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能力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胡威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

9月—2022年9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比较2组自我效能感测试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74,GQOL-74)评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对疾病控制能力的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GQOL-74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对疾病的控制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 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慢性胃炎;疾病控制能力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067-04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以反酸、上腹部疼痛、嗳气为主要临床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慢性胃炎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且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治疗依从性受影响,不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因此,为促进患者康复,减小疾病因素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目前临床常用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只重视病情监护,护理过程中患者参与度不高,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以现代心理学为依据,可帮助患者调整自我认知,促使患者自觉配合临床干预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整体护理质量较高[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樟树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探讨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

14例;年龄24~65岁,平均(46.51±5.14)岁;病程病程1~9年,平均(4.48±1.74)年。研究组男性

19 例,女性16例;年龄26~63岁,平均(47.21±5.32)岁;病程1~11年,平均(4.65±1.78)年。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症状符合《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中慢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无胃肠疾病手术史;认知、沟通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疾病;伴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肢体功能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三联或四联治疗,禁烟忌酒,注意饮食。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建立病历档案,根据医嘱开展用药指导,加强病情看护,定期巡视病房,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疾病基本知识,开展健康宣教。重视病房卫生条件维护,定期消毒,确保空气流通。关注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明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向医师汇报。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1)组建小组。建立个性化叙事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为5~6名护士。根据患者临床资料、病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开展心理学培训,确保组员掌握叙事护理技巧。同时,每周安排2~3次叙事护理,每次护理持续时间为35~40 min。(2)性格评估。护士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学历、生活经历等,采用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沟通,以了解其性格特征,其间可引导患者谈论感兴趣的事物,由相关人员记录谈论内容,以期为叙事护理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支持。(3)叙事引导。结合心理、性格特点引导患者诉说内心真实想法、宣泄苦闷情绪,护士需要耐心倾听,及时回应,帮助患者解答困惑,同时采用口头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者开展疾病、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积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关怀,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4)解构叙事内容。在叙事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叙事中的重点内容,明确其中的积极信息并加以利用,协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对于叙事中的消极信息,应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出现消极信息的影响因素,开展正向反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护理工作。(5)叙事反馈。筛选、凝练叙事过程中的积极内容,制作PPT向患者介绍护理技巧、宣传健康知识,对叙事进行反馈。同时,利用技巧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对叙事的认知,确保患者能正确对待叙事护理工作,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规范行为活动。此外,需要与患者家属联系,嘱咐患者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增加日常陪伴,确保亲情支持,减轻治疗期间的负担。(6)深度干预。每周开展1次深度交谈,引导患者主动表达感受,以明确患者的思想状况,强化健康指导,纠正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错误认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

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前、护理2周后的各指标变化。(1)GSES量表评分。GSES量表由10个评分项目组成,各项目分4级评分(1~4分),总分为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越佳[4]。(2)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2组对药物知识、预防措施、保健知识、饮食知识和疾病原因的掌握情况,各项满分均为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5]。(3)疾病控制能力。对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评分,各项内容分值设定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越佳[6]。(4)GQOL-74量表评分。GQOL-74量表中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GSES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GSES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2.2 2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研究组药物知识、预防措施、保健知识、饮食知识和疾病原因各项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2组疾病控制能力对比

研究组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情绪管理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3。

2.4 2组GQOL-74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病程通常较长,且迁延难愈,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治疗依从性下降。同时,慢性胃炎患者缺乏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其自我认识、行为不规范,疾病控制情况不佳。常规护理以病情监护、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缺乏对患者心理的关注,未能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应用价值不理想。个性化叙事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引导患者进行叙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对病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GSES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提示采用个性化叙事护理可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在个性化叙事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在护士的引导下讲述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护士作为倾听者可对患者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解构积极、消极部分,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调整认知,为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提供积极助力。在个性化叙事护理中,护士能以患者性格、学历等为依据采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沟通,拉近护患间的距离,让患者在谈话中释放情绪,缓解消极情绪,重新建立康复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8]。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优化可确保患者自主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药物知识、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个性化叙事护理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因为个性化叙事护理中包含深度干预环节,有助于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从而纠正错误认知,逐渐帮助患者正确理解相关知识。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开展反馈工作,筛选、凝练叙事过程中的积极内容,以PPT向患者介绍护理技巧、宣传健康知识,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对叙事的认知,有助于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9]。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个性化叙事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科学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可确保干预措施的针对性,能在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整体护理质量较高。护士能够在护理期间换位思考,提供人性化关怀,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认知是规范行为的前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患者规范自身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情绪管理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表示个性化叙事护理能规范患者各方面行为,对疾病控制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在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下,患者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治疗、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度,规范行为活动。护士嘱咐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陪伴,可让患者获得亲情支持,减轻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保持情绪稳定,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控制能力[10]。此外,生活质量同样是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研究组GQOL-74评分明显较常规组更高(P<0.05),表明个性化叙事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该护理模式能兼顾心理支持与正向反馈,通过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不良情绪对治疗进程的影响,病情控制效果较佳,所以可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个性化叙事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能力,减小疾病因素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可作为该疾病的优选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徐婷婷.护理延伸服务对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7):1157-1158.

[2] 多莹.个性化护理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170-171.

[3] 中华医学会.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9):768-775.

[4] 赖珊玲,苏秀萍,陈美琴,等.全方位护理模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3):117-120.

[5] 贺婷婷,彭相颖.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7):167-169.

[6] 姜丽.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262-263.

[7] 谢银芳.个性化叙事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疾病控制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73-175,179.

[8] 郭英.系统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5):123-125.

[9] 王秀铝.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15):185-189.

[10] 何芹,刘良福,王犇.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5):111-113.

(编辑:张兴亚)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蒿芩清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6:48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研究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50例效果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作用探讨
关于对慢性胃炎的护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