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趣味阅读活动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方面具有增强幼儿阅读兴趣、开阔幼儿知识视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等作用。遵循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开展趣味阅读教学,能有效增强育人实效。基于此,文章以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为目标,以趣味阅读活动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从趣味性阅读情境、内容、形式、材料、活动等维度出发,浅谈开展趣味阅读活动之于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原则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趣味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nbsp;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4-0036-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阅读与书写准备”这一重要内容,其中包含“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等具体目标。可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趣味性教学设计必不可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需充分重视趣味阅读活动设计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的融入与应用,助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以趣味阅读活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优势
(一)增强情绪感召,提升幼儿配合意识
趣味阅读活动具有情绪感召的作用,能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对阅读内容、活动主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阅读趣味性的故事内容,探究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参与趣味性的阅读游戏等,幼儿能深入感受阅读乐趣,增强自身的阅读内驱力,为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幼儿认知体验
趣味阅读材料涵盖丰富的主题和内容,包括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历史故事、艺术作品等。通过阅读趣味性的材料,幼儿能拓宽知识面,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开阔知识视野。同时,趣味阅读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构建更为丰富的认知体系,促使幼儿多角度解读生活现象,厚积人文底蕴。
(三)创造阅读机会,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趣味阅读活动能以实践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阅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契机。通过趣味阅读活动,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体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幼儿园的每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趣味阅读活动,助力幼儿在日后合理利用阅读资源,自觉提升阅读能力。
二、以趣味阅读活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趣味阅读活动的设计前提。在设计和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师需确保活动内容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且活动设计应紧扣阅读主题,以提升幼儿阅读能力为首要教育目标。贯彻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充分考虑其内容是否能够传递正面的教育价值观,其形式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是否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有所助益。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强调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需注重幼儿的自主阅读行为及其与材料、他人的互动,确保幼儿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促使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遵循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幼儿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由被动参与活动逐步向主动阅读、快乐阅读的方向转变。遵循自主性原则创设趣味阅读活动,有助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自主管理权,让幼儿学会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培养其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以趣味阅读活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趣味阅读情境,培养阅读积极性
情境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信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道具、色彩丰富的画面和音频、有趣的角色等创设趣味性阅读情境,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托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设计情境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依托情境,幼儿能在活动过程中体会阅读乐趣,提升阅读积极性[1]。
以“月亮掉进烟囱里”主题阅读活动为例。该故事讲述了月亮和老奶奶之间的趣事,以充满童趣的方式描述了月亮从掉落烟囱到升至天边的过程。在本次趣味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猜谜游戏引导幼儿猜出谜底“月亮”,由此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随后,教师可以展现演示文稿,为幼儿创设趣味阅读情境:“有一天,月亮遇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掉进了老奶奶家的烟囱里!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通过谜语情境、图片情境和互动问题的导入,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教师可以趁机利用道具、图片等辅助材料还原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如月亮挂在烟囱口的画面、月亮与老奶奶互动的场景等,邀请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如此,幼儿在亲身体验故事情境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积极性。
(二)选择趣味阅读内容,培养阅读理解力
阅读材料是趣味阅读活动设计的核心。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阅读内容是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挑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如寓言故事、科普知识、动画绘本等。这些材料通常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色彩和有趣的角色,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解释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特点,逐步增加阅读材料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推动幼儿主动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增强理解能力,提升阅读水平[2]。
以“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主题阅读活动为例。本次趣味阅读活动以“四季”为主题,通过描述四季妈妈的娃娃,向幼儿分别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丰富幼儿对时间和自然的体验。为满足幼儿不同的阅读需求,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如下趣味阅读内容:
(1)绘本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小蜗牛找四季》;
(2)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四季的起源》《土黄公公管四季》;
(3)科普故事:《为什么有一年四季》。
上述阅读内容分别从绘本故事、神话故事和科普故事的角度向幼儿讲述四季的特点和原理。此类趣味阅读内容能逐步增强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幼儿理解四季的生活常识和绘本的故事内容。
(三)选择趣味阅读形式,培养阅读鉴赏力
趣味性的阅读形式是提升幼儿阅读鉴赏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集体朗读、语境表演、互动讨论、角色朗读等,不断强化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将故事中的情感传达给幼儿,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阅读表达,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鉴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以“逃家小兔”主题阅读活动为例,教师可采用以下趣味性阅读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阅读鉴赏力:
(1)分角色朗读:教师邀请幼儿扮演小兔、兔妈妈和其他角色,进行语境表演;
(2)互动讨论: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提出对故事的疑问和看法,组织幼儿进行互动;
(3)配乐朗读:教师选择一段轻柔的乐曲,与幼儿共同进行配乐朗读。
音乐能够增强情感的传达力度。当朗读到小兔与兔妈妈之间的温馨对话时,幼儿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角色关系和情节发展,从而提高对故事内容的鉴赏水平。
(四)投放趣味阅读材料,培养阅读探究力
投放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幼儿阅读探究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阅读活动材料,如角色扮演道具、生活材料、绘本等,不仅能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还能增强幼儿的互动体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投放阅读材料时,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合理安排阅读材料的难度和数量,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更新阅读材料,保持阅读材料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在趣味阅读材料的引领下,幼儿的阅读探究兴趣和能力将会获得深度培养[4]。
以“猪先生去野餐”主题阅读活动为例。本故事旨在向幼儿讲述“做自己也很好”“欣赏自己、展现真实的自我”等人生哲理,为强化幼儿的阅读体验,教师可准备以下趣味性阅读材料:
(1)绘本阅读材料:《猪先生去野餐》这一绘本色彩鲜艳、情节有趣,向幼儿展示了友情、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道具:教师准备野餐篮、帽子、餐具等道具,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更加投入地体验故事情节。
(3)生活材料:教师准备树叶、花朵、果实等材料,与幼儿一起制作“猪先生的野餐食品”。
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角色扮演道具演绎绘本中的情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猪先生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和分享的快乐。通过投放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幼儿能够感受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探究力。
(五)组织趣味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创造力
组织趣味性的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阅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创意阅读活动,如故事创作、绘本制作、阅读剧场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展开故事表达与创造活动,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创作实践。趣味阅读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幼儿创意表达、学以致用时给予其思维层面上的引领。在故事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想象创作独创性故事。在组织这些趣味性阅读活动时,教师需注重趣味活动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确保每个幼儿均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充分展现其阅读创造力[5]。
以“粽子里的故事”主题阅读活动为例,该活动的情境如下:“会讲故事的老奶奶因生病不能再讲故事,所以将好故事包在粽子里,小动物们找了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这样就可以继续听到老奶奶的趣味故事。”为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园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如下趣味阅读活动。
(1)故事创作活动:邀请幼儿想象并创作属于自己的粽子故事。教师可以提供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自由绘制粽子及其里面的故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粽子里蕴藏的有趣情节。
(2)绘本制作活动:引导幼儿制作粽子主题的绘本,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绘画技巧来描述粽子的形状、色彩和故事。
(3)阅读剧场:组织幼儿进行关于粽子故事的表演活动,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展现粽子里的故事。
多元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还能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鉴赏力和创造力。这一创作过程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趣味阅读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趣味阅读情境、选择趣味阅读内容和形式、投放趣味阅读材料、组织趣味阅读活动等策略,教师能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开阔幼儿的阅读视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多元策略须符合教育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等原则,以增强幼儿园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宋慧芳.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路径[J].中国新通信,2023,25(24):170-172.
张嘉莹.有效师幼互动,提升阅读体验:大班幼儿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J].新教育,2023(36):55.
林婧祺.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1):63-65.
林昱婷.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33):81-83.
张迎丽,李一.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J].儿童与健康,2023(11):50-51.
作者简介:林丽芳(1983.3-),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下黄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