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彰显了语文学科内部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阅读中汲取养分,以写作为输出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文章深入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及其融合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30-03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如何打破传统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互割裂的局面,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阅读与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两大支柱,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写作则是阅读的延伸和升华,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一、阅读与写作融合的现状
(一)读写分离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阅读与写作常常被割裂开来,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对阅读文本的分析和讲解,忽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因而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缺乏与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导致学生难以将在阅读中所获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写作能力。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理念与实践脱节
尽管课程改革强调了阅读与写作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融合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入,难以将其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阅读题正确率和写作成果,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写作过程的关注和指导。这种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导致融合教学难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
(三)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要想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融合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制约融合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普遍认知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个性化的融合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从而导致融合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原则
(一)文本解读与写作训练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必须遵循文本解读与写作训练相互渗透的原则。这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技巧,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这样将写作训练有机地融入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进行准确表达,从而达到提升其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结合的原则
在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这种体验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三)循序渐进与多元评价相辅相成的原则
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与多元评价相辅相成的原则。循序渐进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多元评价则是指采用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成果,以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确保学生逐步深化学习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阅读与写作融合的路径
(一)依托教材资源,实现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读写资源。为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切入点,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教材文本,理解文本内涵,把握语言特点,进而将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1]。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的。随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写作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以“家乡的四季”为题,写一篇描绘家乡四季景色的短文。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将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读写互动
为促进读写互动,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打破读写教学的壁垒。比如,教师可通过续写改编、读写结合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深化阅读理解,从而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2]。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富有创意的续写改编教学活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故事背景、人物性格以及情节发展。通过仔细阅读,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女孩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和无助,体会到她对温暖和爱的渴望。接下来,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死去,她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会,为什么?如果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续写课文。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描绘场景、刻画人物心理等。同时,他们还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创造一个新的结局。最后,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能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通过这样的“续写改编”,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写作中锻炼能力,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三)拓展阅读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拓展阅读视野对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和实用性文章,
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领域。通过阅读多样化的文本,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写作范例,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灵感,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支持[3]。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草船借箭》为
例。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如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或相关历史资料,从而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内容。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与《草船借箭》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如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等。这些阅读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例如,学生可以《草船借箭》为蓝本,结合自己在拓展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写一篇关于诸葛亮智谋的小故事,描绘他在其他场合是如何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库,为其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支持。
(四)强化写作训练,提升阅读效果
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写作过程中的思考、表达和修改环节也会反过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写作训练中融入阅读元素,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4]。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猫》为例。这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展现了猫的独特魅力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对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将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付诸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绘自己与宠物之间的日常互动场景,引导他们回想与宠物相处的点滴细节,并尝试运用在《猫》这篇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技巧来刻画宠物的形象、动态和情
感。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描绘自己与宠物的日常互动,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猫》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在阅读时更加投入和专
注。同时,写作过程中的思考、表达和修改环节也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通过不断地推敲和修改自己的作品,学生会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写作训练中融入阅读元素,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阅读材料,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五)培养良好习惯,夯实读写基础
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石。为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定期阅读、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等方式,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勤于动笔、多修改润
色、注意文面整洁等方式,培养写作意识和写作习
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将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5]。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守株待兔》为
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次阅读故事,并为每次阅读设定不同的目标和重点,如第一次阅读着重理解故事情节,第二次阅读关注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第三次阅读则深入思考故事的寓意和启示。通过这样的分层阅读,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主动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习惯。除了阅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或改写《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作读后感,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反思。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阅读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环节。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同时,在写作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师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新作文:教研, 2023(5):79-81.
嵇小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J].成长,
2023(8):94-96.
张欣儿.阅读与写作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181-184.
王亮红.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质量[J].华夏教师, 2023(20):73-75.
罗红萍.例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J].新课程研究, 2023(20):123-125.
作者简介:刘卿琳(1987.1-),女,福建莆田
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沙堤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