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企业国际市场拓展方式选择

2025-01-13 00:00:00杨轶群李振
投资北京 2025年1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东道国乳制品

在世界各国经济关系日趋密切的当今时代,国内企业跨越国界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取国际市场的利润,利用各种方式开拓别国市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通常主要采用出口、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授权三种方式。就乳制品行业而言,我国乳制品企业不仅在原料、技术上遥遥领先,也在品牌营销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乳制品已经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许多国家对乳制品的需求巨大。在市场需求广、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必然会选择拓展国际市场。笔者对乳制品企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授权三种国际市场拓展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我国乳制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有所助益。

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是直接而又传统的方式,理论上来说,出口国通常由于技术、资源禀赋或者比较优势等原因,使得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国本土产品价格,具有价格优势。但实际上,各进口国已经纷纷通过关税或者非关税贸易壁垒削弱了出口国的价格优势,贸易壁垒也是出口贸易常遇到的问题。

乳制品的保质期较短,且对产品的卫生安全要求非常高。跨国贸易的运输线路长,风险较大,乳制品保存需要的条件非常严苛,如运输途中的潮湿条件可能导致奶粉的全损,过冷或高温也会给乳制品带来损失,冷藏等附加条件也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同时,由于乳制品的原料来源是动物类,各国对该种产品的检疫标准非常严苛又各有不同,也非常容易利用这一点制造非关税壁垒。由于运输与壁垒带来的高风险与高成本,乳制品企业最好寻求其他方法来进行国际市场的拓展。但是对于距离近、运输风险小且没有严重贸易壁垒的国家来说,直接进行产品出口也是一种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一种方式,它是指母公司通过在海外直接建厂生产,拥有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控制权。在过去的30年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且投资方向也越来越广,由最初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互相投资到逐渐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与贸易壁垒密切相关,很多企业为避免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采取直接投资方式。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司,采用绿地投资或并购的方式,实现对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绿地投资又称新建投资,是指在东道国依法建厂,从而进行生产销售的方式;并购则是收购东道国现有的企业,本质上是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通常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稳定的抗风险能力。新建海外企业或是并购都需要大量资金,有些企业可能还需出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海外拥有子公司意味着受东道国法律政策的约束,因此其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与政府相关政策也是可能影响收益的风险。

乳制品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规模较大,相对于小型企业可以满足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需求。同时,鲜奶制品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更能保证新鲜,也更利于适应当地的卫生检疫标准,降低了运输途中的储藏风险和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但是乳业产品具有特殊性,对原料来源具有较高的要求。不同于电子产品等零部件的加工可以较为自由地外包给其他国家,乳业产品类似于资源密集型产品,生产地必须临近奶源,否则对外直接投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优质奶源是一种自然条件,与高新技术不同,没办法用人力解决资源的短缺。然而拥有优质奶源的地区是有限的,并不是全球各地都有适合的牧场。国内许多企业首次海外投资均选择了新西兰,就是因为新西兰的乳业较发达,且自然资源充足。

如果从并购投资的角度来讲,企业选择东道国的标准则大不相同。并购投资的母国企业不需考虑新建生产的问题,因为原东道国企业已经具有了完整的产业链与资源,甚至是经营、营销管理模式。投资企业只需选择并购价格较低、乳制品销量较多的市场即可。

综上可以看出,乳制品企业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利用东道国当地的资源,降低成本,同时扩展自身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但是绿地投资可选择的东道国较少,且面临着东道国本地企业的竞争。对于没有条件进行绿地投资的乳制品企业,并购投资也是一种快速打入国际市场的选择。

技术授权

技术授权是赋予外国公司生产和销售其产品的权利,并对其销售的每一个产品收取转让费。技术授权出售的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一定条件下避免了出口中贸易壁垒的约束、运输成本与风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的不确定政治经济因素带来的巨大风险,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技术授权可能导致将自己产品的核心技术泄露给竞争公司,经营优势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系统管理的企业也不适合这种方式。

许多乳制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优质的奶源,还因为创新的技术。例如针对多数亚洲人都具有的“乳糖不耐”症状,众多企业都开始研发产品“舒化奶”,使得这一部分人群也可以畅饮牛奶;针对益生菌容易失活的问题,开发出了适合益生菌的耐热、耐酸、抗剪切的“舒适隔水微环境”,可使益生菌在常温乳制品中存活。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授权出售给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乳制品生产商,同时由于前文提到的原产地问题,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乳业产品的技术不涉及国际安全或者核心科技,可以适度授权给国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造福消费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 笔者认为,乳制品行业的企业可以在距离较远且牧场资源充足的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适合的本土企业开展并购投资;在距离较近的国家进行出口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亚洲地区国家进行技术授权。企业应当对国内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贸易壁垒、国外生产成本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进而选择自身适用的国际市场拓展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东道国乳制品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0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2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仲裁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 07:41:00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中国乳业(2018年3期)2018-04-13 01:05:08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中国乳业(2016年4期)2016-11-07 09:50:28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2:06
图形在乳制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