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类专业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改革探索

2025-01-18 00:00:00江汇
科技风 2025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一课三融”是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双创”及产业需求的教育模式。本文阐述“一课三融”教育模式的内涵和意义,以“园林项目综合”课程为例,探讨了该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包括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方法的升级,以及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和多元考核机制,旨在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此改革有助于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形成良性的育人闭环,推动高职园林类课程的改革创新,以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一课三融;园林项目综合;教学改革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强调,职业教育应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结合德育与技能培养,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标准需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纳入新技术、工艺和规范[1]。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规划指明了道路,强调职业教育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结合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在专业教学中,实现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是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针对“园林项目综合”课程特色,推进教育、产业、创新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将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和创新教育全面融入教学,有助于深化“立德树人”任务,改革“课程思政”,构建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创新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园林技能人才。

一、“一课三融”教育模式内涵阐述

“一课三融”是指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和产业需求[3]。关于“一课三融”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最早是在思政教学领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运用领域“一课三融”教学模式可运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思想政治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也可以使用该教育模式进行课程重构与建设。

“一课三融”教育模式是以“三全育人”为核心思想,重点关注学生的“立德教育”“立学教育”与“立能教育”,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和修正“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形成良性的育人闭环[4]。具体而言,“立德”着重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培养,“立学”关注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立能”则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担当创新,以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职园林类专业课程实施“一课三融”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因此,促进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教育,开发根植“双创”理念和内容的专业课程,是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业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7]。

当前,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城乡环境建设如“宜居城市”“美丽乡村”等对园林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高职园林类专业应紧密围绕地方园林建设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城乡建设的战略任务,高职园林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肩负起时代责任与使命,成为推动园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园林项目综合”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课程定位

“园林项目综合”是高职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园林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德、技、创”融合理念,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内容。

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采用混合式和教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对接实际工作全流程,对标职业技能大赛标准,通过引入某个小型园林项目的痛点问题,引导学生将前面三个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串联和综合运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能了解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在掌握现状调研、方案设计、投资估算、项目汇报等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融会贯通、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具备安全生产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大胆创新的思维和创业的意识,为学生下一步的顶岗实习及就业,乃至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在知识层面,通过实践小型园林项目,深化学生对园林设计理论、规范及程序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其设计方法与技巧、施工图绘制、施工工艺与流程,同时了解工程计价、验收规范及行业新技术。在技能方面,本课程通过全流程实践,提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和方案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识别、工程量计算及预算编制,并培养经济成本核算及法律意识。在素质培养上,本课程通过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及团队合作能力,塑造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同时强化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课程结构

课程以园林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紧贴园林企业设计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素养、知识、技能、创新”的岗位需求进行设计,以实际园林建设项目为载体,基于行业规则,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将课程分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阶段”包含了前期分析、方案设计、深化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4个模块。“施工阶段”包含了施工组织、现场施工和竣工验收3个模块。通过上述2个阶段、7个模块、21个任务,共计72学时的实践课程设置,构成了一条园林项目的生产流水线。

四、“园林项目综合”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改革思路

“一课三融”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二是推进“课堂革命”,升级教学方法;三是注重过程性考核,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

“一课三融”要求将融思政、融“双创”、融产业需求的理念落实到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又要重视价值观塑造[3]。以课程标准为顶层设计,研制符合“一课三融”要求的课程标准。打破传统以章节知识点为主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职业岗位需求以及最新行业规范,构建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应,实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全面对接。教学内容的设置注意任务要求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整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通过课程训练基于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领域岗位工作的流程,系统领会和掌握专业知识,融汇运用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立足岗位创新突破的思维,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园林项目设计的步骤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完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园林从业人员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园林的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等。只有在每个步骤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够创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园林。例如,小型园林项目的设计施工流程可概括为:现场调研确立项目定位、结合需求制订多方案并择优深入、细致出图及经济预算、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按图规范施工及问题处理、全程监理及进度管控、最终成果规范验收与交付。在设计阶段,强调现场调研、需求理解及多方案比较,确保设计美观可行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需求。施工图设计考虑细致全面,预算评估经济合理。施工阶段注重组织管理与现场问题处理,全程监控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高效完成。最终,规范验收后交付业主满意成果。依据上述小型的园林项目一般的生产工作流程以及各个工作环节对应岗位中对于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园林项目综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重构。

(二)推进课堂改革,升级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高,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侧重教师对知识点的教授输出,缺乏与项目实施过程的结合,以及培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接[9]。“一课三融”教育模式强调在教学内容中融合思政、“双创”及产业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与项目,创新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应转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推动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主动学习[10]。

学习是认知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融入情景教学,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10]。“园林项目综合”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选题紧扣社区更新、乡村振兴等热点,如社区花园、口袋公园等小型园林项目。设计阶段,学生分组并采用情景模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设计任务。企业与课程教师作为项目业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通过多种教学法如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对园林材料的了解,教师组织实地考察,强化学生经济与成本意识。此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注重过程性考核,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11]。传统的学习考核机制多以试卷、论文等形式为主,但此种方式容易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难以有效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因此,“一课三融”课程考核机制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建立激励性的学习反馈机制,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动力。

“园林项目综合”课程针对知识、技能和素质三大目标,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力并重的多元考核机制,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评价,以及教师、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实现过程性与增值性的有效结合。例如,在设计阶段,课程采用模拟企业项目评审的方式,由企业导师和教师从可行性、创新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等角度评价学生小组的项目作品,并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中标项目。施工阶段则参考企业标准,考核施工流程和工艺,以及工程验收规范。同时,实施小组互评,根据项目组成员在工作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课程还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采用增值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以提升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以评促学的机制旨在确保学生在课程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结语

国家发展及战略需求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备道德情操、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课三融”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升级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机制,该模式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服务情怀、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实现“思、专、创”的有效融合,从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刘玉青,曹艳华,时文芳.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饮料加工技术”课程为例[J].粮食加工,2023,48(04):122124.

[4]王雪.高校思想政治“一课三融”教育教学现状及创新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2(39):200207.

[5]王慧.高校园林、景观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思政”实践初探[J].大学教育,2021(7):122124.

[6]王志凤,王桂花.基于“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重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7983.

[7]卢远,谭华云,潘新潮,等.地理学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乡村振兴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3(10):134137.

[8]危静美,邱雯,唐必成,等.双创背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探索: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5):138143.

[9]张露颖,于志宏.高职教育课堂革命的要义、要素与要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104108.

[10]杨燕.课堂教学视角下“专创融合”教学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12):5259.

[11]万丹.“课堂革命”视角下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实践[J].广西教育,2023(06):115119.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园林项目综合〉“一课三融”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编号:2023ZDB07)

作者简介:江汇(1986—"),女,汉族,广西贺州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8:04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7:08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