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法治保障研究

2025-01-18 00:00:00逯达
关键词:法治保障碳中和碳达峰

摘 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助力农业碳减排,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作用机制包括实现农业数字化、加强农村数字设施建设和实现农业数字化的科技创新供给。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蕴含的法理包括公平价值、效率价值、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等。我国应加强农村数字经济相关立法,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立法,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教育立法。国家公权力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应当充分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碳减排;法治保障

中图分类号: D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055(2025)01-0042-0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农业碳减排成为有效措施,而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以助力农业碳减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大数据等领域立法,这表明数字经济法治化成为趋势。农村数字经济法治化作为数字经济法治化的一部分,应当予以重视。因此,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法治化成为发展方向。

一、“双碳”目标下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作用机制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通过明确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作用机制,为相关法治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一)实现农业数字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农产品流通服务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构建创新技术生态、数字治理共同体等,促使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1。通过遥感卫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相关农业基本动态,观测农田、林业等分布状况及实时状况,统筹管理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农业相关数据,推动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的数据监测与分析,实时关注农业生产动态与供求关系,科学合理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第二,农产品流通服务方式的转变。通过智慧物流服务、直播销售等方式,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提高农民经济收入[2。其中,电商直播农产品带货是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与农村数字经济推进的重要体现3,需要农村电商复合型人才的支持4。为了实现农业数字化,应当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养殖业等生产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实现农业数字化,可以助力农业生产的碳减排工作。通过遥感卫星技术等数字技术,可以准确发现农业碳排放的源头和分布状况。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农产品,可以有效缩减中间销售商,减少传统营销模式所带来的碳排放量。通过农产品物流绿色化转型能够减少传统物流运输的碳排放量。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过程中,

需要加快农村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数字技术创新[5

(二)加强农村数字设施建设

农村数字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提升农村网络设施水平、完善信息终端与服务供给、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等。为了提高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应加快推动互联网、数字电视、人工智能等数字设施的建设;为了完善信息终端与服务供给,应加快推动移动应用软件、互联网技术等终端的开发与应用;为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应当积极实现道路、物流、农产品加工包装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国家财政支持与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推动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6

加强农村数字设施建设,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一是推动农村形成低碳生产方式,实现种植业数字化、农产品加工数字化等,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高碳排放向绿色低碳方式转变;二是推动农村居民形成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提升农村网络设施水平,农村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等内容,逐渐形成低碳环保观念,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三是促进能源转型,实现物流数字化与绿色化,可以有效减少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总之,我国应当加强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助力农业碳减排[7

(三)实现农业数字化的科技创新供给

实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为了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8。一是农业装备数字化的科技创新。通过农业装备制造与数字科技创新相融合,研制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农业装备,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机制。在农业数字化装备、数字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使用、维护数字化设施的培训服务,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为农村居民解答相关疑问。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一是促进农业生产低碳排放。通过实现农业装备智能化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循环农业的转型,降低农业装备所产生的碳排放。二是有效增加碳汇系统。比如农村数字经济为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9。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人工林业,能够全方位监测林业生长状态,提高树木成活率,从而提供更多的林业碳汇系统。

二、“双碳”目标下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法理意蕴

明晰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蕴含的法理,为相关多维法律研究与多维法治主体研究提供法理基础。

(一)公平价值

公平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一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体现了代内公平价值,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二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体现了代际公平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缩小贫富差距与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10。推进农村数字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实现农村整体振兴的关键措施11。发展农村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12。为了实现农村数字经济有序发展,我国应当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行政监管与指导,提高农村数字经济的公共服务水平13

通过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体现了环境公平价值。

第一,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农业碳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之一。通过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符合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国农业数字经济的推广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形成全国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与农业低碳发展一盘棋,这也是环境公平价值的要求。

第二,符合气候环境的代内公平。为了维护气候环境利益,全人类应当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农村居民亦应当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这也是气候环境代内公平的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应当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亦体现了公平价值[14

第三,符合气候环境的代际公平。气候环境利益不仅当代人有权享有,而且后代人亦有权享有,为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气候环境利益,当代人应当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以此助力农业碳减排。

(二)效率价值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体现了效率价值。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15。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16。通过运用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实现农产品加工数字化转型,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为了加快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应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培养农业数字化人才[17,这也是效率价值的内在要求。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体现了效率价值。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生产与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这也是效率价值的基本体现。发展农村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18,同时,可以促进农业低碳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减少农业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追求生态和谐的生态环境理念[19,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价值20,对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以及海洋生态治理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2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等生态保护观念22。中华民族始终把人与天地万物看作有机统一的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3。在经济维度,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生态维度,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是该理念的重要体现24。保护生态系统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理解25。根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人类应当爱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26。总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价值理念27,启示人类共同维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应对气候变化等28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可以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要求。农业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推动力。

三、“双碳”目标下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法治保障路径选择

(一)加强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相关立法

为了应对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农村数字经济风险,我国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29,加强农村数字经济相关立法,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

立法,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教育立法等,初步建立多维相关法律体系。

1.农村数字经济相关立法

通过加强农村数字经济相关立法,规范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碳减排工作。

第一,明确立法目的。明确立法目的有利于准确把握农村数字经济相关立法的方向,明确有关立法性质与意义。相关立法目的界定为:为了实现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村数字经济有序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规范农村数字经济的关键法律措施。相关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行政扶持机制;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引导促进制度;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名录清单制度;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科技保障制度;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农业数字化建设规划制度;农业数字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三,建立相关行政监管机制。为了规范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加强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制,可以建立农村数字经济行政监管制度。一是监管主体,包括履行农业行政监督管理的部门、农业生态监管部门等。二是监管方式,包括现场监管、大数据监管、定期监管、数字化农业监管及接受群众举报等。三是监管后果,若行为人违反农村数字经济相关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若行政监管主体实施了有关农村数字经济的违法监管行为或行政不作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立法

“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促进法”应当作为促进性质的法律,而非行政强制力的行政法律。通过制定“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促进法”,可以实现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第一,明确立法目的。“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农业碳减排,规范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实现农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确定相关法律主体与法律义务。“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促进法”的法律主体包括政府机关、公益组织、农村居民等。政府机关应当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促进义务;公益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宣传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发展的活动,积极反映农村居民诉求;农村居民应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低碳化转型,积极响应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碳减排的政策与法律。

第三,明确相关法律制度。相关法律制度是“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促进法”的核心内容。一是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化发展促进机制。为了实现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化发展,该法应当明确相关促进主体、促进方式、促进对象以及发展评估等内容。二是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为了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发展的科技供给,该法应当明确相关科技保障主体、保障措施、社会监督、评估机制等内容。三是农业生产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促进机制。农业数字化作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当得到法律的重视与关注。为了推动农业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该法应当规定相关促进主体、农业装备数字化与低碳化促进机制、农产品加工数字化与低碳化促进机制、农业物流低碳化促进机制等内容。四是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政府扶持与激励机制。农业数字经济低碳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激励,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经济扶持、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化发展。五是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整体规划制度。为了明确农村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趋势,政府机关可以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描绘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蓝图,明确具体措施、农业低碳发展目标等内容。六是相关公众参与制度。公众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农村数字经济低碳发展,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3.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教育立法

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教育立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立法目的。通过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教育立法,可以有效宣传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宣传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低碳化转型。

第二,宣传主体。政府机关、媒体、学校、公益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主体均可以作为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主体。

第三,宣传方式。媒体宣传、开发专门软件、开设课程以及制定相关行为导则手册等方式均可以作为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宣传方式。

第四,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包括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优势、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后果、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方式、农业低碳转型的措施以及有关农村数字经济的技术应用方法等。

(二)形成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多维法治主体参与机制

国家公权力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应当充分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相关工作,形成多维法治主体参与机制。

1.国家公权力机关

国家公权力机关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积极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可以从两个角度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治理工作。一是充分行使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加强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二是履行监督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履行监督职责的方式包括:有关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法律的实施;听取并审议相关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质询与调查;人事任免等。国家权力机关可以通过上述路径,监督相关主体落实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相关法律的情况。通过行政问责机制,国家权力机关可以采取罢免、质询或撤销等方式,监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

第二,行政机关。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需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数字经济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共同参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通过行政扶持、行政规制、行政规划等方式开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一是行政扶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我国应当加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机关应当大力扶持农村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加大相关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经济扶持、税收优惠等行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碳减排工作。二是行政规制。行政规制是通过运用硬性约束方式,对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履行行政监管职能。为了实时监测农业碳排放量,相关监管部门可以运用遥感卫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及时发现并规制农业违法碳排放行为,引导农村居民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与低碳农业。为了保障农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及农业碳减排,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保护工作,并为新型农业装备使用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行政规划。通过相关行政规划,可以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和农业碳减排工作提供必要的目标、方案、远景规划与行动指南。行政规划作为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应当充分运用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为了有序开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相关行政机关可以制定行动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参与主体、行动路线以及预期结果等内容。

2.社会组织

相关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一些社会组织应当积极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

第一,相关企业。企业作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有力推动者,能够促进农业碳减排工作顺利开展。相关企业不仅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受益者,而且是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碳减排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为了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与农业碳减排,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相关企业应当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加农业数字经济相关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业数字装备的研发工作,完善农村数字产品、数字物流、数字软件等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

第二,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作为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重要主体,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加强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碳减排的宣传工作。为了促进农村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相关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公众号、宣传手册、实地宣传等方式,针对农村居民开展数字经济发展与低碳发展宣传工作。二是开展相关立法的社会民意调查工作。相关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民意调查等方式,收集并整理民意信息,为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立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法律可以鼓励环保公益组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收集与分析相关民意调查数据30。三是举报相关违法行为。如果发现相关主体具有农业违法碳排放行为,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举报;若发现相关行政机关存在行政违法行为或行政不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协助有关主体收集证据,向上级机关举报。

3.公民个人

公民个人可以主动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立法或政策制定工作,参与相关行政决策和有关具体实践等,成为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法治主体之一。

第一,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立法或政策制定工作。在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立法或政策制定中,若公众欲参与其中,需要相关法律或政府机关提供必要的参与方式。参与途径包括召开听证会、重大利害关系人意见收集会、座谈会等。公众参与相关立法或政策制定工作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

第二,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行政决策。为了保障公众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行政决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制定相关程序法律制度,为公众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行政决策提供必要的法定程序和路径;二是政府机关应当加强有关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行政决策信息的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三是公民个人应当主动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行政决策,积极举报阻碍公众参与相关行政决策的行为或相关信息公开不充分的行为。

第三,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具体实践。农村居民应当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与数字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工作。政府机关应当积极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与贯彻落实低碳环保政策,宣传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低碳发展的益处。环保公益组织应当积极宣传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优势,推动农业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农村居民应当充分了解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优势,树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人有责的观念,积极采用低碳化农业生产方式。

第四,监督举报有关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违法行为。法律赋予公民个人拥有监督权。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过程中,公民可以充分监督相关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等。为了保障相关公民监督权的实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法律要明确赋予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程序与路径。为了保障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有效监督有关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的违法行为,法律应当明确相关监督举报程序与路径。二是政府应当提供法定监督渠道。政府机关应当设立法定的受理监督举报的部门,鼓励公民个人举报和监督有关违法行为。

四、结语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不仅不会阻碍农业发展,反而会助力农业碳减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实现乡村共同富裕[31。我国应当积极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农业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在法治层面,建立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法律多维体系与法律主体多维体系,为“双碳”目标下农村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提供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文睿,周书俊.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机理、矛盾与纾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43(1):65-73.

[2] 李燕,张明悦,赵德海.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村流通体系优化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2(24):133-137.

[3] 傅泽.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直播农产品带货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37-139.

[4] 吴迪.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困境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2(5):101-104.

[5] 文丰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重要性、梗阻及发展进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49(5):134-141,173.

[6] 向超.农村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135-137.

[7] 刘震,张晓星,魏威岗.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25(3):20-32,47.

[8] 寇爽.技术引领下我国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研究[J].农业经济,2021(6):12-14.

[9] 侯方淼,李晓怡,肖慧,等.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乡村林业发展:理论机制、成效分析及政策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23, 36(2):1-6.

[10] 黄庆华,潘婷,时培豪.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改革,2023(4):53-69.

[11] 冯朝睿,徐宏宇.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53(5):93-102.

[12] 郭朝先,苗雨菲.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23(1):98-108.

[13] 师博,胡西娟.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J].改革,2022(8):76-86.

[14] 逯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社会法保障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24(5):55-62.

[15] 孙光林,李婷,莫媛.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3, 39(1):92-103.

[16] 邹辉.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方略[J].农业经济,2021(2):46-47.

[17] 梁琳.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22(9):113-120.

[18] 李明贤,贺佳斌.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2012—202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24(1):14-23.

[19] 刘秦民.“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哲学意蕴[J].学术研究,2022(6):23-29.

[20] 叶海涛,沈利华.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哲学基础[J].中州学刊,2023(5):5-11.

[21] 毕长新,史春林.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基础、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J].社会科学家,2022(9):19-25.

[22] 王雨辰,彭奕为.“四个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向度与价值[J].探索,2023(1):1-13.

[23] 刘晗.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赜[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40(2):73-80.

[24] 石明星,邵鹏鸣.“五位一体”视域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探析[J].兰州学刊,2022(2):35-42.

[25] 王鑫,袁祖社.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关切及其实践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76(2):91-99.

[26] 钟毓书,卢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内在逻辑与显著特征[J].理论视野,2022(12):51-56.

[27] 汤荣光,赵秋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哲学意蕴[J].宁夏社会科学,2023(1):5-13.

[28] 刘希刚,陈子悦.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启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25(2):33-41.

[29] 宁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成果、问题与治理路径[J].农业经济,2022(3):45-47.

[30] 逯达.“双碳”目标视域下蓝碳立法研究[J].新东方,2024(2):30-36.

[31] 白福臣,高鹏,郑沃林.生态资源赋能乡村共富: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 28(6):263-275.

Research on Legal Guarantee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to Help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 the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LU Da

(Institute of Law, Shan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Ji’nan 2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digital economy can effectively help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The mechanism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to help agricultural carbon reduction includes: realizing agricultural digitiz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faciliti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ply of agricultural digitization. The legal principles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to help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clude fair value, efficiency value,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 and natural life community.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related to the rural digital economy, the rural digital econom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legislation, and the rural digital econom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legislation. State public authoriti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 citizens should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digital economy to help agricultural carbon reduction work.

Key words: carbon peaking; carbon neutrality; rural digital economy; agricultural carbon reduction; legal guarantee

(编辑:孙树勋)

猜你喜欢
法治保障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2:06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 08:45:3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28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MOOC教师角色定位与重塑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2:27:20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经贸(2015年2期)2015-05-13 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