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此作文题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其材料由该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Ⅰ文本引出。材料第一段,根据阅读文本概述了我国的太空探索历程,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太空中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具体实践;第二段则过渡到“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是本题的命题核心,从宏大的人类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个人的生活学习情境。
考生写作前需深入理解关键句“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我们每个人”指明了写作视角,因此写作时要突出个体在探索未知之境上的原因和意义;“未知之境”是核心关键词,考生需聚焦其内涵和外延;“未知”与“已知”相对,指尚未被人类完全了解、探索或掌握的现象、领域、知识等,“未知”的背后是“不确定性”,虽充满风险,但人类不能因此而止步,满足于“已知”就会停滞不前;“抵达”意味着行动后的到达;“不断”则表明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抵达”即是形成“未知之境—探索—已知之境—产生新的未知—再探索”的逻辑链。
参考立意:勇于探索,抵达未知之境;扬青春之帆,探索未知之境;以志行合一,探索未知之境;开拓未知之境,书写人生华章;怀求知之心,探索未知之境,等等。
习作展示一
勇于探索,抵未知之境
邓颖珊
从仅可见月球的一侧到探索神秘的月背,从对宇宙的想象到遨游于广袤的深空,人类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勇敢扬起探索的风帆,积极开拓认知边界,不断迈向未知之境。
不断探索未知之境,在开拓认知中实现超越。探索鼓励我们跳出已知的舒适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知。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引领维新变法,旨在挽救国家危机;百年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旨在创新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都在未知的制度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科普世界里,法布尔以生动的笔触著成《昆虫记》,带领读者进入奇妙的昆虫领域;民国时期的陶秉珍,用故事形式写就《昆虫漫话》,将科学知识与文化趣味融为一体。无论是社会制度的革新还是科普文化领域的创作,勇于突破未知的边界就意味着对自我的超越。新时代青年当勇敢拓展认知疆域,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怀揣好奇,勤于实践,每个人都能勇闯未知之境。中国航空航天团队承载着屈原《天问》中的探索精神和嫦娥奔月的浪漫情怀,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后,又向双氢青蒿素进发,大大提升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打破了欧美国家对3A游戏的垄断。新时代青年应珍惜美好年华,把握时机,勇闯未知之境。
不断抵达,才能书写新篇章。航天人探索太空,“嫦娥”探月、“天问”飞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每一次抵达都是起点,他们不断突破极限,赤心贯苍穹。除了太空,还有诸如深海探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未知之境等待人们探索。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是对自我存在的挑战与超越。每一次抵达,都是对人类智慧的赞歌;每一次探索,都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诠释。在大海的深渊、生命的秘境、智能的边界,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不断的抵达,书写着人类文明新篇章。
“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新时代青年应无畏前路,勇于探索,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广东佛山市乐从中学高三(13)班】
点评
本文紧扣关键句“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行文。首先阐述了探索未知之境的重要性,强调探索精神的作用;然后勾连太空之旅,从实践的角度指出怀揣好奇心和勇于实践是探索未知之境的有效途径;接着揭示了当下探索未知的意义;最后向新时代青年发出呼吁。
习作展示二
怀求知之心,抵未知之境
江紫桐
未知之境似浩瀚无垠的深空,“嫦娥四号”探测月背、“天问一号”前去火星,皆为不断探索未知之壮举。吾辈青年当怀求知之心,不断抵至未知之境。
世间万物神秘,“吾将上下而求索”,以达未知之境。
探索未知之境,乃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哥伦布勇辟新航路,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再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每一次跨越都是对已知的超越,每一次抵达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秉持“上下求索”的精神,勇毅地拓展知识的疆域。曾几何时,药物知识仅限于零散的、口口相传的经验与偏方,是李时珍用《本草纲目》汇集了药物学精华;曾几何时,人们深信“生命由上帝所创”,是达尔文历经五年环球考察,提出“进化论”,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壮丽图景。“少壮工夫老始成”,新时代青年当勇敢探索才不负生命重托。
漫漫前路坎坷,吾辈应怀创新与合作精神求知,以达未知之境。
求知路漫漫,创新、合作精神无疑是最坚实的支柱。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嫦娥四号”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让“天问一号”去探寻火星的奥秘。在充满挑战的求知之路上,我们还需合作精神。小到团队、集体,大到国家乃至全球,皆需以合作促进步。如面对复杂变幻的气候,就需要气象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共同合作。创新是探索未知之境的引擎,合作是不断抵达的纽带。新时代青年应以创新与合作为基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实践出真知,吾辈应明辨是非,以达未知之境。
未知之境的探索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倘若对知识一知半解,我们会因此被蒙蔽,脚步也会停滞。早期飞行的尝试,均因缺乏对空气动力学的深刻理解而失败;马克思深刻洞察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新制度的理论构建。在抵达未知之境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岔路,可能会因好奇心而迷失方向,可能会因纷繁的信息而作出误判,也可能因一次成功而裹足不前。新时代青年应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明辨是非,坚定地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吾辈青年当怀求知之心,不断探索未知之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性事业的发展。
【广东佛山市乐从中学高三(7)班】
点评
作文围绕求知之旅,深入探讨了如何抵达未知之境。首先要怀有不懈的求索精神;其次要具备创新与合作的精神,这将助力我们在面对未知的旅途时不畏惧挑战;最后,强调明辨是非、持续实践的重要性,警示我们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避免误入歧途。作者将独到的见解通过文字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