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意识包括法治与意识两个部分,主要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法律的感知,并在内心产生对法律的认可和崇尚,进而基于这种意识指导个人行为,即遵守和服从法律。在初中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课这一思政主阵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重点放在培养其宪法至上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方面,并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创新教育方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情境是以现实的素材为依托,促进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氛围的辅助教学方法。在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选择真实发生的社会法治事件,权威媒体的相关法治新闻报道,创设鲜活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比如在“维护宪法权威”部分,教材使用了“小眉的周记”这则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转化方式创设相关的情境:播放小眉看到不同国家机关正门上方国徽的画面,放大国徽形象,辅以爱国主义歌曲做背景音乐,烘托浓厚爱国情感的课堂氛围。教师再以旁白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徽,自己见到国徽时是否有和小眉一样的情感。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共鸣,凸显教育主题。
或者在“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教学时,教师给出互联网+督查这一社会法治现象,请学生基于情境素材进行分角色演绎:假设你与小伙伴在社会实践调查时发现了工业废水乱排乱放等问题,你要采用哪种方式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线索?反映线索之后你们又会怎样做?是否会跟进线索的反馈情况?在此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感受?有哪些解决类似问题的更好的建议?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依法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
除以上两种情境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组织故事式主题情境活动、主题式综合情境项目,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法治知识内化成法治观念和意识。
二、运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法治认知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讨论案例既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尤其是使用法治案例资源,增强学生的法治认知。
以“预防犯罪”一课为例,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刑法、犯罪的含义,了解刑罚类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自动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教师可以选取侵害未成年权益的案例做导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普法视频,拉近学生与该部分知识之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结合案例材料研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分析讨论,说一说导入视频中的侵权者违反了哪些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教师再带领学生总结各小组答案,得出刑法的含义、犯罪的含义、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危害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情况,教师可以再给出几个同类型的案例,让学生迁移应用第一个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其他案例的分析和对比讨论,对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有更明确的认知,基于不同犯罪行为的刑罚深入理解刑法,提升法治意识,能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公民。在课堂总结部分,让学生主导回顾本节课全部内容,形成个人思维导图,或完善课前预留的空白思维导图。并给学生安排课后收集相关案例,进行案例分析、线上小组讨论等拓展任务,持续深化案例教学的影响。
三、运用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
议题教学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教与学模式,也可以看作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的综合体,即让学生围绕着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就议题相关内容进行自主研究、价值判断。由于这一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思辨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所以其能促进学生理解法治知识,提升法治能力,全面提高法治信仰。
在应用该方法时,首先教师应当从多视角选择议题。比如将教学重难点作为议题,将符合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特征的社会热点作为议题。其次要围绕议题搭建教学支架,促进学生思考。最后要组织各种学生为主体的议题活动,包括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议题资料,分享最新的新闻报道;在课中组织辩论赛,设置模拟法庭,进行讨论成果展示;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研究。
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本次议题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充分的评价。评价内容可以涉及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也可以对应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在评价方法上,要确保学生和教师多主体参与进来,结合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等评价依据给出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并要根据评价结果优化下一次议题教学的展开方向、方式。
结束语
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既是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基于教材编写逻辑、教学既定目标,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解法治事件,参与法治生活,感受法治权威性和作用的机会。
作者简介:卢茜(1997.03-),女,汉族,重庆江北人,年级组长,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西大两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