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及配合度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柳娜占文卉余晨温添林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1期
关键词:满意率输液专项

【摘要】 目的 探讨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玉山县黄家驷医院接受静脉输液的7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HAMA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配合度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针对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提升其配合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静脉输液;心理状态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135-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类疾病的给药途径之一,可以直接让药物通过静脉迅速分布全身,起效速度较快,疗效比较显著[1]。但是静脉输液属于一种有创治疗方案,加上部分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存在较多的负性情绪,导致配合度不高,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2]。因此,临床还需对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的进行[3]。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主要是让患者学习相关知识,自主调节不良心态和行为,以便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4]。基于此,本研究对纳入的76例接受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信封法将玉山县黄家驷医院在2019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2~90岁,平均(60.54±5.3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8 kg/m2,平均(24.56±2.65)kg/m2。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32~91岁,平均(60.68±5.21)岁;BMI 19~28 kg/m2,平均(24.71±2.42)kg/m2。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静脉输液治疗指征;静脉输液至少2周;无药物过敏史;年龄≥18岁;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视听障碍及患有精神疾病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开展常规检查,明确基本资料,并为患者介绍疾病、静脉输液相关信息,同时还需适当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1)成立专项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长、1名心理医生、3名护士。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护理内容、穿刺技巧、自我调节理论知识、心理专项护理要点等,还需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确认每个成员均能明确自身职责,并让小组成员结合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自身经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2)情况摸底调查。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及时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静脉输液的认知、治疗效果、治疗信心等。随后根据调查到的资料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疑问进行梳理,分析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及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问题梳理完毕后,通过与自我调节理论内涵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PPT或视频。(3)认知干预。健康教育,通过预约时间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内集中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分为3步进行。第1步,结合PPT或视频为患者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内容以输液步骤、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为主;第2步,鼓励患者提出疑问和倾诉情绪问题,耐心倾听,其间切勿随意打断患者,倾听结束后为患者解答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第3步,加强对自我理论相关内容、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等的讲解,同时为患者介绍相关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制定措施,结合患者病情、个人情况等制定针对性的目标,使患者根据制定的目标调整作息、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等;让患者做好自身病情观察,通过向亲朋好友或小组成员倾诉等方式调节自身情绪;做好记录,让患者或家属记录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积极改进。(4)心理护理。输液期间小组成员需加强对患者病情、心态的观察,在适当时候开展心理疏导,包括与患者主动交流、了解患者需求或不适、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等,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必要时可为患者播放音乐,或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其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于护理前(入院时)与护理后(护理1周后)分别使用HAMD量表、HAMA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HAMD量表的测评维度包括抑郁情绪、认知、睡眠等,<7分为正常,7~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5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HAMA量表的测评维度包括焦虑情绪、紧张害怕、记忆力或注意力等,<7分为正常,7~14分为轻度焦虑,15~21分为中度焦虑,22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2)配合度。配合度于护理后评价,输液前完全不抗拒且能主动配合表示完全配合;输液前出现抗拒行为,但安抚后可配合表示一般配合;输液前完全拒绝输液,鼓励、安慰后均无效表示不配合。配合度=完全配合率+一般配合率。(3)记录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皮下肿胀、拔针后淤血、血栓性静脉炎。(4)护理满意率。在出院前1天评价,利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专业水平、问题解决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10分制,8~10分为特别满意,5~7分为基本满意,0~4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特别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更低(P<0.05),见表1。

2.2 配合度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配合度显著更高(P<0.05),见表2。

2.3 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更高,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更高(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静脉输液已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但穿刺时仍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且输液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不适感,若患者配合度较差,不仅会影响穿刺的成功,输液过程中还有可能加大脱针、漏液或回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影响输液的安全性[5]。因此,在对患者开展静脉输液前,临床还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确保患者能够完全配合,以保障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6]。既往临床主要在静脉输液期间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虽能让患者对静脉输液有一定认知,但常规护理对心理干预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护理后仍无法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整体作用有限[7]。

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是一种强调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护理模式,它主要是让患者自我调节自身的不良心态,使患者能够通过自我意识对行为进行驱使,强调通过改变心理状态的方式调整适应现实需求的行为[8-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提示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可有效缓解静脉输液患者的不良心态。分析原因为,在对患者开展心理专项护理时,运用自我调节理论,可以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对患者开展认知干预,充分引导患者客观看待疾病,消除对疾病认知的误区,提升其认知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不良情绪[10]。本研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配合度仅为78.95%,而接受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患者的配合度为94.74%,明显更高(P<0.05),可见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在提升静脉输液患者配合度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分析原因为,通过加强宣教及对患者的鼓励,根据患者配合度和心理状态予以肯定和奖励,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还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更高,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表明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穿刺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率。分析原因为,通过情况摸底调查可提前了解患者的情况,为后续护理奠定基础。对患者开展认知干预,可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开展心理疏导,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自信心;配合家属共同指导患者,可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小组成员经穿刺技巧培训后,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让患者主动观察病情,能够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尽早处理[12]。此外,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生活习惯,让患者在认真执行目标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积极变化,可有效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担忧,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显著提升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的心理专项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文霞,陶彤.某省级医院各科室静脉输液规范化操作现状及其对策[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73-275.

[2] 王彩霞,崔静.护理管理干预对老年静脉输液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4):476-477.

[3] 秦燕,樊秀娟.护理管理干预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76-178.

[4] 袁一平,宋均仿,冯月沂,等.自我调节理论结合专项护理对静脉输液港植入结肠癌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8):35-38.

[5] MCDOUGALL M,GUTHRIE B,DOYLE A,et al.Introducing NICE guidelines for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to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J].BMJ Open Qual,2022,11(1):e001636.

[6] 周娟,赵连英,薛文强.静脉输液治疗团队在规范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3):209-212.

[7] MATSUSHIMA M,KADOHAMA H.Factors behind why nursing students do not recognize patient needs occurring while confirm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even when they observe them:a comparative descriptive design study[J].Nurse Educ Today,2021,101:104866.

[8] 陈路洁,熊建英,邹帆.以4R危机理论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方案在胸外科ICU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22,29(4):144-147.

[9] 乔璐璐,高瑛.基于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静脉输液管理对骨科手术后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工作负荷、工作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7):174-176.

[10] 林萍,陆民红,乐季暖.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管理干预及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6):82-83,86.

[11] 宋廷霞.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在静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3):187.

[12] 冯建红,孙彤.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输液工具规范管理中对输液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7):1153-1156.

(编辑:徐亚丽)

猜你喜欢
满意率输液专项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7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