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路径

2025-01-31 00:00:00挺琰孙周
传播与版权 2025年2期
关键词:文化空间文化育人高校图书馆

[摘要]文章阐述美育的内涵及农林类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与美育需求,强调高校图书馆强化美育实践,助力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以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环境育人、资源统筹、活动引领、服务助力等方面详细论述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具体实践,并分析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实践成效与现状问题,提出加强美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提升馆员美育素养、深化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等创新路径,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林类;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文化育人;美育

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1]。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作为培养农业等各个领域高端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宝库和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资源、多样的空间以及广泛的服务,在美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因此,深入探析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强化美育实践,助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思想最早由18世纪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席勒提出,其主张美育能弥合人性分裂,使人恢复完整与和谐,强调通过审美体验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其思想对美育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推动人们对美育价值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积极倡导教育改革,大力推动美育等理念的传播与实践。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重视美育的独立价值,主张以美育培养健全人格,通过艺术等多种形式熏陶人,强调美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3]。美育是引导人们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及创造美的过程,是一种教育的过程[4]。其涵盖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多个领域,包括对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与理解,对大自然风光的感悟与热爱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与体验。美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精神,使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农林类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与美育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5]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美育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培养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具体到农林类高校,笔者认为,“强农兴农”强调培养农林类人才的产业服务能力,而“知农爱农”指向培育农林类人才的价值观,美育则是实现这一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林类大学以农业学科为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农林类人才。农林类大学的特色决定了农林类高校图书馆在美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侧重点:一是体现农业与大自然紧密相连,蕴含丰富的自然美与生态美,如田园风光、农作物生长、动植物生态等,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对农业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尊重和理解自然规律,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二是体现农耕文化之美,彰显古代农业思想、农耕文化和伦理形态,助力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美学及其价值,帮助大学生将农业美学根植于心,了解和传承农耕文化美,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推动农耕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三是体现农业科技赋能美育,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嵌入新农科建设,帮助大学生开展美育实践,激发大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美的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提高大学生在农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林类大学美育的创新发展。

二、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环境育人,营造美育氛围

图书馆应注重建筑空间“形”与“意”的有机融合[6]。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注重建筑与空间设计之美,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农业特色元素,打造恢宏大气、简洁大方的整体造型和外观,具有现代建筑的线条美感和造型庄重感。具体来说,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上较为合理,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感觉;在设计上不仅满足功能性的需求,也呈现和谐的外在美感。其中:宽敞明亮的借阅区与安静舒适的阅览区相辉映;活跃的研讨区和丰硕的文化成果展览区相映衬,甚至在装饰细节中体现美学元素,如色彩、光线、造型等,整体搭配协调、布置柔和、美观舒适,这为学生营造富有美感和舒适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还结合阅读推广主题,不定期推出与农业相关的绘画、书法、剪纸、摄影等作品展,打造田园风光、农作物丰收等场景,让学生感受艺术、农业之美,丰富学生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并通过打造绿植水系景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总之,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又融入了农林类大学的文化特色,成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资源统筹,提升美育素养

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挖掘、盘活和统筹各类文化资源,充分释放各类型资源的活力[7]。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持续探索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更精准的学习指导,推动跨学科、多学科、超学科的开放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尤其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涵盖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艺术类书籍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著作和作品集,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艺术知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资源,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的演变和风格特点;文学类书籍涵盖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著,培养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提高对自然之美、视觉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语言之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想象力;农业类书籍作为特色馆藏,包括农业科学技术书籍、农业历史文化书籍等,如种业文化、农田艺术、传统农业工艺、农业非遗文化、农村景观、乡村建筑风格等,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陶冶性情、感受美学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和应用。

(三)活动引领,激发美育活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构建美育阅读推广服务新模式,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美的平台。从评选“阅读之星”等单一活动到形成规范化、品牌化、协同化的美育阅读推广服务新模式,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通过实施“图书推荐+主题书展+主题阅读+读书分

享+竞赛”,倾力打造“耕以立基·读以明道”的文化育人品牌。具体来说,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实施育人多元融合机制,形成“阅读+”“图书馆+校内机构”“图书馆+校外机构”育人新模式。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与校团委、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等联合举办多场书法大赛;与中国知网合作完成“图书馆奇妙日”耕读文化特色实景解密拓展大赛;在传统节日开展中秋知识竞赛、重阳节书画展、二十四节气展等阅读推广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围绕农业文化、传统文化等主题,组织开展农业文化节、民俗文化展、学科科技展等文化展示活动。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与新疆图书馆昆仑尼山书院举办以“传承诗韵雅音,赓续文明新卷”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探索《诗经》之美;以“《桃夭》印画+诗词传诵+诗经花韵烧箔画体验”为内容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之美,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活动引领,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三维育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激发美育活力,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助力“三全育人”。

(四)服务助力,促进美育实践

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美育及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精准获取丰富的美育资源,如艺术书籍、图像资料等[8]。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通过不断夯实信息素养教育,帮助学生获取优质美育信息,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线上美育活动,开阔自身的审美视野。例如,从传统纸质阅读发展到数字阅读、新媒体阅读,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小视频、电子书、学习通等组织学生开展数字阅读,使学生借助数据库查找艺术史资料,运用多媒体软件创作艺术作品。可以说,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服务之一,为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将美育文化资源与智慧信息技术相融合,使学生在“空间+

资源+技术+交流”的共享空间中体验沉浸式美育,不断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

此外,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还积极开展与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阅读推广与教学结合新模式,把阅读推广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激发学生的课外专业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提供支持。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与园艺学院联合开展“书香花相伴”插花与图书系列展活动,将学生插花课程教学成果与阅读推广相结合,既增强教学效果,又展示教学成果,为学生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对专业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该活动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学会2023年度新疆地区全民阅读优秀服务案例。

三、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实践成效与现状问题分析

(一)实践成效分析

高校图书馆通过系列育人实践活动和美育浸润,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对美的感知力。具体来说:在艺术美发现方面,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发现校园风光之美、建筑风格之美、书籍文字之美等;在艺术鉴赏方面,大学生能够便捷运用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深入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在审美创造方面,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艺术阅读推广活动,能够激发审美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作品,如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创造力和审美品位。

同时,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中,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广泛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学生在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韵味的校园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文化感染,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形成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校园文化新风尚。

尤其无论是田园诗歌、山水诗与山水画,还是音乐韵律和雕塑,都关乎传统农业社会的美学思想,彰显中国传统农业美学及其观念。在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浸润下,大学生能够将美育理念及方法运用于农业学习和研究,从美学视角思索农业问题,探寻农业创新与发展。例如,通过高校图书馆美育,在农业产品设计方面,大学生会重视农业产品的外观美感和用户体验,借由艺术设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大学生会参照艺术创作里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获取创新性成果,从而提高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成为农业发展中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现状问题分析

当前,虽然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美育资源,但是在美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校图书馆的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和整合,导致大学生在查找和使用资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来说,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纸质书籍、电子资源、特色资源库等方面各自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源检索和利用平台,不利于大学生便捷利用不同的系统和信息界面。此外,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美育内容选择与推送时,难以精准契合大学生的兴趣点与需求,使美育浸润成效较低,且因新媒体技术应用程度不同而影响传播质量与形式创新。换言之,高校图书馆开展美育工作要注重吸引大学生的持续关注、参与,防止所提供的平台成为一次性工具。

其次,高校图书馆馆员美育素养亟待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是美育浸润的引领者、实施者,其美育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成效。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文化艺术等美育素养未能满足美育工作需求,尤其在开展美育活动和为大学生提供服务时,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美育理论和实践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专业的指导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艺术展览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可能由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有限、鉴赏力不足,无法从形式、内容、情感表达等多维度为大学生提供深入解读的服务;在推荐美育书籍和资源时,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可能因自身阅读和审美视野的局限性而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荐书服务。

最后,高校图书馆的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具体来说,在文化育人过程中,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浸润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也就是说,部分高校图书馆虽开展美育活动和资源建设,但是尚未将美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尤其部分农林类高校图书馆对农业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无法充分整合和利用美育资源,导致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美育的感知和体验不够深刻,无法将美育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大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此外,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存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够新颖等问题,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有效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多样化美育需求,限制自身美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高校图书馆尤其农林类高校图书馆要深挖细掘,在“双一流”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一)加强美育资源整合与利用

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纸质书籍、电子资源、特色资源库等各类美育资源,建立统一的美育资源平台。以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其将美育类电子图书嵌入“秾大云上”,帮助学生通过“秾大云上”一站式获取所需要的美育资源,并利用大数据形成读者画像,采用读者驱动采购策略(PDA),持续开展关于图书和数据库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服务有智能、读者有感知。高校图书馆也要对美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加大对优质美育资源的采购和引进力度,定期对美育资源进行更新和补充,确保美育资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尤其是农林类高校图书馆要引进与农业美学相关的资源,如农业艺术作品、农业文化研究成果等。此外,为了提高美育资源的利用率,在美育培元的育人目标引领下,高校图书馆还要积极开展美育资源推广活动,通过举办美育资源培训讲座、制作美育资源使用指南、开展美育资源推荐活动等方式,向大学生介绍美育资源和使用方法,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美育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要在官方网站上设置美育教育专栏,发布美育资源推荐、活动预告等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通等,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宣传美育教育,吸引大学生关注;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讲座和直播活动,邀请专家远程授课,实现美育资源共享和交互,从而提高美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不断提升审美素养。

(二)提升馆员美育素养

文化服务展示度高,需要建立精品意识与美育旨趣,这就要求馆员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育人先育己[9]。

高校图书馆要制订馆员美育培训计划,从美学理论、艺术鉴赏、美育教育方法、文化素养等方面对馆员进行相关培训,如定期开展美育主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经典艺术作品进行讲解与剖析,不断提升馆员的审美素养和美育旨趣,使他们通过解读丹青画作、经典乐章,启迪美学新思,开阔艺术视野。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借助线上的美育课程、研学平台等,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和研究美育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宽自身的审美视野和知识面,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尤其在实践活动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鼓励馆员参与书法展、摄影展等校园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感知美育呈现形式,并面向大学生言传身教,为高校开展美育工作贡献力量。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适当引入具有艺术、美学等专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人才在美育资源建设、活动策划与组织、阅读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与特长,为美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并通过与专业人才的合作和交流,带动其他馆员提升美育素养,增强美育工作的整体效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健全馆员美育激励机制,激发馆员参与美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美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设立美育工作先进个人奖、优秀美育活动策划奖等,将馆员的美育工作成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鼓励馆员积极创新美育服务方式和内容,提高美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深化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高校图书馆要与学校教学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将美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美育工作。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将阅读推广作为基本职能之一,成立阅读推广小组,使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系列化、精品化,并充分利用学校学术资源,与校宣传部、学工部、学院密切合作,将电子书籍与传统纸本阅读方式有机结合,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不断完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倾力打造涵盖“建党百年·书香满城读书节”“农耕文化图书展览”“书香总有花相伴”插花图书交相辉映展以及“美丽的园林”盆景展等精品阅读推广活动。又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基于图书展和教学成果展览形成“书香润心·花影伴读”精品阅读推广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年,共推出八期插花图书展,共计展出插花作品180余幅、园艺设计类图书148种、花卉类图书202种。该活动通过多次不同主题的“书香花相伴”图书与教学成果展、互动插花实践、读书心得分享会等,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阅读与生活、专业及农业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农业知识和传统农耕文化的阅读兴趣。换言之,高校图书馆深化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开展精品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动、富有内涵的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还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空间,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美育全过程[10],发挥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助推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结论与展望

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在文化育人服务实践中,通过从“单美尽显”到“合美生辉”的转变,不断探索和创新美育,取得显著成效。展望未来,高校图书馆要继续深化美育工作,不断完善美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拓展美育资源,丰富美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美育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注重美育研究和实践创新,探索美育在新时代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让美育之花在大学校园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为学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支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3-29)[2024-11-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2]一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点[EB/OL].(2023-10-10)[2024-11-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1010/c1001-40092528.html.

[3]蔡元培.蔡元培谈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

[4]唐斌.教育学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二〇二四年七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4-07-22(01).

[6]田清雯.“美之所在”与中国最美图书馆评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5):62-66.

[7]李瑛.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29-34.

[8]刘红菊.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05):84-87.

[9]郑岱霞.开发高校图书馆美育功能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51-52.

[10]马琳,李囝,张国峰.转型发展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美育素质整体化培养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1(04):97-101.

猜你喜欢
文化空间文化育人高校图书馆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艺海(2016年12期)2017-01-13 08:08:22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4:31:34
技术文化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1:13
民国历史文化价值的异化与回归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2:37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25:20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17:57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