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式记分”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规培生临床带教质量中的应用

2024-12-31 00:00:00沈婷黄霞红陈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1期
关键词:临床带教过程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驾照式记分”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规培临床带教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

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的护理规培生(41人)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的护理规培生(4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观察组通过质性及量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临床护理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过程督导中,比较2组学生的教学质量及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护

理实践技能、各项临床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的理论培训、操作考核、整体护理病例指导及病历书写培训完成率较实施“驾照式记分”管理前明显提升(P<0.05)。结论 采用“驾照式记分”管理模式能有效强化教学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护理规培生;临床带教;过程管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12-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临床对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沟通交流、应急处理能力等[1-2]。临床护理教师作为新入职护士的职业启蒙引领人,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3-4]。对临床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与考评,改善临床师资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为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5]。目前临床护理教学师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缺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和评价[6]。“驾照式记分”管理是借鉴交通管理法规中对机动车通行规定和驾驶证记分管理的方法,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合理用药、处方权的管理、病历质量控制中[7-9],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引入“驾照式记分”的管理理念,形成一套标准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驾照式记分”过程管理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估和评价中,以控制护理规培临床带教质量,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的护理规培生(41人)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的护理规培生(4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女性39人,男性2人;本科32人,大专9人;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36±1.28)岁。观察组女性42人,男性4人;本科35人,大专11人;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51±1.3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学专业毕业的规培生。

退出标准:中途休学者;中途结束规培者。

1.2 方法

2组规培生临床教学所遵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均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和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文件制定,内容一致。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管理办法。科室为规培生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老师。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系统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训练,指导规培生重症患者的护理要领及常规工作流程,协助规培生完成护理部组织的操作及理论考核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开展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和带教过程的质量考核,具体如下。

1.2.2.1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驾照式记分”过程管理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1)成立研究小组,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初步确定带教过程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2)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实习护生、带教老师和教学秘书对临床带教过程中关键行为的看法,对一级指标进行修订,建立二级指标及相应的标准内容。(3)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对上述指标内容进行修订和权重的设置。(4)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和0.823,2轮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9~0.168、0.131~0.231(P<0.05),最终确立临床护理带教的过程管理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组成,见表1。

1.2.2.2 临床教学规培师资的遴选及培训

根据医院护理教学师资认证及管理办法,临床护士自愿申请临床护理带教资格并提交支撑材料至护理部。护理部对职业品德、学历与工作经验(要求大专学历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3年上专业工作经验、3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工作能力、能否履行临床教学老师职责4个方面进行审核并统一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理论、临床带教技能、临床教学规范和要求、教学管理等。培训结束后实施考核,考核通过后由护理部颁发临床护理带教资格证书。临床教学师资资格认证有效期3年,期满或中断临床带教1年以上需重新履行认证程序。一直从事临床带教工作者采用延续认证的方式。教学质量检查合格的人员认证满3年后,参加师资培训新增课程学习并重新认证。科室严格按照护理部师资管理要求为规培护士安排临床带教老师。

1.2.2.3 临床教学管理小组的成立

教学管理小组由科室教学护士长、教学组长与教学组骨干成员组成,具有以下工作职责:根据护理部师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科室的师资遴选;制定符合专科特色的师资培训方案并组织开展培训,培训方式包括组织开展讲课比赛、操作比赛、进行教学技巧培训等;每年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组织1次教学师资的理论知识考核;根据考核标准,对科室临床带教师资进行质量考核。

1.2.2.4 制定“驾照式记分”过程监管办法

在上述“驾照式记分”过程管理监测指标的基础上,以46分为总分,以各指标权重所占比例设置各二级指标分数并制定考核标准。根据考核标准,每月抽考2名带教老师、1项临床专科护理操作;每月对科室临床带教师资(每人)进行质量考核,主要包括有无指导规培生完成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有无指导规培生完成病历书写培训,有无指导规培生完成当月理论及操作培训记录,规培手册记录是否完整,有无指导规培生完成在科期间的护理小查房、读书报告/护理小讲课及出科考核等。为提升临床带教老师对考核评价的重视程度,实施绩效联动的方式,将带教补贴分档。带教老师根据每月考核结果获得相应的绩效。教学质量监管小组每月对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每半年根据质量监管结果及规培生满意度评选优秀带教师资。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分数低于40分者,取消临床带教资格。

1.3 评价指标

(1)综合能力。分别对2组规培生使用医院规培护士综合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其中预判能力25分、临床工作能力25分、协调能力20分、慎独精神20分、沟通能力10分。(2)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参与度。采用科室制定的规培护士临床带教评价表,每月对临床带教师资就理论培训、操作考核指导、整体护理病例指导及病历书写培训4个方面进行质量考核,比较在实施该管理模式前(T0)及实施该管理模式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4个时间节点带教老师的教学参与度。(3)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分别对2组规培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技能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理论考试包括40个单选题(共60分)、10个多选题(共40分),使用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考核知识点均来源于在科期间培训的理论和操作相关知识。护理实践技能包括在科期间培训的6项专科操作,每月考核1项,评分标准为医院护理部制定的基础/专科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取6项操作平均分作为护理实践技能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参与度

观察组带教老师的理论培训、操作考核、整体护理病例指导及病历书写培训完成率较实施“驾照式记分”管理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考核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两大方面,带教老师理论水平与带教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10-12]。有研究[13]显示,教学实施中的过程管理对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分别通过临床教学监管体系的建设、师资准入标准的设置、带教老师的培训、教学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进行考核,缺乏对临床带教的过程管理[14-16]。“驾照式记分”管理已被应用于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医院绩效管理、实习生管理等领域。本研究将“驾照式记分”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规培教学中的过程管理中,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规培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的方式,构建过程管理监测指标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职业态度和行为规范、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评价多方位对临床护理带教进行评价,就教学决策、教学实施、教学评价3方面进行监测,为临床护理规培带教过程提供全方位的评价反馈。

本研究基于“驾照式记分”管理理念,通过规范师资的遴选、组织师资进行教育学理论及带教技巧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师资的带教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故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护理实践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函询等方式,制定临床护理带教的过程管理指标,结合临床常规带教工作及制定“驾照式记分”过程监管办法,每月对科室临床带教师资进行质量考核及反馈,加强带教意识,促进临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实施该管理模式后,观察组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培训、操作指导及考核、整体护理病例指导及病历书写培训完成率较实施“驾照式记分”管理前有明显提升,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参与度。观察组学生的预判能力、临床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慎独精神及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量化的过程评价体系督促临床带教老师通过规范化的行为开展教学工作,强化教学意识,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只进行了小样本量的实证研究,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将继续使用并进一步完善该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1] 周萍.双导师制培训模式在手术室省规培护士应用效果探索[J].心理月刊,2019,14(7):25-26.

[2] 陈殷钰,卢慧琴,李娜.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成效[J].浙江医学教育,2017,16(6):13-15,48.

[3]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59.

[4] JOKELAINEN M,TURUNEN H,TOSSAVAINEN K,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ntoring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placements[J].JClin Nurs,2011,20(19/20):2854-2867.

[5] KEVIN J,CALLAGHAN A,DRIVER C,et al.A possible alternative model of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student nurses[J].J Nurses Staff Dev,2010,26(5):E5-9.

[6] MORRELL N,RIDGWAG V.Are we preparing student nurses for final practice placement[J].Br J Nurs,2014,23(10):518-523.

[7] 卢长伟,吴昊,李景波,等.我院实施“驾照式”合理用药记分卡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药房,2015,26(10):1315-1318.

[8] 雷蕾,王玉乾,曹慧,等.“驾照式”分值管理在病历质控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7):53-54.

[9] 武汉市中心医院“驾照式”控药占比扣满12分医生被暂停处方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237.

[10] 孙静,苏惠玉,丁玉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9):38-41.

[11] 刘伟,孙京文,黄清波,等.应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5):351-355.

[12] 江琳,张雅丽,汪小冬,等.基于ISO9000标准的中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26-628.

[13] 程洋洋.翻转课堂中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14] 张海燕,陈英.国内外高等护理临床实习模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24):2962-2965.

[15] 石国凤,肖政华,刘琼,等.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39(2):85-88.

[16] 王玉玲,王建荣,皮红英,等.临床护理教师资质准入系统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70-871.

(编辑:许 琪)

猜你喜欢
临床带教过程管理
引入海外师资在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信息(2016年35期)2017-02-23 13:34:30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软件导刊(2016年11期)2016-12-22 21:51:04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与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39:57
关于党校干部培训中现场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8:12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的可控性研究
影响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08:48:07
临床带教对新毕业护生转变角色的影响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00:47:49
妇产科护理的临床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