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制度的框架下,引入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该体系更加注重人才选拔。在此背景下,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愈加受到重视,未来的地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一、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备考当中存在的不足
(一)地理概念教学重视不足
地理概念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概念教学是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前概念过渡到正确概念的过程,其本身也是学生认知建构的思维过程,旨在理解与运用概念。过去,部分教师只重视做题而忽视概念,导致学生对基本地理概念出现混淆。
(二)教师理念没有及时更新
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虽然已经颁布,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落实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少深入研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阶段,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三)教研组教学与研究分离
教研组作为学校管理体系中的基本构成单元,其主要职能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过去,部分学校教研组的研究氛围淡薄,组内成员仅能完成教学任务,未能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深入反思,教学研究的内在动力与外部激励均显不足。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备考方法
(一)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如果脱离教材,过度依赖教辅材料,生搬硬套别人总结的知识,缺少自己的加工整理,则很难建立起地理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备考中应注重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领悟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规范表述。引导回归到以教材为基础的地理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构成知识体系,完成思维建构。
(二)深入研究高考题,把握正确的方向
高考题具有权威性和较强的甄选能力,高考题的命题风格和呈现方式有规律可循。研究高考题可以了解近几年地理等级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优化复习内容,实现深度理解,深化概念学习,反思学习存在问题与不足,落实矫正改进答卷规范,提高解题技巧。
(三)转变教学方式,推动深度学习
1.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内驱
问题承载着知识和思维,情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综合、归纳、想象情境提供的信息以便解决认知冲突。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2.以问题的巧妙设置驱动学生思维触发
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紧扣课标和单元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的设计要有技巧性,变直问为曲问,化顺问为逆问,把找结论的问题变为找理由和过程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设置问题链,问题链应具有合理的梯度,为学生学习搭建思维台阶。
3.以问题的探究推动学生思维的进阶
在探究解决问题时,要重视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思维体系建构,也要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时候,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线索或者提示。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支架逐级向上攀升,实现综合思维的进阶。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创新编题,推动学生思维进阶。
(四)加强教研,建立优秀的教研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走得更远。建设一支优秀的教研团队,做到教学和教研有效结合,提高教学研究的内驱力,可以让学科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教学团队可以研究课堂价值、研究课堂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学会使用数字化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潍教云平台等整合教育资源,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还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健康状况等,在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