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加强打击校园欺凌

2025-01-22 00:00:00李忠东
检察风云 2025年1期
关键词:施暴者同理受害者

法国评估、展望和绩效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百万名青少年在学校遭受过欺凌,6%至10%的学生在上学期间都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欺凌。值得警惕的是,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欺凌在法国成为主要的欺凌形式。持续不断的欺凌行为导致悲剧性结局,在过去10年里,法国15岁以下的人群中企图自杀的人数显著增加。

实施“防治校园欺凌部际计划”

在法国,校园欺凌行为被定义为一种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由一个或多个学生对不具备自卫能力的同伴持续施加语言或身心暴力的行径。为维护中小学校园安全,法国于2023年9月发布“防治校园欺凌部际计划”(简称“pHARe计划”),提出“100%预防、100%监测、100%解决”的反校园欺凌的目标。

“pHARe计划”要求在学校或学区层面成立一支专门负责处理欺凌事件的5人团队,为学生家长举办培训讲座,以引起他们对子女在校情况的关注;在所有公立中学选拔“反对校园欺凌学生大使”并定期为其提供培训,以充分发挥同伴支持的作用。此外,针对教职人员,法国利用国家远程学习平台开发出一套预防和打击校园欺凌的在线培训课程,以提高教职人员应对校园欺凌的专业能力。

在“pHARe计划”的框架下,法国开展了三项极具特色的反校园欺凌宣传行动:一是设立“全国反对校园欺凌日”,所有学校均需按要求专门安排2小时的时间,用于与打击校园欺凌相关的教育宣传。鼓励学校在当天通过组织展览、讲座、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二是设立“拒绝欺凌奖”,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海报和视频来表达对欺凌现象的看法。三是设立“更安全的互联网日”,着重开展防治网络欺凌教育活动。

采取多项预防措施

针对严峻的校园欺凌问题,法国政府采取了多项预防和管理措施。

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在每所中学里至少任命了一名反骚扰协调员,负责协调和领导反骚扰政策。法国还推出了一项旨在动员和培训教职人员干预校园欺凌的“灯塔计划”,目前已在大部分中小学推广实施,后续将逐步扩大范围。

法国各级政府鼓励受害青少年举报校园欺凌现象,并要求学校制定打击校园欺凌的专门性策略。支持学校采取多种宣传活动,一方面,提高公众对青少年所遭受的身心暴力的认识,深化理解并弥合成年人与学生之间的观念鸿沟;另一方面,揭露那些看似无害的话语背后所隐藏的“罪恶”,呈现观念上的差异。

法国原有两个应对校园欺凌的热线电话,分别是面向家长和受害青少年的“3020”、针对网络欺凌的“3018”。“pHARe计划”启动后,这两个热线电话号码被统一为“3018”,适用于一切针对校园欺凌的求助。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增加了对反骚扰求助热线协会的资助,并提供多方面的资源,如组建了一支由心理学家、律师和信息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据悉,这条专线保持每周7天、从早9时至晚11时的运作。

一般情况下,求助问题都能迅速解决。专业团队会认真倾听受害者的心声并与事件中的校方保持沟通。还会密切且持续地关注受害者家庭,直至欺凌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普瓦捷市教育局在收到求助信息后的短时间内妥善处理校园欺凌情况,学校校长也立即接待了相关的求助学生及其家庭。

有教育专家表示,及时处理欺凌报告和求助,为受害者和家庭提供专业知识与相关支持极为重要。设立热线电话,倾听受害者的心声和向学校领导提供建议是有益的探索,相关人员还会确定在何种情况下相关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继续接受教育,并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一直关注这些家庭。

对于情节严重的案件,法国实施严厉的措施。根据相关计划,在小学教育中,如果一个孩子的故意或重复行为对其他学生的安全或健康构成明显风险,施暴者可被强制转学,以减少对受害学生的二次伤害。依据施暴者欺凌行为的轻重程度及其家庭情况,或将要求施暴者及其家长共同参加公民责任培训。法国为当事双方提供了有效的司法协商渠道,也支持受害方申请各类赔偿等。在网络上欺凌学生的人也将受到制裁,若受害学生出现自杀情况,施暴者将面临刑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初,法国在1200所学校试点开展同理心课程的项目,后该项目于2024年9月推广至所有学校。同理心课程每周课时为1—2小时。在具体实施方面,教育部门发放了“学校同理心课堂教学包”,从认知、情感、社交技能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指导。游戏和讨论是组织同理心课堂的常见形式,具体包括在同学背上画画、向玩偶倾诉、利用展示板组织讨论等。据了解,同理心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体会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及表达尊重等方面。

每年将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2024年11月7日,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相关负责人宣布,每年将对学生进行一次匿名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可能遭受的欺凌经历。3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自愿填写问卷,调查结果将通知家长,以便其了解孩子“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提高家长对欺凌问题的认识。问卷结果不仅将作为判断学生是否正遭遇校园欺凌的依据,还将以“年度校园欺凌晴雨表”的形式公布。

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全天的活动,要求学生在2小时内回答完毕。在每道题目中,学生可以通过勾选1—4之间的选项进行回答。这些选项对应某些事件发生的规律性,即从“从不”到“经常”。

前两组问题分为“与学校的关系”和“学校生活”两大类。“与学校的关系”部分,学生会被问到“是否对上学产生任何恐惧的想法”,是否曾经“因为害怕学校里的某名或多名学生而撒谎待在家里”。中学生还需回答其他问题,如潜在的被排斥感、逃课、学习动力减弱或潜在欺凌对成绩的影响。

至于“学校生活”部分,问题则与孩子过去的经历有关,包括是否被排斥、受到侮辱和殴打的威胁,是否成为参与打斗或盗窃的受害者,其他学生是否妨碍自己平静地度过课间或休息时间,是否存在其他学生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试图脱衣服、触摸或亲吻自己的可能性,是否在网络上受到诽谤、威胁、性言论骚扰,自己的照片、潜在的亲密照片及个人联系方式是否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传播,等等。

后两组问题旨在查明欺凌是否总是由同一名学生或一群学生造成,以及被欺凌者是否已经向学校或家庭成员报告了自己或其他同学面临的潜在困难。同时,接受调查的学生也会被问及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调查问卷最后询问了学生是否知道热线电话“3018”。

近期,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相关负责人在巴黎索邦大学说,其本人也有过被欺凌的经历,但那一代人不会去谈论这些,这种沉默让许多孩子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其表示,在8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施暴者进行对话来制止校园欺凌行为。其还呼吁采取比以往“更快、更严厉的惩罚措施”。

据悉,法国政界人士发起了一个反校园欺凌协会,旨在为学校提供对话伙伴,组织教职人员接受进一步培训,并为受影响的家庭提供支持。发起人在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解释说:“为什么我会如此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因为我曾经也是受害者,那段经历塑造了我。”他在讲述这段经历时透露,欺凌他的人“在博客上持续地侮辱我,说要毁了我”。他之所以此时“自曝”隐私,主要是为了宣传当局防治校园欺凌的一系列行动。

法国校园欺凌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教育体制的不足、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若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编辑:张宏羽""zhanghongyuchn@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施暴者同理受害者
同理不同径的透镜光路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小编有话说
——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环球时报(2021-03-15)2021-03-15 04:16:07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长江丛刊(2020年19期)2020-11-20 01:40:24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40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心理与健康(2020年3期)2020-03-25 02:49:29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20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