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秀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完善优秀教师的培育和选拔机制、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对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M大学优秀教师选育及推广为研究对象,从选拔机制、培育模式、示范引领等方面入手,探索高校优秀教师的“培育、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并开展实践,可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优秀教师 "培育 "选拔 "推广 "一体化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优秀教师‘培育、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研究”(2022175)。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荣誉制度”被列为单独的一条:“国家建立教师荣誉表彰制度,设立国家教师奖,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健全相应的表彰、奖励体系,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高校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是高校引领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卓越教学奖、优秀教学奖、教学质量奖等在教学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评选工作。文章的“高校优秀教师”专指高校为表彰在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并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而设立的优秀教师荣誉奖。
国内外学界对优秀教师评选工作进行了相关研究。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对优秀教师在学识与能力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为优秀教师的界定和评价提供了依据。Shulman、Sternberg、Arnon、Devine等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特征。康玥媛研究了国外优秀教师的认定标准及遴选条件,梳理归纳出国外优秀教师特征,并基于此对我国优秀教师的特征和建设路径进行了反思。肖侠、吴价宝等分别从高校教学名师个人视角和组织视角对如何发挥好教学名师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举措。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的研究为数不多,主要关注了优秀教师的认定标准以及如何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但缺少对优秀教师培育工作的相关研究,且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
问题的提出
M大学每年开展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学校专项支持100万元重奖教学效果好、深受师生认可的一线专任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评选活动已成为M大学重视本科教学的重要品牌活动和营造教书育人文化氛围的重要奖项。然而,学校在近几届评选工作中正面临一系列困惑,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评选活动也备受争议。为保证评选工作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开展,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性问题:如何培育优秀青年教师
经过多年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M大学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教学业绩突出、师生广泛认可的优秀教师队伍。但若每年继续开展优秀教师评选工作,部分学院会出现无人可推荐或推荐的教师教学业绩不够突出的情况,评选结果不能令广大师生信服,甚至还有了一些对评选工作的质疑声音。为避免出现评选“后继无人”的现象,如何选育青年教师“潜力股”,为优秀教师队伍源源不断输送储备军,成为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应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2.现实性问题:如何确保高质量选拔优秀教师
M大学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已开展七年,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新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如今的评选工作,如何完善评选机制、优化评选流程、确立评选标准,确保高质量选拔优秀教师,切实将真正优秀的教师选拔出来,成为评选工作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3.长远性问题:如何发挥好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普遍重视优秀教师的选拔工作,而对如何发挥好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往往关注不足,这不仅造成了高校优秀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有违优秀教师评选的初衷。M大学的优秀教师评选存在同样的问题,优秀教师的示范推广仍然是薄弱环节。如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教师“个体优秀”向“群体优秀”转变的“以点带面”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是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应考虑的长远性问题。
优秀教师“培育、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
为解决M大学在优秀教师评选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高校优秀教师的“培育、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如图1所示。一是打造出一条“发现、培育”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路径;二是构建出一套“多方认同、合理可行”的优秀教师评选机制;三是探索出一套“示范、引领、辐射”的优秀教师推广模式。三个阶段目标分别对应了优秀教师评选的“培育”“选拔”“推广”,环环相扣、协同联动,形成了一体化、良性循环的完整评选机制。
1.下好培育“先手棋”,激发教师潜力,充实优秀教师储备军
为遴选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技精湛、教绩突出、师生认可的优秀教师,对有潜力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师德品质、教学表现、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量,发现优秀青年教师“潜力股”,并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增强教学改革研究能力等方面入手做好培育工作,助力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如:组建专家库,提供高水平教学咨询服务;根据教师个人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个人职业持续发展规划;搭建校内、校际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分享;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等。
2.出好选拔“质量牌”,完善评选机制,打造优秀教师先锋队
优秀教师的选拔是示范推广的基础。要评选出师德师风高尚、教学业绩突出、师生广泛认可、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需要在“个人申报、学院推荐、学校评审”相结合的选拔模式基础上不断完善评选机制。一是要有严格、明确的评选标准,包括师德师风、教学评价结果、教学研究成果、师生认可程度等方面。二是要有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传统的优秀教师选拔往往过分依赖申报材料,如将申报表和教学成果、荣誉证书等支撑材料作为评判的主要依据。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整体情况。因此,应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真实能力。三是要有公平、公正的评选流程。评选各环节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评选过程应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评选材料和评选结果应在全校范围内公示。高校可通过不断完善评选机制,确保高质量选拔优秀教师,提高师生对评选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打好推广“组合拳”,强化示范引领,培养优秀教师新精兵
由学校搭建载体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强化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这既是优秀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的初衷和意义所在。打好示范推广“组合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组织本学科或相近学科青年教师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二是开展优秀教师到青年教师课堂听课评议活动,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个体化帮扶和指导,提升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三是举办专题讲座培训、开展研讨交流会,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优秀教师可以将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教研的经验和体会与同行交流,对新进青年教师具有启迪和帮助作用。
M大学优秀教师评选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
基于文章提出的优秀教师“培育、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M大学以学校的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评选工作为例,结合实际,进行了实践探索。
1.构建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三阶段”培育体系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新生力量,是优秀教师的主要“发源地”,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是发掘和选育优秀教师的有力举措。M大学以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为目标,根据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历程的特征,构建出“适应、发展、突破”三阶段培育体系,如图2所示。
第一,入职适应阶段,引导青年教师站上讲台。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角色适应困难、教学基础薄弱等问题,重点打造岗前培训与说课听课活动,助力青年教师转变教学角色、打牢教学根基。以思想政治为引领,以师德师风、专业素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师德楷模、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主题讲座+交流研讨+参观实践”方式,全力帮助青年教师上好岗前培训的关键一课。坚持教学为本,邀请优秀教师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分享与分组交流探讨,深化青年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和认识。开展课前说课咨询、课中随堂观察、课后排忧解惑等工作,及时帮助、随时指导。第二,规范发展阶段,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针对青年教师从教5年左右时间仍存在的教学认知不足、技能掌握不全等问题,重点开展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思政、科教融合、“三全”育人、心理健康等板块,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分享与交流。联合优秀教师组建“教学咨询专家库”,对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教学帮扶与指导,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中期教学评价反馈,有效搭建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三,成熟突破阶段,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成长。针对青年教师从教5年时间之后急需尝试创新方法、追求更高水平的要求,重点协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聚焦重要教学赛事强化培训,助力青年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斩获教学荣誉。深化教研课改,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产出优质成果。进行综合化竞赛锤炼,鼓励青年教师以赛促教,通过教学竞赛进一步提升能力。邀请各类专家和历届获奖者,采取专题讲座、课程研磨、观摩示范、教学咨询、模拟竞赛、交流研讨等形式,分享获奖体会、教学经验和成长心路,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投身教学。
2.完善优秀教师申报推荐“四标准”遴选机制
为切实将优秀的教师选拔出来,在近几届的教学标兵与教学先进个人评选工作中,M大学不断完善选拔机制、优化选拔流程、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优秀教师挖掘推荐“四标准”的遴选机制。一是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重视教师的政治素养。要求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如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坚持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业绩成果相结合、教学质量评价高者优先的标准,将教师评教平均排名、评教“优秀”次数和教学业绩成果的项目数作为申优、遴选的限制性条件,且评教“优秀”次数达到一定数量可相应减免教学业绩成果的项目数。三是注重育人效果的标准,从关注“教学”延伸到关注“育人”。要求申优教师提供课外教书育人补充材料,包括课后指导学生的时间,以及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资料等,同时还要提供“三全育人”方面的材料,考查教师在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四是强化示范引领的标准。优秀教师不但要善于向团体中的同事、专家学习,同时更应该在团队中起到引领与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学科和学校的发展。
当前,M大学在全校推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课堂教学情况面向学生发起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观摩课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三组合”系列活动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优秀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更好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M大学组织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观摩课”“教学工作坊”“研讨交流会”等系列活动,重点组织近五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加活动,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对青年教师起到培育作用,从而形成了“示范—培育—选拔—示范”的一体化闭环工作机制。据M大学的问卷调查统计,参加活动的教师年龄在30~40岁和教龄少于5年的占比最高,分别为56.93%和43.07%,67.89%的教师希望每学期能参加2次及以上活动,说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教学水平提升有强烈的意愿。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活动后“受益匪浅”“启发/收获很大”,希望“多组织观摩课和研讨交流活动”“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观摩学习”。可见,开展示范引领系列活动可以为优秀教师搭建一个“有用武之地”的发挥平台,通过“传帮带”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带动更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
结 "语
M大学的优秀教师“培育”“选拔”“推广”各环节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形成一个相互融合、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培育中选拔、在选拔中推广、在推广中培育。“提前谋划、重点培育”,为优秀教师评选提供了充足的储备军;“严格标准、优化遴选”为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强化示范、推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青年教师的培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通过优秀教师评选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优秀教师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得到有效发挥,在潜移默化中,优秀教师高尚的师德风范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内化为所有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自觉追求,从而形成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
高校优秀教师的“培育”“选拔”和“推广”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而“培育、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为高校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打通高校优秀教师培育、选拔、推广各个环节,形成一体化闭环机制,有助于高校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4-01-2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eqid=c14fb6220005e127000000066434b53f.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EB/OL].(2021-11-29)[2024-01-2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48/202111/t20211129_583188.html.
[3]Shulman L.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1).
[4]Sternberg R J,Horvath J A.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95(6).
[5]Arnon S,Reichel N.Who Is the Ideal Teacher? Am I?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 of Students of Education Regarding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and of Their Own Qualities as Teachers[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7(5).
[6]Devine D,Fahie D,McGillicuddy D.What Is‘Good’Teaching? Teacher Beliefs and Practices about Their Teaching[J].Irish Educational Studies,2013(1).
[7]康玥媛.国外优秀教师特征及启示——基于国外优秀教师认定标准及评奖条件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2).
[8]肖侠,吴价宝,王洪海,骆阳.基于个人的视角:如何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J].大陆桥视野,2019(8).
[9]吴价宝,肖侠,张宏远.如何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基于组织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9(26).
(曲夏瑾: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侯睿:中南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吴恙: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