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5-01-01 00:00:00金瑶瑶
高考·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摘 要:化学新高考考核要求已经从专业知识记忆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也指导高中化学教师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关键媒介,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将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学科教学的关键,而问题导学法是落实新高考要求的重要教学举措,是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切口。本文立足问题导学法在化学学科的深入应用,介绍了问题导学法的内涵,总结了其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也能促进学生更全面、深入地学习。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将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强调问题在推动学科教学发展、深化学科教学成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问题导学法在落实新课标要求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设计高质量的问题,丰富问题教学的过程,深化问题教学的目标,以问题作为教与学的支架,不断推动高中化学教学发展。作为教师,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导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需要坚持的原则,更要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科学有效的落实举措,以实现问题导学法的教学作用[1]。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以问题作为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问题”,目标是“导学”,通过问题来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所以只有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才能实现高效的导学。问题导学法是对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问题更灵活地推动课堂教学发展,还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高中化学学科因为思维性、实验性、生活性、应用性等特点,也就决定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化学学科中有更大的教学适用空间和必要。

问题导学法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生本性。也就是学生在整个问题导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是教学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需要围绕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需求,学生也就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完成问题的探究。二是启发性。问题导学法中的“问题”的最大价值是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引导去探究知识的内涵,学会利用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这也是问题导学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三是趣味性。相对于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在问题导学法中,借助合适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探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学科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正如前文所述,问题导学法的一大特征是生本性,也就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主动配合教师去思考问题,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因为高中化学学科的思维性、应用性等特点,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积极去应用,在问题导学法的推动下,更能契合学科的这些特点。如教师在讲解《钠及其化合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将大量钠投入水中的户外视频,让学生在极其壮观的视频中感受到钠与水混合的奇妙。接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钠与水结合的时候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这个问题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为了探寻视频背后的奥秘、探究问题的答案,于是会产生强烈的新知探究欲望[2]。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这些素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勤学、善思、多用。在问题导学法中,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有了学习的方向和思考的目标,能在生活问题的铺垫下学会应用,思考化学知识对生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所以在问题潜移默化的渗透下,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教师在讲解《铁及其化合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需要学生了解铁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还需要探究铁的一系列微观反应,能建立动态的化学反应思维模型,而这些素养的培养都可以借助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学生无论是认识宏观层面的铁及其化合物,还是探究微观层面铁的化学反应,均能在验证问题的实验及实践活动中建立证据观念、模型意识,还能在正反案例的对比中意识到保护铁制品、发明铁制品的重要意义。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教师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端坐在座位上听讲,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也就会导致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但是在问题导学法的帮助下,无论是问题本身,还是结合问题创设的情境,以及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与实践活动去研究、论证问题,都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解《认识有机化合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要避免将学生桎梏于枯燥乏味的有机物世界中,而是要借助问题导学法,以合适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有机物世界中去探究,去感受有机物的奇妙,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微观的有机物世界直观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3]。

三、高中化学学科运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一)设置合适问题,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深悟透化学知识的关键,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内在的学习动力,也就是学生“我要学”,而问题导学法可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重设计合适的问题,首先问题要适合教学内容,也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学深悟透关键知识点;其次问题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产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原动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发动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供教师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保证问题的适宜性,能得到学生的积极支持,进而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动力。

例如:对于“硫的转化”这个知识点,学生一方面对硫的转化的现实场景接触较少,另一方面对微观的硫的转化反应也没有深入了解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探究这一知识点的动力,需要教师采取问题导学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含硫的化学物质都对人体有害吗?以及如何发挥含硫有害物质的最大价值?”并且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以及精美石膏工艺品的图片,作为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背景。在问题引导、情境铺垫下,学生会从宏观的火山喷发后气体出发,思考为什么火山喷发后会引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学生也会从精美的硫制品中体会到事物都有两面性,认识到只要科学运用化学知识也能创造出社会财富。一个知识点、两个方面、两种观点,学生会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究动力[4]。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未知

情境是问题的支撑与线索,在情境的支撑下,学生思考问题有了更多的线索,而且还能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在采取问题导学法的时候,需要结合问题内容,以及高中生的生活认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将问题融入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遵循趣味性与启发性的原则,趣味性主要是在情境中融入有趣的生活元素、游戏元素、影视元素等,以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启发性主要是在情境中融入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去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思考问题,从哪一个点切入思考更有效。在问题情境的推动下,学生能沉浸到化学世界中,有了更多探究未知化学世界的方向与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章节中“铁的多样性”这个知识点时,为了带领学生遨游于神奇的铁的世界,能对“铁”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铁有哪些颜色?在什么情况下会呈现出这种颜色?为了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情境内容主要是各种关联纪录片,如在纯净状态下铁是银白色的,这超出了很多学生的认知,但是一旦铁内掺杂了杂质,就变成我们最常见的黑色,而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最终会变成红棕色等。这些视频是微观世界的直观呈现,也是学生了解铁的多样性的重要渠道,更能推动学生借助视频内容去理解问题的内涵,渴望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教材外的补充知识点,去思考铁有哪些颜色,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这种颜色。不需要教师要求,也能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素养[5]。

(三)丰富探究形式,体现问题导学法的教学作用

为了发挥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作用,需要教师丰富课堂探究形式,能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问题探究活动,以实现更全面的教育目标。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问题探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相互交流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的疑惑,进而在相互答疑解惑中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开展实验或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去论证自己的猜想,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抽象化学思维的直观认知与体会,培养学生证据观念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采取反向论证法,也就是先否定问题的答案,然后去思考这种否定不正确。这种反向论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化学知识的内涵,也能培养学生学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系统性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以采取问题导学法。设计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形式去完成问题的探究。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H2O2、FeCl3溶液、热水、冷水、烧杯、气球等实验用品,学生可使用这套实验用品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实现更好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利用球形玻璃管、三通试管、MnO2、H2O2、FeCl3、红墨水等实验用品,去论证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小组完成探究之后,教师要组织小组之间对获取的问题答案进行分析,去系统性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要素,并且能梳理出每一种要素在其中的具体作用,从而高效完成对问题的探究,也能实现对本节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

(四)实施科学评价,深化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成效

评价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是体现教学模式作用的重要举措,高中化学教师在采取问题导学法的时候,也需要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以及问题解答之后实施评价。为了发挥评价在推动高中化学问题导学的作用,教师要避免唯结果论,能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也就是将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终获取答案的准确率作为评价对象,同时要将教师的专业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结合起来。以此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为教师及时优化问题导学法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教师在讲解《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学生成长为爱护环境的合格公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主要要求,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这也是问题导学法的问题。教师在明确问题之后,需要学生深入学习本节知识点,并且以此去反思生活中有没有破坏过环境,或者发现其他人有类似的行为,以及如何才能成为绿色化学的支持者与践行者。在学生借助教材知识思考问题答案,并且借助实践活动论证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节知识点有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品德修养的有效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将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态度、方法,以及最终的所思所获全部纳入评价范围,要重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情况,要系统性评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品德修养培养情况。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知识、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素养的培养情况,以此补充教师的专业评价,从而系统性检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情况,以及素养的培养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明确问题导学法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重视问题的设计,充分围绕学生学习需求、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还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情境作为学生探究问题与知识的媒介,要丰富问题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还要用好评价手段,以评价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核心素养培养情况,并且指导教师及时优化和调整问题导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秋,赵书晨,刘国强.基于模型认知的板块-任务式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1):65-71.

[2]吴显娅.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1(18):91-92.

[3]林雪芳.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69-70.

[4]王萍花.“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2):44-45.

[5]严志烨,黄华文.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化学微型实验主题式教学: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23(5):13-18.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7:02:59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