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不仅需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德树人;德智双育
德智双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德智双育发展的教学目标,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路径进行简要论述,旨在推进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经验借鉴和帮助.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元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小学数学教学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1]再次,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严谨性和精确性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从次,德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发展.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困境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首先,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德育渗透的意识,错误性地认为德育教育并不是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2]其次,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德育相关的内容,并没有将德育教育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和经验,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再次,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关注,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最后,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德育元素的融入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比较抽象、枯燥,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过多地加入德育元素,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进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3" 小学数学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路径
3.1" 以数学名人故事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其中,通过数学名人故事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3]中国的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且成就卓越,从古代的《九章算术》到现代的数学研究,中国数学家的努力和成就令人赞叹.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名字和事迹,不仅代表着中国数学的辉煌历史,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通过讲述这些数学名人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了解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家的奋斗精神和坚韧品格.这些数学家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为数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这种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了解我国数学领域的伟大成就,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且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当学生了解到中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时,学生会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自豪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这些数学家的奋斗精神和卓越成就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学生在受到启发后,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进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2" 以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品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事实,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数学问题往往需要严格的推理和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演绎,逐步掌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不轻易臆断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当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没有经过严谨的推理和计算,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重新审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计算.通过这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通过严谨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这种尊重事实的品格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求真精神和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测量班级学生身高的统计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操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敷衍现象,没有经过实际测量来收集数据,而是凭借主观臆断的方式估计学生的身高,使得最终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数据不准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违背了客观事实.因此,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学生实操中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错误的原因,以此来提醒学生收集数据要严谨,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认真严谨的理性品格.
3.3"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道德观念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首先,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在测量、计算、金融、统计、图表解读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图表信息,如家庭生活开支记录表,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数据图表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开放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怎样滚得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斜坡角度对滚动距离影响的数学探究实验;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数字与信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编码比赛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数学的应用和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技术的合理使用与
道德责任的关系.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数学伦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讨论策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并分享知识和经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解决问题中相互支持和取长补短,还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互助精神.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练习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提问,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合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通过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数学名人故事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思维训练中培养尊重事实品质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品质,实现德智双育的目标.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徐菲菲.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与融入[J].名师在线,2023(22):49-51.
[2]张晓峰.以德育人,润物无声——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0):128-130.
[3]郑玉龙.德智双育:小学数学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路径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2(2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