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也在持续发生变化。当前,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分析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并从创设情境、深挖教材、研究学情、实践探究四个层面入手,探索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48-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使其各项素养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实际学情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致力于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保障。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益于其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高阶思维是指向高认知水平层次的一种认知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迁移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技巧,从而为其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1]。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增强思维的批判性、自主性,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思维品质。
(二)有益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解法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技巧,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深度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对于强化其数学应用能力、提升其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深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气氛沉闷,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度学习理念倡导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兴趣[2]。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以增强其深度学习的意识,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创造机会。由于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科特性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深度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为例。教师可以针对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他们意识到这一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推进深度学习进程,激发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除了正整数、零和正小数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的数叫作负数。你经过学习后,在了解负数概念的基础上,能否找出一些生活中的负数例子?又如,小李和小张两个人在一条直线路上,小李在小张的左边,而小张距离小李10 m。当小李向小张移动时,他每走一步就距离小张近0.6 m,假设小李走了-10步,那么他距离小张有多远的距离呢?
上述第一个情境可以用于新课导入,让学生熟悉负数的概念及其应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第二个情境中,负数被用来表示小李走的步数,这个情境能让学生在理解负数概念的同时,通过应用数学知识,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能了解到负数的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巩固自己对负数含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现有关交通指示的图片,让学生从图中的提示入手,分析驾驶员需要降低的迈速,进而从中抽象出负数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情境中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深度学习负数知识的兴趣。
良好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学生能在情境中内化、应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学习的乐趣。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环节与教学情境相通,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提供帮助,使其理清复杂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夯实数学学习基础,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二)深挖教材,辅助深度学习开展
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撰而成,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能从教材中获取重要信息,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发掘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提升思维品质[3]。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由易到难的特点,教师应该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从中挖掘值得利用的深度学习素材,如实践活动、问题、例题等。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指导学生完成不同的深度学习活动。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概念型知识入手,分析统计图的共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扇形统计图。在具体的深度学习环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本质。此时,教师便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例题,利用直观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入了解扇形统计图。比如,校园统计小队接到一项任务,要统计部分学生出行的交通方式,并分析调查结果,根据有关信息制作统计图,下图是该小队人员绘制的两个统计图(如图1),作为小队管理者,你需要结合统计信息,计算调查对象中骑自行车出行的具体人数。
以上例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要求其通过观察、分析、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求解。通过对例题的解答,学生可以明确各个项目在整体中的占比,进而积累数学解题经验。此外,针对扇形统计图,教材中还设计了大量的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挖掘教材资源的过程中,以直观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扇形统计图知识与条形统计图知识进行整合与对比,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统计图的区别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独特之处。学生结合解题过程对统计图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主动梳理,有利于逐步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分析学情,设计深度学习目标
步入小学后,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至抽象思维,思维的差异性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出了全新要求[4]。对此,教师应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导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研究,立足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深度学习目标。在分析学情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完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科学指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其深度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当前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相对浅显,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引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为例。教师应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遵循合理性、具体性、阶段性原则设计深度学习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知识、字母式等,对抽象概念逐步具备了理解能力,但仍需具体实例的辅助。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还能根据字母式求结果,这也为学习简易方程知识奠定了基础。在分析学情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制订以下目标:
(1)掌握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学会解简易方程式;
(2)能解决简易方程应用问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3)在学习、解题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深度学习目标,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逐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实践探究,提高深度学习效果
实践探究是检验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设计实践探究环节,指导学生通过解题与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5]。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制作模型,开展相关实践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型知识和公式的理解,帮助其牢记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求解方法,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探究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参考示意图(如图2),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某工厂有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容器,直径为20 cm,若在圆柱容器中放入一个铁圆锥(底面半径为3 cm),当铁圆锥完全浸没在圆柱容器中时,圆柱容器中的水面上升0.3 cm,那么这一铁圆锥的高是多少?现在,请你通过制作等比例的模型来解答这一问题吧。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根据示意图制作附合题意的模型,利用流沙、塑料制品来代替水,借助模型的直观性,观察到水面上升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V=10×10×3.14×0.3=94.2 cm3;S底=3×3×3.14=28.26 cm2;H=V÷S底×3=10 cm;10 cm=0.1 m。
以上实践探究活动能深化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知识的学习印象,从而提高深度学习效果。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强化自身的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并优化解决方案。这种迭代式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关于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思路,明确解题方向,从而提高深度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又是积极响应当前教育改革需求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深挖教材知识内容、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指明深度学习方向,最终促使其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莫兆宗.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35):58-60.
郭燕华.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22(31):37-38.
林丽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课堂”的教学思考[J].学苑教育,2022(25):22-23.
乔玺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策略实施路径探索[J].知识文库,2022(4):55-57.
史功山.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2):29-30.
作者简介:严雪英(1990.10-),女,甘肃古浪人,任教于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侨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