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辖15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74万,耕地面积4.67万h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武陟县积极推进小麦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小麦发展,实现了优质小麦提质增效。
一、选用优良品种
近年,武陟县根据优质小麦品种在大田的表现、市场需求和专家推荐意见,选择推广了新麦26、郑麦366、郑麦379、丰德存麦5号、怀川916、中麦578等品种,在两合土质或偏黏土质的中高肥力地块集中连片种植。按相关部门要求统一进行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确保了优质小麦生长安全。
二、深耕细耙整地
土壤深耕有利于农作物根系下扎,促进农作物生长。
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的
要求,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深松)1次,
耕深在25 cm以上。秸秆还田的秸秆粉碎长度应≤7 cm,均匀抛撒地表,努力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深耕后耙耱使土表平整。
三、科学合理施肥
整地时,在秸秆还田和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一般施用生物有机肥在600 kg·hm-2以上,化肥选用配方复合肥料(20-15-10或18-18-9)40~50 kg·hm-2。连续3年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酌情少施或免施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适期适量播种
一般半冬性强筋品种(如新麦26、郑麦366、郑麦369、丰德存麦5号等)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25日,播种量为150~225 kg·hm-2;弱春性强筋品种(如怀川916等)适宜播种期不宜早于10月25日,播种量为187.5~225 kg·hm-2。若播种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具体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的千粒质量、发芽率、整地质量、墒情和播种期等综合确定。
五、提高播种质量
保证优质小麦一播全苗需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一般黏壤土适宜含水量为20%,壤土适宜含水量为18%,沙土适宜含水量为16%。在小麦适宜播种期内,应按照“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如果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进行晾墒,待墒情适宜时再整地播种。播种深度以3~4 cm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不漏播、不重播,防止缺苗断垄。旋耕播种麦田,一定要在播种前或播种后镇压,或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随种随压,以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
六、加强冬前管理
小麦出苗后,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缺苗断垄地块,要及早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后开沟补种,种后覆土盖实,以促其早出苗、出齐苗。对旺长的麦田,要及时进行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麦田镇压应特别注意土壤墒情,掌握镇压时间,对土壤过湿或土壤封冻的田块不宜镇压。杂草发生严重地块,要根据冬前气温情况,选准农药,适时开展化学除草。防治节节麦可以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雀麦可以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野燕麦、看麦娘可以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播娘蒿、荠菜可以选用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唑草酮、双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时间宜选择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晴天无风天气进行。
七、早春田间管理
(一)氮肥后移,重施拔节肥
优质小麦春季追肥要前氮后移,重施拔节肥。对于分蘖少、群体不足的二类苗、三类苗麦田,应结合浇水或趁墒施尿素75~120 kg·hm-2和适量的磷酸二铵;拔节末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施用尿素105~150 kg·hm-2。对群体适宜、生长健壮的一类苗麦田在拔节孕穗期(3月下旬)基部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伸长、倒二叶露尖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225 kg·hm-2。
(二)适时化控,预防倒伏
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是预防倒伏的关键时期,要结合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对长势偏旺、抗倒能力差的品种,起身前可每公顷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750 kg,兑水750 kg均匀喷雾,以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
(三)精准用药,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防治可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mL·h m-2,兑水750 kg·h m-2喷洒小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1次。防治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20~150 mL·h m-2。当日平均气温超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10:00—16:00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八、中后期管理
(一)科学浇水施肥
小麦返青期,高肥力地块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 kg·hm-2。对群体偏少、长势较弱和前期未追肥的低肥力麦田,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高肥力麦田要早浇灌浆水,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为害。一般在扬花后7天内浇完,收获前不再浇水,避免过晚浇水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角质率,影响品质。浇灌浆水应关注天气变化和掌握水量,不要在风雨天气前浇水,切忌大水漫灌,以防倒伏。
(二)实施“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
小麦扬花抽穗期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为害的高峰期,若防治不力,将给小麦产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小麦扬花抽穗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一喷三防”,重点防治蚜虫、吸浆虫等虫害和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可用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0 mL·hm-2、30%己唑醇悬浮剂150 mL·h m-2、磷酸二氢钾3000 g·h m-2,或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0 mL·h m-2、30%己唑醇悬浮剂150 mL·h m-2、磷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3000 g·h m-2,制成混合溶液,均匀喷施。
九、适时收获
优质小麦在蜡熟中期(即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金黄有弹性,大部分籽粒变硬)收获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收获时要严格按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混杂降低优质小麦商品等级。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做到颗粒归仓,实现丰产丰收。
作者简介:吉金金(1983—),女,河南武陟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