提出任务:

请大家翻开《十万个为什么》的目录页,大致了解内容,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阅读计划,确定“读什么”“如何读”“读到何种程度”。在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后,教师可以认真阅读每份计划,依据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发现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耐心地指导其优化阅读计划。这样,大部分学生可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从而明确整本书阅读方向。

二、创设情境支架,调动学生阅读热情

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内容多、所需时间长,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情境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工具。所以,在学生制订出整本书阅读计划后,教师要依据整本书阅读内容发挥教学智慧,灵活地运用谜语、图片、视频等搭建情境支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整本书内容,打开整本书阅读的大门。

例如,在《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谜语:“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打一书名。”大部分学生本就对猜谜有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谜语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踊跃地表现自我后,教师可以出示谜底——《十万个为什么》,同时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书籍封面,将学生带入《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情境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如“《十万个为什么》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书籍内容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走进整本书阅读中。

三、提供工具支架,助力探索阅读内容

工具支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教学目标而提供的各种学习工具,如学习任务单、图表、模型等。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不足、阅读方法单一、思维能力不强,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思考浅显化的问题[2]。为改进这种情况,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提供适宜的工具支架,助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思考,建立良好认知。

例如,在《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任务单助力学生阅读。以“古代人吃什么东西”为例,阅读任务单的内容如下:

阅读前:猜一猜古代人会吃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请使用批注式阅读策略,勾画关键词,批注自己的理解)

阅读中:圈点勾画文本中出现的各种食物,在自己感到吃惊的地方做标记。(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不同的说明方法各自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阅读后: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些新想法或新问题?请将自己的想法或问题批注于相关内容旁。(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阅读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还可以邀请学生代表讲述其阅读计划,确定他们是否了解要“读什么”“如何读”,由此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确保他们明确阅读方向。接着,教师还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使他们充分彰显学习主体性,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思考,获取关键信息,建立一定的阅读认知。

四、辅助同伴支架,推动阅读分享交流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要求教师建立读书共同体,让学生在共读的过程中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3]。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助,携手解决各种阅读问题。因此,教师可在学生自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搭建同伴支架,引导学生携手阅读、交流阅读心得体会。

(一)组建阅读共同体

阅读共同体是学生合作阅读整本书的保障。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之后,教师要按照合适的比例选取不同的学生,组建出异质的阅读共同体。

具体地,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养成了读思结合的好习惯,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且乐于帮助他人;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但是掌握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不足,很难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且阅读习惯不佳,存在为了阅读而阅读的问题,很少发现、解决问题;C层次学生缺少阅读兴趣,掌握的阅读方法、策略有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可以建立四人异质小组,即每个小组中有一个A层次学生、两个B层次学生和一个C层次学生。

(二)助力同伴互动

大部分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集体互动意识,很少主动与他人合作阅读整本书。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缺少教师的引导,阅读共同体将毫无用处,不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这意味着,在组建阅读共同体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共读任务,促使阅读共同体中的成员积极互动,携手解决各种阅读问题,进一步深化阅读认知。

例如,在《十万个为什么》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规定的自读时间结束后阅读每个学生的批注内容,了解他们的自读情况,如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了解了“古代人吃什么”,但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未产生新想法或新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提出共读任务:“请大家在小组中轮流展示自己的自读成果,特别是要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或新问题,并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互动时间。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大部分学生会知道“做什么”,踊跃地参与共同体,展示自读成果,探讨新想法或新问题。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组员展示的内容,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向组员学习,扬长补短,同时开放思维提出新想法、新问题。通过同伴互动,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认知文本内容的同时汲取学习经验、增强思维活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五、搭建评价支架,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学习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可以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提质增效[4]。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搭建评价支架。

(一)提供综合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贯穿整本书阅读教学全过程,且评价方式应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多样的评价方式。

例如,在《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的自读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地,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单上的任务后,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觉得古人会吃这些食物?”“你觉得古代有没有奶茶?”等。教师要认真倾听、思考学生的回答,借此了解他们的自读情况,同时确定阅读指导要点,推动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又如,在《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阅读评价量表,鼓励他们依据表中的不同评价维度进行阅读反思,如自己是否制订了阅读计划、制订的阅读计划是否合理、使用了哪些阅读方法、使用的阅读方法是否得当……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自身实际阅读情况,从而主动改正自身不足。教师也可以回收学生的阅读评价量表,根据他们填写的内容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有依据地进行阅读指导。

(二)及时反馈阅读成果

及时反馈阅读成果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足,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5]。所以,在综合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的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反馈阅读成果。

例如,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身体语言(如咳嗽、皱眉等)提醒学生,或口头指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主动改正。教师还可以应用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了解其整本书阅读情况,确定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否得当、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积极、自己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等。这样,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改正,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制订阅读计划、自读整本书、交流研讨阅读心得体会等活动,促使学生将整本书阅读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丰富阅读储备,习得阅读方法,锻炼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整本书阅读满足感,主动投身整本书阅读中,并因此获得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法宝”,根据具体的整本书内容,在制订计划、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中搭建合适的支架,如背景支架、情境支架、工具支架等,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发展,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罗晓露.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3.

赵蓬飞,邢杰.支架理论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家长,2023(13):95-96.

万延.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海秀琴.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案: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J].甘肃教育,2022(21):109-112.

潘小红.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延伸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作者简介:梁振福(1980.5-),男,福建漳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江都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荣获“区师德标兵”“区先进德育工作者”“区优秀总辅导员”“区先进教师”等称号。

猜你喜欢
整本书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浅谈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策略选择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