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5年亚冬会的举办将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亚冬会背景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提质升级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加速推进区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提升我国冰雪体育旅游总体质量。研究得出:2025年亚冬会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优势扩大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呈现出地理环境、人才资源和人文特色等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体旅融合程度低、基础设施亟待升级、区位竞争优势不足、商业运营缺乏活力的现实困境。基于此,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应营造多元消费场景,促进体旅融合发展;提高供给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扩大产业竞争优势;坚持有为政府主导,逐步增强市场活力。
关键词:亚冬会;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提质升级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5)01-0048-08
Abstract:The 2025 Asian Winter Games wil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and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rough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Asian Winter Gam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pgrading path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is helpful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China.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sian Winter Games in 2025 provide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xpans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esents potential advantages such a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human resourc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but it also faces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low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tourism, urgent upgrading of infrastructure,insufficient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lack of vitality in commercial operation.Based on this,the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create a diversified consumption scen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tourism;improve the level of supply services and improv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creat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products,expand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adhere to the government-led,and gradually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market.
Key words:Asian winter games;Heilongjiang province;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Upgrading
冰雪体育旅游是将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作为主要吸引物,进而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形式活动的总称,是一种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1]。随着我国成功实现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冰雪体育旅游也正逐步成为黑龙江省冰雪经济新的增长点。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座谈会中充分强调了冰雪经济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是冰雪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发与运营冰雪旅游资源的省份,已经成为中国冰雪旅游大省,在冰雪体育旅游领域亦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为此,以哈尔滨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这一重大契机为背景,逐步深入,探究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的具体路径,对打造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特色品牌形象、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稳健增长、推进我国冰雪旅游及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2025年亚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1.1 为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机遇
2024年1月11日,第九届亚冬会口号正式公布为“冰雪同梦,亚洲同心”,表达了中国继续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哲学。这代表本届亚冬会依然要秉承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办赛,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一,大型洲际赛事的举行会增强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需求。黑龙江省已举办的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12年和2016年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哈尔滨站、2015年单板滑雪世青赛及2016年单板滑雪世锦赛等一系列国际性冰雪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体育消费理念,增加了对体育旅游的需求。而市场需求的扩大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以体育参与为主导的旅游业会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延伸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协同进步。因此,以本次亚冬会为契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将会展现出更加开阔宏丽的景象。其二,已有成功经验的加持和现存基础的保障。黑龙江省拥有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经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洲际综合性冬季运动会,使得哈尔滨这座“中国冰雪运动摇篮”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亚洲关注的焦点。而2025年亚冬会的再次举办,更会进一步促进其对冰雪体育资源的主动开发。同时,通过筹办亚冬会吸引大量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在顶层设计的加持下快速推动人员的合理调配、资金的合理流动及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其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市场供给,实现冰雪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1.2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办好亚冬会的重要支撑,也是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于2023年7月成功申办第九届亚冬会,此后的两年筹办期内,必然会集中全省最大资源优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专业冰雪体育场馆为主的场地设施建设。2025年亚冬会开闭幕式场地——哈尔滨市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哈尔滨体育学院冰球馆、哈尔滨市八区冰上中心、亚布力滑雪中心等主要比赛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缮与改建中。二是以社区居民健身休闲为主的小型冰雪运动设施设备铺设。哈尔滨市现已建成室内气膜冰上中心8座,以便大众参与冰上休闲运动和教培活动。三是以提升城市综合形象为主的楼宇修缮和街道养护。哈尔滨市区内多条主干道已经重新铺设平整,辐射的三类街道路面适当进行了拓宽,老旧小区的楼体升级与改造也在紧张地进行中。四是以城际交通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的扩建、改建。2024年1月,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黑龙江省省道网规划(2023—2035年)》,明确规划省道路线98条,总里程12 100公里。此外,另有新建成的两条出省南下高速公路,来更好地支持亚冬会的筹备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是以增强综合供给能力为主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的升级迭代。2024年6月,哈尔滨亚冬会服务部城市运行专班召开城市侧水、热、气保供协调会,全力以赴做好亚冬会期间城市的供水、供热、供气保障工作。由此可见,为亚冬会举办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会为黑龙江提供更多公路、铁路、供水、供电、仓储、邮电、商业、服务业等优质的硬件保障条件,有力支撑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1.3 为扩大竞争优势创造机会
亚冬会的成功申办和筹备是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打造独树一帜品牌形象,形成特色体旅产品,以及向世界展示龙江冰雪文化内核和冰雪体育特色的重要契机。由于冰雪体育旅游越发显著的“白金”效应,众多拥有丰富冰雪资源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发展战略重心转向冰雪体育旅游,导致国内、国际竞争日益激烈[1]。按照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布局来看,当前国际上,加拿大、奥地利和法国的滑雪胜地占有重要一席。而我国经过北京冬奥会洗礼,华北地区雪场冰场的商业运营业日趋成熟,加之吉林松花湖和北大湖等一众综合旅游度假区的包围,致使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的传统优势已经很难为继。借此次亚冬会之机,黑龙江省有机会获得最优质的供给资源、最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最稳定的政策保障。作为赛事热点地区,国内外冰雪体育游客会将其纳入首选目的地之一。届时,黑龙江省在世界范围内收获的影响力和声誉将越发作用于其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使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优势得到显著提升。
1.4 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动力
亚冬会的筹备举办要求黑龙江省以政府为主导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和健全,通过数字赋能与智慧场景的应用引导政府职能履行方式更加灵活和丰富,拉动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政府行为更加体现民主性、参与性和服务性。具体而言,其一,在组织结构上扁平化管理。由传统的横向、纵向线性结构转变为以国家体育总局和黑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委会主席、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体育教育系统为各职能部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使政府在组织管理上更加科学、具体,责任落实和职能履行更加高效精准。其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促使政府内部协调更加灵活方便。这有利于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推动公共治理,实现决策协同、管理协同和服务协同[2]。其三,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倒逼政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网络化治理范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中指出,要落实组织领导分工、财税金融扶持、标准体系推进、产业园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等保障机制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中国冰雪经济集群和冰雪经济政策高地[3]。这使得社会和市场的地位不断提高,政府角色由绝对领导者转变为共同治理者和服务者。
2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的潜在优势
2.1 地理环境优势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作为东北三省中纬度最高的省份,具有冬季气温低、雪期长、降雪量大等极佳自然条件,充分具备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其一,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方,高纬度条件使得其冬季平均气温维持在-20℃~-30℃左右,且每年冬季能够持续近5个月。雪期降雪量大、存雪量好,大大减少了人工降雪的成本,为冬季冰雪体育运动开展和冰雪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稳定、便利的条件。其二,黑龙江省内山地、台地、平原众多,又地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几大水系,小山脉、丘陵和多条江河纵横交错,地势由东南到西北高低变换。雪季时,独特的地貌环境可以轻易形成若干天然雪场、冰场,得天独厚的条件足以满足开展室外冰雪运动的场所需求,同时还减少了人造滑冰、滑雪场地的建设成本。其三,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大陆腹地,自近代以来一直是连接亚洲与太平洋、通往俄罗斯与欧洲的交汇点。此地缘条件为邻国游客来黑龙江省进行国际旅游提供了便利,也大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国际交流。综上所述,优越的气候条件、天然的地貌优势与便捷的国际交通网络成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业发展最为主要的基础优势。
2.2 人才资源优势
人才资源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的人员储备。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人才资源优势,具体体现在冰雪运动人才和冰雪旅游人才两个方面。首先,在冰雪运动人才方面。黑龙江省作为最早开始发展冰雪运动的省份,一直以来持续为全国培养和输送冰雪项目运动人才,哈尔滨市和七台河市更是被国家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目前,我国从事冰雪专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者大部分均是由黑龙江省培养并向外输送的。例如,北京冬奥会期间,黑龙江省派遣了400余人担任国内技术官员,是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地区。总体上,黑龙江省为国家队累计输送的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数也属全国之最。其次,在冰雪旅游人才方面。“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中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推出大量冰雪艺术精品,向世界展示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魅力,催生出众多冰雪文化学者、冰雕雪雕艺术家、知名冰雪旅游企业和冰雪相关社会组织。2023—2024雪季,黑龙江省更是迎来冰雪旅游井喷式爆发,接待国内外游客2.1亿人次,同比增长85.1%,冰雪旅游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13.8%[4],哈尔滨成为世界范围内冰雪旅游的网红打卡城市之一。由此可见,黑龙江人懂冰雪,了解冰雪运动,熟悉冰雪旅游产业,其所具备的冰雪专业技能、冰雪运动知识、冰雪文化底蕴及冰雪旅游管理服务经验,能够为冰雪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是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势。
2.3 人文特色优势
黑龙江省是中国现代冰雪旅游产业肇兴之地,其寒冷的冬季和漫长的雪季造就了黑龙江省人爱冰爱雪的性格。从先秦肃慎靺鞨时期至今所形成的丰富冰雪人文资源,凸显着地方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魅力,可以进一步激发外来冰雪体育旅游者融入本地文化生活的兴趣与热情。黑龙江省现有非遗项目96个、非遗传承人140余人,冰雕、雪雕、剪纸窗花、冰板画和烙画葫芦等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滑雪打猎、传统溜冰等民俗冰雪运动也都是构成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内核的关键要素。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更是拥有百年冰雪运动史,1907年建成中国第一块用于比赛的滑冰场,1909年成立中国首个滑冰协会,1938年举办中国首个冰球比赛。受冰雪运动开展久远的影响,群众基础颇深,黑龙江省各地市中小学在冬季都会搭建露天滑冰场,高校亦会开设滑冰滑雪课程。足可见,在黑龙江,冰雪运动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遗产、冰雪历史传承、冰雪艺术作品以及冰雪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黑龙江人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其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文化基础和软实力。
3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现实困境
3.1 旅游消费模式单一,体旅融合程度低
黑龙江省多年来开发运营的冰雪旅游产品,是以人文冰雪景观为主的单一目的性旅行活动,对外宣传也以标志性冰雪景观为流量密码,导致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很难走上正轨。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产品设计上缺乏创新意识。黑龙江省现有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依然停留在传统旅游消费模式上,当下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体育融合产品少之又少。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牡丹江雪乡为例,每年雪季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驻扎在此,但基本停留在冰灯、雪雕等人文景观层面,大都未涉及冰雪运动体验的融入。其二,消费方式上重旅而轻体。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只重视景观游览,轻视体育运动体验,主观上将冰雪文化景观游览与大众性冰雪运动体验区分运营。既使冰雪旅游产品传统而单调,又间接抬高了冰雪运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换言之,体旅融合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这一方面将有冰雪运动体验需求的游客拒之门外,损失了潜在消费者客源,另一方面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保持对现有消费对象的黏性,无法预控客源的减少。事实上,冰雪体育旅游的核心要义应是以参与冰雪运动为主要旅行目的,将观赏性行为和体验性活动相结合,产生“1+1>2”的效果。而黑龙江省现有的单一消费模式,将导致冰雪人文景观游览与冰雪运动体验相分离,最终致使体旅产业融合度难以提升。
3.2 旅游市场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受市场供给不足、基础设施陈旧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产业发展乏力。展开而言,一方面,在旅游市场供给上。其一,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大众化程度低。黑龙江省冰场雪场的配套服务和附加产品供给不足,很难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对群众冰雪体育活动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少,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众化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与水平的低下[5]。其二,缺乏市场标准,服务规范性差。当雪季来临,旅客数量激增时,黑龙江省大部分服务场所无法提供相应体量的配套服务。且部分商贩存在不法欺诈行为,外地游客甚至被“黑导游”带至冒充亚布力雪场的哈尔滨市郊小山丘上滑雪[6]。其三,缺乏专业型人才,服务品质差。冰场雪场现有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有限。调查显示,亚布力新体委滑雪场每年雪季需要200余名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些指导员均来源于不同行业。这之中,体育专业人才仅占27.8%,从事滑雪指导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占到58.6%,工作1~2年的占比最高,多数人员为在读大学生[7]。类似情况导致众多雪场滑雪教练教学资质不全,服务引导缺乏耐心和专业性,使得游客运动体验感极差,无法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首先,场所配套设施陈旧,更新换代严重滞后。以全国闻名的亚布力滑雪中心为例,过去曾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价为“雪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是中国建设滑雪场最好的地方”,但一次性投入后未对设备设施及时维护和更换,导致其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逐年下降。其次,公共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旅行成本高。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运动场所多位于交通不便利的山野地区,省内以哈尔滨为中心通往各雪场所在山区的高速公路崎岖多弯,每逢雪季道路结冰积雪情况时有发生,下属国道也是双向两排车道,道路窄小,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交通成本。尽管黑龙江省的交通网络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极大制约了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1]。
3.3 核心产品缺乏特色,区位竞争优势不足
黑龙江省虽具有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禀赋优势,但其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特色和先进理念赋能,目前正逐步受到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竞争冲击,区域竞争优势丧失。据《2022—2023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黑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最多的滑雪场数量,而全年滑雪人次在全国排名仅位居第七[8],发人深省(见表1、表2)。同时,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仍然表现出冰雪旅游特色缺失或不明显、硬件设施相对简陋或不完备、服务项目相对简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相对失灵或处理问题不及时等不足之处[9-10],这都成为龙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绊脚石”。
相较而言,自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全国各地冰场雪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特别是河北、山东等区域基于后发优势新建设的滑雪场,无论从建设规模、配套设施还是服务理念上,均吸取了先进经验,充分与市场需求接轨,并开始逐渐向大型滑雪度假区方向发展[11]。邻省的长白山滑雪度假区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产品特色鲜明,在滑雪服务供给上形成了相对统一的产品类型,其供给的滑雪服务质量也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实力最为突出[12]。可见,地方特色感浓郁、体验感强烈、特征鲜明的核心产品才是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获得竞争优势的重点。
3.4 政府放管服不彻底,商业运营缺乏活力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腹地,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政府放管服不彻底、市场发育不成熟、商业运营缺乏活力、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其一,政府放管服不彻底。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开发运营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受制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政府管理过严过深,没有及时转变思想、树立服务意识,现今已不能充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以滑雪场经营为例,黑龙江省在当前全国大型滑雪度假区中无法占据前席。曾经独占鳌头的亚布力也因经营主体间复杂的所属关系,造成了运营博弈的错位性,即不正当竞争、利益主体相互诋毁等现象频繁出现[13],致使其游离在主流滑雪度假区的边缘地带。其二,市场发育不成熟。从成熟度上看,功能不完善、不健全,各种行政壁垒的阻碍导致省内冰雪体育旅游市场机制不灵活。从丰富度上看,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冰雪体育旅游产品供给总量小、品类不齐全,劳动力要素质量低、缺乏信息技术赋能。从主体构成上看,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小型民间资本游离,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在雪场运营中,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小型民间资本在黑龙江省滑雪场市场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牡丹江、鸡西等地的小型滑雪场,因规模小、设施不完善,以致难以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其三,政策法规不健全。黑龙江省地方政府职能的不明晰、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虽然有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市场,但始终无法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一些大型滑雪场受制于“投资、管理、经营”三位一体的运营方式,造成真正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同时,有效监管的缺失也诱发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4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提质升级路径选择
4.1 营造多元消费场景,促进体旅融合发展
国务院在2021年7月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对促进体旅融合作出明确指示,提出“要普及冰雪运动,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提质升级路径,更应以加速“体旅融合”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体育活动参与为主体,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综合性消费场景融入,打造“体育+”的创新融合模式,为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创造更多实现方式。
其一,以“体育赛事+旅游”的方式,营造赛事旅游消费场景。通过打造滑冰、冰球、滑雪等强观赏性的品牌赛事,培育壮大冰雪运动商业表演业,提高黑龙江省冰雪体育竞赛影响力。以冰雪赛事目的地为依托,强化赛事活动对旅游的牵动作用,形成高质量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和服务。以资金补贴和资源支持等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层面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全国性大众“品牌赛事”,以“低收费零门槛”的参赛标准调动大众参与热情。同时,通过附加赛事期间的冰雪文娱项目和短途旅游产品,让参赛者既能够体验冰雪运动乐趣,又能够消费冰雪旅游项目,扩大参与和体验冰雪运动的人群。其二,以“体育休闲+旅游”的方式,营造休闲旅游消费场景。依靠自然资源建立冰雪度假小镇,全面对标欧洲滑雪度假区模式,在新的规划区域内加快推进打造功能完备的,滑雪、住宿、休闲、运动、娱乐、餐饮、购物、社交一体化运营的度假综合体。在景区中推出运动休闲产品和服务,让旅客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小竞赛”的方式在旅游休闲过程中参与冰雪运动。其三,以“体育教育+旅游”的方式,营造教育旅游消费场景。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横道林海雪原度假区等成熟景区为依托,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冰雪体育运动景观,开放具有国际赛事开展背景的冰雪体育场馆和场地,以纪念馆、博物馆等方式引流社会进入参观,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在此过程中,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达到体育实践育人的目的,力争实现冰雪体育运动、冰雪体育教育和冰雪体育旅游的互动融合。由此,可以推进体旅深度融合,延伸体育产业链条,促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进程。
4.2 提高供给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内生驱动上,首先,建立现代化服务意识,重视游客体验感。这就要求提升目的地形象,提高与游客密切接触的敏感度,在各个细致环节极大程度地满足游客需求,改进服务态度,以此获得良好口碑。其次,完善配套服务。要加强包括室内取暖条件、餐饮质量、购物、停车场数量、住宿环境、卫生设施、客流管理、分流管理等[5]在内的基础服务内容,打造集“吃、喝、玩、游、购、体、教”为一体的冰雪体育旅游服务综合体,升级服务标准,以一站式的多维度供给来满足游客的多方位需求。最后,加强专门人才培养和相关方面服务人员培训。不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保障机制,留住高水平专业人才,还要建立冰雪体育旅游专业培训成长体系,来提高现有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冰雪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系统、严谨的培训管理,形成处处为游客着想的员工职业素质[14]。外部驱动上,首先,完成公共服务的转型升级,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升级客源地到各个目的地、景区景点及冰场雪场间的交通条件,改善旅游场所的水电设施、邮政仓储条件以提高游客容载能力和便利性。其次,设计科学的公共环境规划,合理化景区景点尤其是雪场的建设布局,以此将冰雪体育旅游线路合理化,避免游客舟车劳顿、路程反复。由此,在内外双重驱动的加持下,来提高黑龙江省体育旅游的供给服务水平。
4.3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扩大产业竞争优势
首先,打造以龙江冰雪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品,重点应将本地区地域民俗文化和传统冰雪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可以深入开展冰雕雪雕大赛,举办采冰冬捕节、冰上舞蹈节、少数民族冰雪运动会和全民冰雪趣味运动会等全民休闲娱乐类活动。还可以支持冰雪摄影绘画等文学创作展会的开展,展现冰雪风貌、传播冰雪文化,以营造良好冰雪体育氛围。只有打造兼具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多元文化的完整、成熟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才能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进而持续吸引游客消费。其次,重视市场营销推广以提高竞争优势。重点应按照产品风格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对其进行精准化营销。过程中须使营销传播计划更具目的性与准确性,真正传递给有需求的潜在客户,实现产品的有效销售[15-16]。再次,建立与潜在消费者的有效沟通渠道。目前,众多冰雪运动场馆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运营方式。如坐落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帽儿山滑雪场,可通过小程序方式实现线上购票、预约培训、套餐预订和意见反馈等功能,有助于为潜在消费者提供移动终端或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介,便捷其关注冰雪体育旅游动态。最后,做足做齐区域联动,打造全谱系冰雪旅游目的地。重点应以打破省内各地区发展壁垒为落脚点,例如打造亚布力——牡丹江等冰雪特色综合旅游集群,升级漠河极地等冰雪主题旅游集群,构建哈尔滨市(亚布力、凤凰山)——牡丹江市(中国雪乡、火山口地下森林、镜沪湖)——鸡西市(兴凯湖)等冰雪观光旅游廊道,精塑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旅游区等冰雪旅游节点[17]。概括而言,推动区域联动,才能真正形成区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合力,才能有效发挥黑龙江省各地市冰雪旅游资源的串联效果。
4.4 坚持有为政府主导,逐步增强市场活力
首先,以简政放权为核心,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若想提质升级、减少行业壁垒和行政垄断、加强宏观调控,就需要国有资本退场,简化审批流程以方便引入高质量民间资本,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营造公平、公开、自由的市场环境。其次,以放管结合为抓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与保障机制。体育部门和文旅部门应着力出台强落地性、指导性支持政策和法律规章,行政部门应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和理念促进执法的程序化、规范化,从而保证政策法规供给与市场实际需要相平衡。最后,以优化服务为关键,转变角色定位。政府须明确服务本色,归权于市场,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此外,政府管理转型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18],始终弱化行政指令干预,强化政策有效供给,推动形成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才能形成有为政府的顶层设计与职能转变、有机市场要素流通与环境优化、有效社会的组织互动与需求导向这三重有机结合[19],促进龙江冰雪体育旅游的长效发展。
5 结 语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大省,在全民健康与体育强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建设和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时期,调整和完善省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方式,将为黑龙江省冰雪经济注入新活力、为东北地区体旅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为此,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亟需抓住2025年亚冬会这一新机遇,结合自身在地理、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有利优势,整合资源配置、优化市场环境、打造品牌形象,形成与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新模式。同时,不断整合资源、提质增效,进一步拉动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逐步打造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之都”的品牌IP,以赋能全国冰雪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宇,潘宏伟.体育消费视域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6):142-143.
[2] 黄璜,谢思娴,姚清晨.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数字政府建设的“下一步行动”[J].电子政务,2022(4):22-27.
[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J].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20(19):2-14.
[4] 黑龙江省统计局.2023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6-11)[2024-10-22].https://tjj.hlj.gov.cn/tjj/c106779/202406/c00_31742252.shtml.
[5] 魏亚茹,栾涛,王宏坤,等.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升级路径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1):81-84.
[6] 孙晓.黑龙江省冰雪旅游SOWT分析及开发对策[J].冰雪运动,2016,38(6):79-81.
[7] 梁永庆,潘秋雪,张勇,等.数字经济驱动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研究[J].公关世界,2024(9):123-125.
[8] 伍斌.2022-2023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EB/OL].(2023-08-04)[2023-10-30].https://www.sohu.com/a/716735277-120127225.
[9] 张志哲.冰雪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1):70-73.
[10] 吴伟伟,刘业鑫,陈禹君,等.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资源价值评价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1):56-60.
[11] 张莹,王飞,叶海波.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的“放管服”改革路径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1):85-88,96.
[12] 王飞.体验诉求视域下我国滑雪服务的竞争优势提升研究[J].体育科学,2018,38(9):88-97.
[13] 王飞,张莹,苗春竹,等.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困境的政府、市场及制度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1):24-29.
[14] 姜雯.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5(17):189-192.
[15] 郭鑫.基于精准营销的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实现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1):112-113.
[16] 杨涌滨.论精准营销的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102-103.
[17] 苗春竹,尹佳琪.“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全域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路向选择[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4):31-36.
[18] 解安,杨峰.“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启示及路径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8(5):158-159.
[19] 李悠,王飞,庞善东.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轮驱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6):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