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12-31 00:00:00温树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摘要】 目的 探析个性化护理在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对2组进行随访,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积分、舒适度、负性情绪、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病程,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117-03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多见于季节更替期间[1]。该病的发生多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有关,如果没有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下行至支气管、肺部,尤其是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小儿、老人来说,可能引发肺炎,给其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2]。因此,临床应积极地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同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能因为鼻塞等不适症状,身体舒适度较差,产生负性情绪,影响自身的康复情况,故临床在实施积极治疗措施的同时要配合科学的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常在门诊治疗,多由医师简单告知药物使用方法和日常注意事项,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影响。个性化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实施切合患者实际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3]。为研究个性化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展开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5.72±3.06)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5.76±3.08)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制定的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且均具有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年龄>18岁;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神志不清、听力、语言障碍者;无法较好地配合随访。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患者就诊的过程进行个性化护理,就诊结束后以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随访、护理,1次/d,具体措施如下。(1)观察病情。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和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明确患者是否发热以及发热的程度,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如果测量到患者的头部、腋窝处的体温过高但四肢冰冷时,应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进一步检验[4]。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护理时还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要立即上报医师。(2)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需要行雾化吸入治疗,应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和配合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存在发热症状,且体温高于38.5 ℃,需要给予物理降温或者遵医嘱口服或注射退烧药物[5],保证患者体温快速下降,达到正常状态。院内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还要反复叮嘱患者注意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发热后要及时清理汗液,如果贴身衣物被汗液浸透,应立即更换,而且更换时要注意保暖,避免二次受凉;反复叮嘱患者回家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剂量服用药物[6]。(3)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后,可能因身体不适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分析引起负性情绪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就诊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明确原因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和疏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需求[7]。如果患者出现消极、萎靡等情绪,需要多鼓励、支持,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8]。(4)鼻部护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鼻塞的情况,可能造成脑部缺氧,出现头疼等症状,还可能影响夜间睡眠质量。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其鼻腔的情况,如果鼻涕过多引起鼻塞,要指导患者清理鼻内的分泌物;如果鼻部的分泌物已经干硬,可以使用温开水浸润;如果患者鼻塞比较严重,影响睡眠,需要告知患者在睡前将2~3滴麻黄碱滴入鼻内[9],可以收缩鼻腔内部的黏膜、血管。(5)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的饮食偏好,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的摄入,建议少食多餐,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建议选择流食或者半流食;如果患者由于食欲不振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可以静脉注射营养剂[10]。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2)临床症状积分。于护理前、随访3 d后观察2组患者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的积分情况,并比较所得结果。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2分,中度症状为4分,重度症状为6分。(3)舒适度。于护理前、护理3 d后采用GCQ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舒适度。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舒适度越高。(4)负性情绪。于护理前1天、护理结束后次日,采用SDS量表和SAS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5)护理满意率。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评分范围0~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比较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同组护理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2组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GCQ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见表5。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于人体的鼻咽部受到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致病菌的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常通过口鼻、粉尘等传播。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11],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开展治疗。但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因身体的不适易影响心理状态,导致患者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影响疾病的康复速度,因此需要配合护理措施以加速患者康复[12]。常规护理多为医生、护理人员交代服药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但患者离开医院后的依从性比较低,影响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故临床需要探究效果更好的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和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护理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升(P<0.05)。由此提示,应用个性化护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更快的康复,大幅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注重护理的针对性、人性化。个性化护理从观察病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鼻部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展开,其中观察病情能为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个性化的护理;基础护理则能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明显缩短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提高症状的改善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实施疏导,能极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配合度;鼻部护理能及时清除鼻内的分泌物,对恢复鼻腔的通畅、提高舒适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饮食护理则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了足够的营养,能有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康复[1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地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春秀.中医情志护理在门诊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130-131.

[2] 陈淑玲.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2):140-141.

[3] 任白悦,邓旭.个性化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7):2610-2612.

[4] 张广超,苟丽,张汛滔,等.并轨联动护理干预方案配合家属参与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129-132.

[5] 张晓冬,张晶.个性化护理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3):139-140,138.

[6] 潘光阳.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4):199-201.

[7] 游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3):146-147,150.

[8] 孔爱华,吕菁.个性化护理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4):139-140.

[9] 张晓冬,张晶.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4):167-168,163.

[10] 徐文凤,杨慧洁.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5):184-186.

[11] 张红霞,陈雪.个性化护理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5):212-214.

[12] 王明茗.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5):43-45.

[13] 吕桂芬.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对咳嗽和咽喉肿痛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4):153-155.

[14] 蔺瑞敏,杨秀丽,王惠.心理护理干预对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9):134-136.

[15] 郭文丽,付晓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3):168-170.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上呼吸道感染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用药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5期)2017-02-23 14:12:28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及推广价值
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6:00
时间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内分泌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1:17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中治疗及护理效果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7:38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