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鲁迅
材料三:2024年1月,黑龙江哈尔滨,一名女大学生谢同学在冰雪大世界游玩时不慎丢失手机。随后,她被主持人喊上台认领手机,亮出的手机壁纸让众人为之动容,背景是一面国旗,文字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后来谢同学通过学校官方平台回应说,她上高二时看到陈祥榕烈士为国捐躯的事迹,陈祥榕曾在日记中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她看后内心深受触动,从那时起,她就视陈祥榕烈士为榜样,希望将来也能够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本题共三则材料,考生审题时要注意对三则材料进行分别剖析和整体把握。
材料一的意思是:常常想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能够为了国家发奋向前,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考生可以联系所学《鸿门宴》《屈原列传》等课文,体悟司马迁的思想,分析这种“殉国家之急”精神的来源。因此本则材料表达的是:不畏艰险,以身许国。
材料二是鲁迅所言,是对青年的期待,也是对青年的要求,希望青年行动起来,在向上的路上,有所作为,敢于作为,发出自我之微光,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考生可以联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课文,体会鲁迅对青年的态度。因此本则材料表达的是:不要畏缩,行动救国。
材料三是大学生群体代表谢同学的经历,她用烈士陈祥榕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做自己的手机壁纸,表达对祖国的深沉爱意,是个人信仰和努力方向的价值选择。考生可以联系课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青春话题,青年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因此本则材料表达的是:学习榜样,爱我中国,为国出力。
由此可知,这三则材料的核心要义是“家国情怀”,写作对象是青年,写作方向可以从“我与国”“我为国”“我爱国”等角度出发。
参考立意:青年爱国心,青春报国行;发光发热为中国,舍身忘我献家国;怀抱爱国心,一生报国行;应国家急,出自己力,成时代好,等等。
习作展示
怀爱国之心,担时代之责
李凌飞
上下五千年,悠悠一寸心。司马迁曾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鲁迅呼吁:“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陈祥榕诉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爱国精神在华夏儿女血脉中流淌,也看到了当下青年的爱国行动。自我奋斗与爱国行动,是青年应有的使命担当。
奋斗是青年的应有使命。
“常思奋不顾身”,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勇做劈波斩浪者,这是青年应有的时代使命。回顾历史,李白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志,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心,辛弃疾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愿,刘克庄有“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之抱负……他们英姿勃发,奋斗不息,把滚烫的热血献给了家国。身为新时代青年,更当如此。青年只有以奋斗之志担起时代使命,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爱国是青年的应有担当。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爱国是青年思想中亮丽的底色。李大钊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科技报国楷模黄大年,用行动诠释了“振兴中华,吾辈之责”;卫国戍边战士陈祥榕,用行动注解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深切的爱国之情,让他们义无反顾。青年应以爱国为底色,描绘青春之蓝图,写就时代之华章。
奋斗与爱国并行,成就时代伟业。
“向上走”,发声的发声,做事的做事。时代青年,应以奋斗之身做推动时代发展的齿轮,以爱国行动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动力引擎。俯瞰大地,“时代楷模”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仰望蓝天,首位飞天载荷专家桂海潮,奔赴苍穹进行科学研究……许许多多的奋斗身影奔忙在祖国的蓝天和大地上,太多太多的爱国行动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生根发芽。只有奋斗与爱国并行,青年才能在时代中实现真正的青春的价值,共同成就时代伟业。
一批批楷模的爱国情、报国行,感召着华夏儿女万众一心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年轻的我们,身处青春的时代,当常怀报国心,勇担时代责,实践家国梦。
【湖北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开篇用“上下五千年,悠悠一寸心”导入,增添了厚重感,并引述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自我奋斗与爱国行动,是青年应有的使命担当;接着分别从“奋斗是青年的应有使命”“爱国是青年的应有担当”“奋斗与爱国并行”三个角度论证青春之奋斗与爱国之行动不可分割的道理。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中有家,温情长伴;心中有国,壮志凌云。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需要亿万人民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转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本题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从“心中”的“家”和“国”延伸到“梦想”和“行动”。
材料第一句“心中有家,温情长伴;心中有国,壮志凌云”,主要是从文化价值认同意义上限定了范围。地理上,“家”是“国”的一部分;文化上,“家”文化是“国”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具体的传承点。“温情长伴”,是日常相处的亲近的人所带来的陪伴,“壮志凌云”,是立志服务苍生、服务国家带来的信念。
材料第二句“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需要亿万人民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转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拓展至“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并提到行动。这就需要考生思考两点。其一,“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关系。个人梦想侧重点在“家”,国家梦想侧重在“国”,但两个梦想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考生首先要明确其一致性,把握好“家”“国”的关系,也就能理解“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连,方向一致,行动一体。其二,梦想与行动的关系。亿万人民的小家组成大国,每个人心中都装有小家和大国,为小家之梦而行动起来,便能推动实现大国梦;大国梦实现,方能保小家温情。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将梦想和行动两者结合,内化于心的家国情,外化于行的梦想行,二者结合才能保证家的温情长伴、国的大志实现。
参考立意:心中有家国,行动成就梦;人人心怀家国情,共同实现万民梦;内化于心家国情,外化于行梦想成;以家国同行,成亿万好梦;家国丹心,勇立潮头;怀拳拳爱国心,做时代弄潮儿;弘扬家国情怀,担当时代使命;传承家国情怀,共筑美好未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