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对其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
1月—2022年1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Piper修正疲乏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Piper修正疲乏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1秒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均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质量,还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可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肺癌;化疗;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125-03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3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主要的症状有咳嗽、胸闷、咯血、消瘦等。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的常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化疗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正常的组织细胞,不仅会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增加癌因性疲乏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后续的化疗效果。因此,给予全方位、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对于肺癌化疗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三联护理模式,强调从运动、心理和睡眠3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1]。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肺癌化疗患者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对其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的临床影响,本研究选取了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6~
75岁,平均(63.52±5.21)岁;腺癌15例,鳞癌10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6~75岁,平均(63.55±5.26)岁;腺癌16例,鳞癌9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在开展前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预计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无严重精神疾病,均能与护理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肺结核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营养不良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常规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化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日常饮食以碱性食物为主,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为患者制定专门的用药方案,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观察组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身体素质、心肺功能等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比如步行、打太极、有氧健身操等。在实际运动护理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运动的强度和频率,以患者未感到疲乏为最佳,密切监测患者在运动中的心率、血压、脉搏等各项指标,确保其心率能维持在60%~80%,如果出现异常,需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如果患者体力不支,需立即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量。(2)心理护理。认真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和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化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肺癌化疗的相关知识,可结合宣传手册、宣传视频等进行讲解,并鼓励患者主动说出内心的顾虑,为患者答疑解惑。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需引导患者主动说出内心的不快,通过播放轻音乐、电影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3)睡眠护理。认真评估患者睡眠质量,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睡眠时间表和计划表,告知患者尽可能减少白天的睡觉时间,以免降低晚上的睡眠质量。患者出院之前,叮嘱患者睡前饮用一杯热牛奶,告知患者可通过热水泡脚、播放轻音乐、穴位按摩等方式帮助入睡。告知患者在睡前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禁止在睡前情绪过度激动。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服用适量的安眠药。
持续护理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2]。SAS量表中共有20条评估项目,使用4级评分法,分界值为50分,分数与患者的焦虑程度成正比。SDS量表中包含10道正向计分题和10道反向计分题,使用4级评分法,分界值为53分,分数与患者的抑郁程度成正比。(2)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Piper修正疲乏量表评分[3]。该量表主要包含认知、情感、躯体和行为4项内容,共22个评估条目,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与患者的疲乏程度成正比。(3)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PSQI[4]评分。该量表包含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等7项内容,评分范围为0~21分,PSQI评分与患者的睡眠质量成反比。(4)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测定仪作为检测仪器,检测护理前、护理后的FEV1、FVC和FEV1/FVC。(5)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5]。该量表主要包括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8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Piper评分和睡眠质量
护理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Piper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iper评分和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肺功能
护理前,2组FEV1、FVC和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FEV1、FVC和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护理前,2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3 讨论
化疗是目前医学上治疗肺癌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化学治疗药物的方式有效杀灭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延长患者存活期。化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部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预后造成了不良影响。癌因性疲乏是肺癌患者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症状是一种主观上的、持续的、痛苦的,与人的认知、情感和身体有关的疲惫感或疲乏感,若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该症状,无法通过休息和睡眠调节,会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减轻癌因性疲乏,对于肺癌化疗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常规的护理干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症状,但整体来看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可以解决常规护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针对运动、心理和睡眠情况进行科学、严谨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整体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iper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说明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其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质量,与屈玲玲等[6]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运动护理可以有效刺激患者脑垂体分泌β-内啡肽,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减轻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进而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7]。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肺癌化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减轻悲观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睡眠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FEV1、FVC和FEV1/FVC水平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说明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增强肺癌化疗患者的肺功能方面有显著作用,与李慧[9]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在保证器官和组织获取充足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减少新陈代谢废物的堆积,缩短化疗后体力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而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这可能与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癌因性疲乏、增强其肺功能、改善预后有关。
综上所述,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临床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佳.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癌放疗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2,30(11):160-163.
[2] 杜彦霖,崔永,蔡先启,等.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或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7):568-572.
[3] 席小焕,毋茜,王琼.基于Watson关怀理论护理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86-89.
[4] 洪燕玲,张丽珍,吕魏潇,等.有氧运动对晚期肺癌伴癌症相关性乏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7):174-177.
[5] 董亚娜,许哲.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5):719-720.
[6] 屈玲玲,朱丽,黄玲玲,等.心理-运动-睡眠三联康复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87-90.
[7] 尹伟琴.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对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3):4-7.
[8] 王小梅,张红娟,杨蓉,等.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及运动睡眠心理三联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
复,2020,27(2):247-250.
[9] 李慧.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对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5):138-140.
[10] 安业丽,范春霞,李星.放松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1,23(5):505-507.
(编辑: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