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很多公众人物都说过“我情愿活得像一个凡人”。乍一听,他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身为中年人的我却深以为然,活到四十五岁,终于敢铿锵有力地告诉自己:做个普通人也不错。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特别害怕活成普通人,特别想成为佼佼者,于是拼命学习和工作,紧赶慢赶地超越前面的人,以至于身心长时间处于焦虑中。付出的确有回报,但同时也充满羡慕与嫉妒,我因此常常处于坏情绪里。我偶尔也会沉思,为什么总害怕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去应付生活危机的普通人?为什么我活着活着,变成一个没有能力感知快乐的人?
爱人是一个从容淡定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一直在和别人比,当然会认为自己普普通通。不妨换个思维,和昨天的自己对比,轻松出发,会坦然自在很多。”我若有所思。
也许是身心俱疲,我慢慢放下那些恢宏梦想,不再纠结于“普通”与“成功”的意义。身边有位好友,按时上下班,到家后带娃,周末一家三口逛街、游玩,或者回家看望父母。她厨艺很好,还会做西点,喜欢研究营养配餐。你说她普通吗?她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充实且自足,认真享受兴趣爱好与生活。而我经历了多少世事才明白:要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多陪伴家人,闲下来的时候就听歌、跳舞、看书。真正爱你的人不需要你飞黄腾达,他们只关心你累不累、快不快乐。
承认自己普通很容易,普通人身上的“普通力”却不可小觑。“普通力”是用坦然的心态去理解成功和普通之间的意义,让自己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有勇气和底气。它是最强大的力量,意味着真诚地付出,无悔地坚守。
不否认努力奋斗的意义,也接受普通平凡的人生。今天,我没有进步,也没有改变世界,但我处理好了家里水管漏水的问题。如此一想,就是普通人自带普通力!
最近,深夜电台一档节目里的一段话,仿佛是对“普通力”这个词最好的解释,大意是:普通人活着是更需要勇气的,作家可以逃遁到文字里,电影导演可以逃遁到电影里,但是普通人没有可以逃遁的地方,只能挺起胸膛面对现实世界的残酷。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