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不仅应具有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功能,还应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文章阐述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目标,探究开发路径:“明确内容方向和设计重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新形态教材课程思政体系”,为开发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职业院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防范错误政治观点和思潮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要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同时,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相结合、理论创新与理论应用相结合、系统介绍与正确引导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情感培育相结合,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教材是专业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除了具有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功能,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还蕴含价值观、方法论等[2],必须建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以实现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目标。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加快包括数字教材在内的新形态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彰显政治性、知识性、教学性等基本属性,提高适应性,是当前职业教育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具体来说,有关主体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相关院校教师与专家学者,制订相应的教材编写标准,明确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的内容与形式,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梳理与提炼,形成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的融合呈现形式,为开发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提供
参考。
一、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目标
(一)增强思政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正确价值取向
课程思政视域下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应当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当前社会、时代和学生的特点,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思政元素的选择和呈现,增强思政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创新教材内容设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视域下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应创新教材内容设计,设置启发环节、互动环节,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树立思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新形态教材,丰富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
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包括数字教材在内的新形态教材,不仅应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应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便于教师备课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中,数字教材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多媒体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这使得课程思政融入更加便利。
二、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路径
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开发的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在指导思想、内容选择、开发流程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产生深层次变革,要明确内容方向和设计重点,呈现富媒体化和平台化,助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3];要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通过信息技术将思政元素以多种呈现形式有机融入内容,构建新形态教材课程思政体系,在平等、激励、友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
(一)明确内容方向和设计重点
第一,有关主体要确定牵头学校,围绕电力技术类专业核心课程,组建教材开发团队,筹备教材开发工作。教材开发团队包括一线教师、相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领域专家学者、数字技术人员及电力出版相关人员等。第二,有关主体要对教材开发团队成员开展系统培训,引导他们明确内容和设计重点,使他们深刻认识课程思政融入教材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以及连接学校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熟悉数字资源开发技术及应用方法,掌握新形态教材的内容设计与组织逻辑。第三,有关主体要使教材开发团队成员明确教材中不同内容、技术支持及工作任务的分工,以便达成教材编写的最终目标[4]。
此外,有关主体还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炼思政元素,创新教材载体和内容方法,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5]。其中,教材开发团队要将专业知识进行分类,充分了解思政素材呈现形式的分类和适用条件,探索与专业内容融合的思政元素的有效呈现形式。
(二)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融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课程思政案例内容书写的基石与保障。有关主体对课程思政元素的选取不仅应符合主旋律和专业要求,使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相契合,还要在专业教育中体现一定的思政映射点,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等,为学生提供启迪,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6]。
第一,专业与社会影响领域的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行业热点问题、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关注议题,所属专业与社会价值观、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上。第二,专业与人文维度的思政元素除了包括技术和理论知识,还包括与专业紧密联系的人文元素,如历史文化背景、人文价值观等。第三,专业与伦理问题的思政元素涉及专业实践中的道德、公正、责任等价值观以及如何践行这些价值观。总之,有关主体要通过不断探索,对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持续挖掘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三)构建新形态教材课程思政体系
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对思政学习兴趣不浓,而要发挥学生作为能源电力行业新生力量的积极作用,有关主体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对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要在“有机融入”上下足功夫,念好课程思政“融”字诀,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使思政元素的融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7],构建新形态教材课程思政体系。
第一,将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方案设计。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兼具良好品德与过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既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也是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最终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同向同行。具体来说,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公共生活、个性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为方向引领[7],这与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培养方案设计相契合,有助于有关主体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配置,助力编写出版相应的课程教材。由此,为了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要结合相关职业院校的学情分析、岗位分析、项目情况,对原有的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试点调整,将思政元素作为教学设计融入电力技术类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和课程教学,并结合专业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以及学生技能大赛成果案例等,形成相关试点教材,为其他职业院校做出示范,从而助力新形态教材课程思政体系的打造,引导学生建构健康的心智模式,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例如,针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知识储备较少、心理素质不高、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等问题,有关主体可以在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中,专门设计有少学时和多学时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并充分利用动画资源,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凸显电力行业特色,补充“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电力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电力法律法规必备知识”“电力职业安全”等生动有趣的课程教材内容。
第二,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师培训。在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既要包括面向学生学习的教材,也要包括面向教师教学的教材,换言之,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除了要开展相关培训交流活动,还要着重开发关于课程思政的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教材,尤其注重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应用教学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水平,践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育家精神,坚定职业信念;二是收集和列举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案例,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帮助教师积极创新;三是推荐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教材出版平台,帮助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教学空间,设计多元化教学环节,编写数字教材和建设数字化资源,推进数字化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建设。
第三,将课程思政融入教材内容体系。在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中,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要以原有课程的知识为依据,找准课程中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或易于融入思政元素的联结点,并对其进行筛选、优化、加工,赋予其“思政教育”的品质与逻辑,形成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7]。同时,为了避免思政元素融入同质化和堆积化,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也要从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的“整体性”出发,全面考虑不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式,根据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及行业标准规范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注意编制对应工种或岗位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采取广泛收集课程思政元素与独立建设思政育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过程或任务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还要确定教材内容与数字资源的融合方式,选择合适的教材编写体例,如最小组织单元、相近课程之间对某模块的共享方式、思政元素与技能学习的互融机制、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呈现方式等,使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既体现内容个性,又凸显课程教材之间的协同性。例如,在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中,有关主体可以在相应的课程教材中设置工作情境和学习任务,下设素质目标、任务准备要点、任务实施危险点分析、任务扩展等内容,将实际岗位职责要求及规范融入其中,按由易到难的次序编排,配套规范操作的视频或动画,并体现在每个学习任务的评价表中,从而实现育人与育才相融合。
第四,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案例和示范实例。在教材中引入课程案例和示范实例是较为常见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也是行之有效、较易使用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中,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要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情境等迁移教学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借势”融进教材,既回应学生关切,又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然而,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在实际教材编写和使用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素材引用生硬、素材内容重复、引用观点不够鲜明等问题。基于此,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也要广泛收集和列举更多的电力工程等课程案例和示范实例,着重强调课程素材与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课程案例方面,一是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要选取和收集电力工程类课程案例,整合案例资源,如选取学生关注度高、与电力行业相关度高的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应用、行业企业等热点事件与问题,并利用视频、动画和文字进行碎片化拆解和归类。二是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要根据不同课程教材类型,将电力工程等课程案例设计为问答模式,并给出教学建议,加强其与教材内容、教材使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例如:《高电压技术》教材融入触电急救、秋冬冰灾停电类事件;《电工技术》教材
融入智能家居打造、智能交通等社会热议问题;《无人机巡检技术》教材融入无人机产业发展、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等。在示范实例方面,教材开发团队等有关主体要筛选优秀劳模事迹和工匠故事,对严于律己、不畏艰辛、踏实苦干、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等关键词进行分类,标明专业、工种、岗位等信息,并根据关键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操作示范环节、风险点分析等模块,实现教材的思政育人效能。
三、结语
新时代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应该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素养、精神品质、道德情操等,这要求有关主体在教材开发中仔细斟酌,使教材经得起一线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审读与试用,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改和更新,高度契合教学标准、真实生产过程、技术工艺及规范,充分利用新形态教材的无限容量优势,体现教材的先进性、前瞻性。
在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教材开发、编写和出版工作被赋予新的使命,“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形成亟须各方通力合作[8]。尤其对电力技术类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亟须有关主体以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己任,践行时代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材开发理念,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内涵与外沿,兼顾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付艳芳,杨浩,李小霞.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基本要求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08):23-27.
[2]孙冰爽.“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28):281-282.
[3]蒋夫尔.打造和田亮丽“职教名片”[N].中国教育报,2022-11-22(06).
[4]李帅.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教材出版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论坛,2022(10):91-95.
[5]王进花,曹洁,黄玲.“随机信号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4(02):95-98.
[6]唐检云,卢瑞琳.课程思政理念下教材建设再思考[J].中国出版,2023(03):55-58.
[7]占建青.念好高职课程思政的“融”字诀.中国教育报[EB/OL].(2022-11-29)[2024-11-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810060675271080amp;wfr=spideramp;for=pc.
[8]施阳阳.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内涵与提升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7(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