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MOOC教师角色定位与重塑

2017-01-09 22:27康安峰
高教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法治保障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为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对于教师角色定位而言,MOOC的兴起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从事MOOC教学的教师只有以团体主导取代个人主导,通过加强教师共同体的团队建设,推进协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身份造成的危机,妥善应对教师角色转型挑战。对于MOOC教师角色定位的重塑,有赖于教师角色理念的更新、角色素养的提升及其对新型教学方法的强化。与此同时,也离不开相应的法治保障、制度激励以及对MOOC教师教育主权的尊重。

关键词:MOOC教师;角色定位与重塑;教师团体主导;法治保障

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1]MOOC最初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MOOC教学平台逐渐在高校出现并普及。[2]自2011年秋天开始,这场由美国知名大学发起的以“三名主义”(名校、名师、名课)为特色的教育风暴席卷全球,带来了“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MOOC风暴既冲击着中小学教育,又冲击着高等教育;既冲击着学校,又冲击着教师。MOOC风暴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服务于大中小学“一条龙”贯通的纽结。2015年11月,由全国4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重点中学联合发起的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就是标志性事件之一。基于此,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未来前途。面对MOOC的冲击与挑战,教师是主动适应抑或被动淘汰?MOOC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怎样的变革?教师核心价值是继续坚守还是超越创新?这是每个MOOC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一、危机与转机:MOOC时代教师角色之挑战

MOOC以其灵活性、公开性和需求主导性的典型特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大洗牌格局中备受热捧。[3]走进MOOC,从其内涵和教育学特征出发透视这种热现象背后所隐匿的冷思考。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既凸显出MOOC学生规模“巨型化”和学生身份“多元化”的优势特征,也暴露出MOOC发展的潜在瓶颈:MOOC课程如何区别于传统课程以满足多元化的学生需求?第二个字母“O” 代表“Open(开放)”,即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无限延展的教学边界与低成本、易获取的教学方式,共同体现了“让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精髓,但也存在部分课程目标泛化的缺陷,最终沦落为许多人“看着玩”的游戏。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即主要或所有教学环节通过网络实现,促使知识传递超越时空界限,但也不免带来了师生心理的疏离。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从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的新颖性、合理性来说,课程讲座视频、嵌入式课程测验与评估以及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如何衔接协调、相得益彰,成为MOOC破解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两难困境的锁钥。

(一)MOOC时代教师角色危机

纵观MOOC,众多优点赋予它颠覆传统教育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上的难点与重点为其现实性转化设置了阀限,破解MOOC难点与重点的创造性源泉、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革命性力量终将来自何方?当然是源自教师。然而不幸的是,教师在当前MOOC如何解放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热赞中备受冷遇,甚至沦落为被革命的对象。当学校传播知识这一最重要功能有可能被MOOC全部或者部分取代时,教师的角色危机日渐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角色功能价值的凸显与借重,造成教师生命价值的遮蔽与迷失。当“角色”一词在1933年由米德首次从戏剧引入社会学领域中,便被注入了社会期待与权责规范的道德底蕴,而淡化了尊严恪守与自我实现的生命期待。无论古往今来教师经历过多少具体的角色流变,但在学校教育话语体系中,两种悖论性的角色基调始终统摄其中:“社会代表者”与“同事”。[4]社会代表者角色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规定性”,同事角色的基本特征是“个人独立性”,二者共存的实质是“作为‘教师的人”(即功能性存在)与“作为‘人的教师”(即生命性存在)的角色冲突与矛盾。当前MOOC盛行,“成为一个MOOC教师”就是要努力符合与MOOC教育变革特征相吻合的外在规定性要求,为满足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而强化“社会自我”,为具备职业群体共有特征而弱化“个体自我”。有悖于此,教师个体就很容易被视为MOOC教育改革的“落后者”与“抗拒者”。诚如弗罗姆( Fromm,E.)所言:“为了克服丧失个性带来的恐惧,他被迫与别人趋同,通过他人连续不断的赞同与认可,寻找自己的身份特征。”[5]

2.MOOC成为教师分化的临界点,致使教师在角色全能化与角色边缘化的矛盾中进退维谷。在势如潮涌的MOOC教育变革中,教师更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角色及专业身份是教师“个人”不断对个体和环境进行诠释的过程,是个人自我形象和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之间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6]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 MOOC 带来的竞争是赤裸裸的:要么成为明星教师,要么就可能失业。两极分化的走势交织着教师角色边缘化与角色全能化的矛盾纠葛。首先,MOOC明星教师光环背后掩盖的是角色全能的压力。《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在2013年采访了103位教授MOOC课程的教授[7],他们普遍认为课前100小时以上以及每周8-10小时跟踪辅导的时间投入量较大。此外,多元的教学压力要求教师集众多技能于一身。MOOC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从不同学科、背景、视角审视教授的课程,自由发表评论、质疑甚至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如此压力,教师必须根据MOOC要求实现自我超越,使自身既具备传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促成自身从学术型教师向学术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教师转型。其次,难以应对挑战的教师,就会面临角色边缘化的风险。在现行教师入口严格、出口不畅的教师管理体制下,被边缘化的教师只好大量涌入通识课程的教授领域,使通识教育课程成为了各系安置没有能力上专业课的教师的“垃圾场”。[8]MOOC对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同样带来严峻挑战,破解之法则在于促进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效衔接,为教师因材施教、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便利。正如有学者所言,MOOC有可能恢复“精英教师”的传统,即让不合格的教师下课,让真正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

(二)MOOC时代教师角色转机

但是,即使危机潜伏也不意味着希望终结。MOOC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正孕育着一场全球教育大变革。虽然迫使教师身处角色危机关头,然而通过理性应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便也在此刻降临。

1.MOOC教育变革理念契合了教师是一个多元角色并存的、复杂的“生命存在”这一本质属性,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空间。不可否认,当前MOOC产业缺少自主研发的内容,这意味着无论是国际名师还是教学精英,通过网络课堂传递给在线学习者的都是已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作为知识复制者或知识传递者的职业角色定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明显是与MOOC教育变革理念相背离的。按照马克思针对职业选择问题所作出的经典阐释: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9]所以,MOOC革命性教育功能的发挥为MOOC教师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提供了新契机。教师应将自我职业价值的有效彰显建立在社会外在价值与教师内在生命价值相统一的基础之上,认识到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统一的基点就是创造性,从而把握教师职业尊严与欢乐的根本源泉,这才是教师角色转变的根本理据。

2.MOOC学生群体的变化导致课程需求多样化与课程发展多元化,MOOC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对学生、信息技术及教学进行深度研究与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发挥大数据对人才培养、学习评价、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积极作用。此外,通过对MOOC的深入研究,有效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由于MOOC能通过信息技术的云存储和云计算实现学习行为、教学行为乃至整个教育过程大数据的记录、存储和分析,MOOC教师由此可以对教育资源背后教师、学习支持、课程评价、证书、学分及就业的系统生成和超级链接进行全方位研究。这为教师检验和重新审思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教育理论创新提供新途径。

二、坚守与超越:MOOC教师角色之定位

教师作为推动MOOC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日渐受到尊重与认可,然而教师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则成为人人关注却又解决无助的问题。不可否认,MOOC教师角色、职能和价值较之传统发生了相应变化,但这一定会导致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动摇吗?在MOOC课堂中,传统的教师定位是要彻底颠覆还是持续坚守?教师发挥作用的形式是延续传统还是超越创新?

(一)MOOC教师角色之转变

1.MOOC助推传统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型。在此背景下,教师虽然由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辅助者,但在教师具体角色转变中,依然捍卫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主导地位。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闭式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在以讲授制为主要特色的传统课堂中扮演着知识输出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组织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的选择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发挥着绝对主导作用。在大锅饭似的封闭灌输式教育中,教师个人准备什么学生就得接受什么,别无他选。至于学生接纳、消化的程度只能靠学生个人把握。然而,以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为主要特色的MOOC课程为师者思维与云端模式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支撑保障。借助MOOC平台,教师采用思维牵引方式导引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逻辑串联,通过凝炼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互动环节、更新学习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由此实现了从主讲者向辅助者角色的转变。但是,在所有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是继续坚守了教师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底线。

2.MOOC助推教育模式从继承型向继承创新型转变。在此背景之下,教师能够实现从知识的复制者向创新型人才培育者的角色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继承式教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习得前人的知识经验和历史上业已确立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流水线生产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受社会人才需求制约,教师采用简单、线性的重复思维进行技术化、模式化的操作性教学实践,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和复制者的角色由此而生成。这严重销蚀了教师自我反思和超越的内驱力。然而,作为继承创新式教育重要推动力量的MOOC,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打破了传统整齐划一的“工业流水线”课程设计,开发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服务,引领课程走向复杂多元的创新模式。[10]MOOC辅助人才“私人定制化”培养,促成教师自身从知识的复制者向知识生产者角色转变,由此,教师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3.MOOC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在此背景之下,教师由具体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实现“授之以渔”成为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终极目标。MOOC推倒了学校的“围墙”,拓展了学校的边界,使物质存在的实体校园与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移动设备支持的虚拟校园有机融合,由此引发教育与学习的变革,预言着未来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走势。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受到挑战之时,如何弄清、重建MOOC教师价值以及改进教学方式,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的关键。基于此,MOOC教师不但主导学生学习,而且主导自身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可持续发展,最终有助于师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此,MOOC促使教师作用和地位经历了从传统学习内容上的主导到服务于终身学习的方法上的主导。

总之,MOOC改变着大学的形式、形态和运行,在坚守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促使教师角色、职能和价值发生相应转化。较之于传统课堂,其显著差异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一人决断向MOOC教师团队协同创新转变,充分体现了MOOC在教师地位和作用方面对传统教育合理内核的坚守与超越。

(二)MOOC教师角色之超越

1.从对教师主导的形式选择来说,MOOC“教师团体主导制”超越了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中个人单打独斗的“教师一人主导制”,充分发掘了教师团队协同创新的潜力。通过团队协作性互动,实现教师功能性互补。长期以来,传统个人作坊式的课程组织形式强化了教师作为知识唯一来源、学术权威以及真理化身的职业角色身份。作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的教师,既主导了自我价值和专业发展的选择,同时也遮蔽和囿限了学生群体学术视野和创造力的延展空间。而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具有团体协作性劳动的显著特点。作为全新教育运作模式的MOOC,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团队协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任相应特定的角色,如课程的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研讨助教、学员学习支持服务助教等等。不同角色的教师在分工上既有侧重又密切配合。

2.从对教师主导的内涵理解来说,MOOC纠正了传统教育中对“教师主导”内涵的片面理解和对教育规律的无视与背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被片面理解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教参为目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盯着知识点,牵着学生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被简单视为单向输出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课堂教学被看作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显而易见,这种对“教师主导”的偏误理解只会造成对学生智慧的抹杀和个性的摧残。在MOOC教学环境中,为了满足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适应知识不确定性、生成性的特点,教师课堂主导主要是采用思维牵引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并予以方法论上的指导。其核心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创新思维的生成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

3.从对教师主导的实质把握来说,MOOC“教师团体主导”所折射的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正是对传统以“授”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超越与提升。MOOC是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感受、领悟以及诠释和交流的集合。MOOC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直接体现在从传统以“授”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向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上。MOOC教师设定交互式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以自主学习体验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新变革。

三、“洗心”与“革面”:MOOC教师角色之重塑

对MOOC教师而言,避免淘汰的最佳途径就是主动提升,使自身无可替代。当前教师面临的淘汰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理念,二是技术,三是方法。更新教师角色理念、提升角色素养、加强教学法学习正是MOOC教师角色重塑、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更新教师角色理念与教育教学理念是MOOC教师进行角色重塑的前提。首先,不同教师对MOOC持有的抗拒、惰性或积极迎接挑战的态度倾向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师角色理念:功能性存在理念与生命性存在理念。传统教学改革也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但是无论是“教师是什么”“教师该如何做”的追问,还是“教师为什么要改变”的省思,都只能解决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实现教师“技术性自我”的发展,最终局限于教师角色的功能性存在理念。在MOOC教学模式下,从事MOOC的教师需要重新审思自我角色价值、重构教师角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推进从强调“教师应当如何”的具有宰制性的学者专业论述,到关注教师行动者对“我到底是谁”的自我定义、选择和建构的转变[11],实现教师“生命性自我”的创新发展。总之,MOOC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与生成是教师作为生命性存在的角色理念的必然结果。其次,为了适应MOOC“以个性化发展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教师需要抛弃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模式”(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树立MOOC“新三中心模式”(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认识到MOOC学习是可以由学习者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习者自己建构所需要的知识。[12]

2.MOOC教师角色重塑的保障在于增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成自身从学术型教师向学术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教师转化。教育信息技术是开展MOOC教学的必要支撑,但信息技术何时用、怎么用,问题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使用技术的教师。面对数字媒体环境的巨变,本身就是“数字移民”的教师,面对“数字原生代”的学生[13],既遭遇身份、心理等成长背景的尴尬,又面临信息技术素养的匮乏。要摆脱困境,成为一个合格的MOOC教师,必须跨越技术的鸿沟,破解教育学视野下教师发展理论研究中技术缺失的难题,同时弥补技术学视野下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缺失,最终实现MOOC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提升的均衡发展。教师除要掌握传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须加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实现技术与学术的完美结合,切实解决当前MOOC教学中的难题。例如,MOOC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需要跨学科人才,教师不熟悉教育数据和分析方法,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去验证理论;数据挖掘家不了解教育教学理论,虽有海量数据,也无法找到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基于理论进行建模分析,由此影响了教学的成效。类似难题的破解根源还在于复合型MOOC教师的发掘与培养。可喜的是,目前教育部对此已有所应对,将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效赋能。

3.MOOC教师角色重塑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法上要有所突破,对学生“授之以渔”。教师要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就必须会教与善教。而会教与善教的关键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法。MOOC涵盖了网络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教育模式的变革要求教学方法也相应有所突破。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是有效凸显MOOC教学效果的理想选择。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将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与在线学习指导方式有机整合,采取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翻转课堂的精髓不在于网络视频,而在于富有成效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全面的教学法提升。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思考采用何种方法鼓励学生自觉、负责地进行课前准备,因为课前不观看教学录像的学生非常可能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迷失而无所获。[14]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答疑解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整合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确保个性化学习的成效。在课后,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追踪和辅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概而言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MOOC教师必须凝神静气,反思教学,不断探索与完善新型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发挥MOOC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优势。

此外,MOOC教师角色的重塑,还离不开良好的外部支持,主要包括法治保障、制度激励以及对教师教育主权尊重三个方面。首先是法治保障。例如,我国《高等教育法》第5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这些规定为MOOC教师在职培训与角色重塑,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其次是制度激励。据报道,教育部将在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省也积极推动MOOC建设,例如河南计划联合其省内高校,打造400门MOOC,福建将建设300门MOOC。此外,在教育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八个重点目标中,其中就有一项是要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不少于20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项培训。可以说,这些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大规模地建设MOOC,其实效如何,采用何种方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与作为施教者的MOOC教师的表现直接相关。因此,需要有可预期的、稳定的制度激励,以促使教师积极应对MOOC带来的挑战,顺利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与重塑。再次是对MOOC教师教育主权的尊重。目前,MOOC的建设,很大程度上由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学校主导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可能忽视了MOOC教师的教育主权。而这一点与MOOC的建设初衷即尊重与发挥学习者(当然也包含教育者)的教育主权,是相背离的。MOOC是一场充满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革命,唯有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保障MOOC教师的教研自由与民主,尊重其依法所享有的教育主权,方有助于其角色的定位和重塑。

总之,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 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MOOC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是教师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前提。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团队协同创新的价值与教师团体主导的效用,并通过不断省思重塑自己的专业角色,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和创造力,激发个人价值力量,改变自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被动与盲从[14],MOOC教师的角色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才能对学生的整个人起到真实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13]李曼丽,张羽,叶赋贵.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III,34.

[2]马秀麟.MOOC尚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4-22(729).

[3]李胜利,康安峰.文化的自觉与自省:祛魅MOOC[J].高教探索,2016(7):25-29.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02-207.

[5](美)埃·弗罗姆.逃避自由[M].刘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46.

[6]文灵玲,徐锦芬.国外教师专业身份研究综述[J].教师教育研究,2014(11):93-100.

[7]Kolowich,S.The Professors Who Make the MOOCS.[EB/OL].[2014-03-14].http://chronicle.com/article/The-Profess-or-Behind-the-MOOC/137905.

[8](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7.

[9]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4.

[10]桑新民,谢阳斌.“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3):12-15.

[11]周淑卿.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77-89.

[12]吴剑平,赵可.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30.

[13]黎静.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3(5):151-155.

[14]李学书,范国睿.生命哲学视域中教师生存境遇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1-5.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法治保障
浅谈防治民事虚假诉讼之法治保障
浅谈审查逮捕角度下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治保障
我国城中村改造法治保障研究
浅谈精准扶贫法治保障机制构建思路
权力与资本二分视野下新型政商关系之构建
法治保障民营经济有效参与混合所有制发展研究
论法治保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