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用书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

2024-12-31 00:00:00王立虹樊广明李政莹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国家认同内容分析

【摘 要】少先队活动用书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立足于国家认同教育已有的理论,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分析,发现少先队活动用书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具有占比高、线索明、规律强、用意远、重榜样等特点。据此特点,坚持以儿童为本,提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师资培训,增强组织活动的胜任力;重视活动载体,彰显“一级一特色”的科学性;紧扣主题活动,发掘校内外优质资源;合理使用教材,开发完善课程资源体系,探索利用少先队组织阵地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 国家认同 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2.5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9-09-04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各个领域对国家认同研究的逐步深入,当下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国家认同概念和理论体系。一般认为,“国家认同是一国之民或因对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的共有和分享,或因对制度、法律、政策、领导人等公众权威的认可和接受,由此对国家所产生的归属感、忠诚感以及为之效忠和奉献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向”[1]。少先队组织是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先队实施国家认同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组织基础和实践经验。“儿童在国家记忆的发轫期,少先队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规范的教育对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和价值观教育,形成对国家的初始印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在幼龄群体间的传播。”[2]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活动的队员用书,共16册,包含130个活动,68个主题,供一至八年级少先队员活动使用。由于对少年儿童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场域在学校,因此学校的国家认同教育除了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还可以在少先队教育中开展。少先队教育既有学校规范化教育的特点,又具有红色文化熏陶、政治启蒙教育等方面独特的优势。为探寻少先队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脉络,对少先队活动用书中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内容分析,对教材背后的编排特色与理论进行梳理,力求为具体的少先队教育实践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教材分析的线索:国家认同的理论框架

根据学者的已有研究,国家认同包括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五个方面。高维等人在“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的系列课题研究中,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国家认同类目进行进一步细化,形成了十五个次类目。本文对高维等人的研究进行整合与归纳,形成了少先队活动用书中国家认同内容分析线索,形成了国家认同理论框架,如表1所示。目前对国家认同的研究存在教育学、心理学、新儿童社会学三种取向,由于三种取向均对教材分析有一定启示,因此本研究采用综合三种取向的态度,以前辈学者对国家认同形成的研究框架为线索,对少先队活动用书进行内容分析。从少先队活动用书的活动主题来看,具体涉及国民意识(中国人)、政治主体(党和领导人)、政治规范(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文化层面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的结果:占比高、线索明、规律强、用意远、重榜样

基于高维等人对国家认同框架的梳理,对《少先队活动》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详细的分类与统计。以表1中的理论框架为基本依据,对少先队活动用书中130个活动,68个主题进行甄别,从中筛选出涉及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活动53个,相关主题25个。以年级为单位对内容作进一步统计,得出国家认同内容的主题数量与活动数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国家认同主题教育内容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一)占比高,体现重要价值

从表2可以看出,少先队活动用书中国家认同教育主题数与活动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主题数和活动数多在30%以上,活动数随着主题数的增加而增加。从数量上看,少先队活动用书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占比较高,凸显了国家认同内容对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反映了少先队组织独特的思想意识教育作用,也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政治属性。

(二)线索明,紧抓时间节点

从表3可以看出,国家认同内容在各个年级的分布基本是以时间为线索,一般以该学期的重大节日、国家的各类纪念活动为脉络,如三年级下册(2月至7月在学校学习)的活动主题之一是“学雷锋,做小志愿者”,因为3月5日是雷锋同志纪念日。四年级上册(9月至次年1月在校)中“为祖国喝彩”则是抓住国庆节开展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主题的安排在纵向上是以时间为线索,将学校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与国家或者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紧抓传统节日、国家重大纪念活动等,在恰当的时机和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对少年儿童进行国家认同教育,使少先队活动对少年儿童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影响。

(三)规律强,注重年龄特征

在有关儿童政治社会化阶段的理论中,不少学者认为儿童政治社会化存在年龄差异:以美国学者伊斯顿的理论为例,6~9岁的儿童对国家的认识始于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对政治权威有积极的情感倾向,认为权威高于家庭;9~12岁的儿童通过权威人物来了解政治;12岁以后的儿童在对权威人物寄予情感诉求的同时,能够以整体的眼光看待政治,将权威的政治人物与政治机构联系起来。

国家的概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来阐述,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从一至八年级的少先队活动用书来看,国家认同教育的活动主题从中国娃—习爷爷—红领巾—国旗—学雷锋等,分别对应身份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有具体可感的载体,这样的教学也符合儿童政治化规律。少先队活动用书中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编排,严格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政治社会化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四)用意远,指向全面发展

从整体来看,在少先队活动用书的编排过程中,国家认同内容的呈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向,用意深远,从政治权威人物、政治标识、思想到文化等囊括了国家认同的各个要素。从宏观层面对各类活动名称进行统计,频次从高到低的关键字为“国”(包括祖国6次、中国11次、国防3次、国旗6次,共26次)、“党”(6次)、“红领巾”(5次)。全面又丰富的国家认同的基本知识,穿插于生动有趣的主题活动与课程实践中,兼顾知识积累与行为养成,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五)重榜样,凸显组织属性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儿童性和政治性是少先队组织独有的属性。从文化角度体察国家认同的教育内容,书中活动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均代表社会的主流文化,“其中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是核心,是在精神层面对社会成员发挥指引作用,有助于个体确立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和深厚感情”[3],例如活动用书中“爱祖国,爱解放军”“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进”“学雷锋,做小志愿者”等主题内容,无一不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倾向性,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习榜样人物的精神,建立起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的朴素感情,从而构建起积极的国家认同认知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接受持续且系统的国家认同教育。

三、少先队实施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分析

少先队活动用书的出版,为少先队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国家认同教育在教材中独特地位的凸显,使得我们不得不审视现阶段学校实施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少先队活动用书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为依据,以《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及《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参考》中的具体要求为蓝本,少先队活动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坚持以儿童为本,提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体,以儿童为本是少先队工作的生命线。在少先队活动中贯彻以童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让少先队员亲身参与活动,在具体可感的活动课程中亲自考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国家认同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切身参与、体验、探究,接受不同形式的国家认同教育,通过开展组织生活,少先队员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监督与自我监督。例如通过“我与祖国共奋进”这一主题活动,让队员参与到少先队组织生活中,培养少先队员在组织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进一步上升为对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

关于国家认同的各种知识,零星分布在各个学龄阶段的各科教材中,青少年认知能力有限,且这类知识相对枯燥,因此学生不容易对这类知识进行联结记忆或者自我建构,也不容易主动且持续地受到体系化的教育影响。所以,以少先队为载体构建以儿童为本的国家认同主题活动课程成为关键。除了少先队活动用书中的国家认同知识,课程开发者及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其他学科中此类知识的呈现,以跨学科整合的视角和方法,加强各个学科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有机联系,将少先队活动课程作为整个学校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

(二)加强师资培训,增强组织活动的胜任力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辅导员队伍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育效果。以往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赋予辅导员的权利和创造空间有限,随着少先队活动用书的使用及各种活动指导方法的优化,首先,辅导员需要转变观念,从被动的课程实施者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结合活动用书的各类主题活动,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将活动课程开发和实践推向深处。其次,各级各类少先队组织和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利用各种培训机会,邀请专家团队指导,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重辅导员课程选择、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方面能力的突破,引导辅导员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多采用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透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透过生活场景、实物演示、图像呈现等,还可以透过语言、音乐、表演等方式来创造出不同的情景”[4],加深少先队员对国家认同的情感体验,提升少年儿童的国家认同。

(三)重视活动载体,彰显“一级一特色”的科学性

各级各类少先队的活动方案要紧扣实施的有效性和课程的有效性展开。要想体现有效性就要遵循少年儿童知识、情感、意识的发展规律,以发展规律为基础,选取恰当的活动载体。由《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参考》可知,要分年级划分活动类别,具体划分出详细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建议及评价激励,这就为学校“一级一特色”少先队活动的创建搭建好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分年级划分活动类别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充分挖掘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可根据不同年级利用童谣、动漫、编程等形式,融入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第二,遵循“大主题,小切口”的原则,利用好少先队的常规教育载体,如仪式教育、劳动教育,仪式教育尤其要关注国家认同教育的恰当时机和重要情境,同时可在劳动教育中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或文化的浸润;第三,充分发挥少先队大、中、小队各自的特色,充分下放活动的自主权,为各级少先队组织自主教育创造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保障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场所的广阔性。

(四)紧扣主题活动,发掘校内外优质资源

校内优质资源是适合学生的、可利用的高效资源。例如甘肃省庆阳市庆化学校在“红鹰领航,立德树人”的大思政品牌创建活动中,以党、团、队一体化育人的总体思路,成立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宣讲团,聚焦主题活动的相关要求,开展主题活动、热点活动、亮点活动以及常规活动。这启示我们要利用好校内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的优质资源。

首先,辅导员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有利资源,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其次,学校要积极地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如社区、军队等,建立专门的校外辅导员人才库,吸纳各类专业人员为顾问,为少先队活动课的国家认同教育增添社会资源,以拓宽少先队员国家认同教育的途径。最后,少先队员要走出校门,走出课堂,善于利用学校搭建好的平台,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将已有的理论层面、情感层面的认同切实转化为行为层面的认同。

(五)合理使用教材,开发完善课程资源体系

少先队活动用书的使用理念与课程改革提倡的教材观高度契合,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程,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对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实际的学校教育环境难以完全符合理想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氛围,这启示各级各类少先队组织要正确看待统一出版发行的少先队活动用书,合理使用教材,可适当建立与教材配套且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少先队课程资源体系。一方面,在《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在已有的少先队活动用书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多如辅导员用书、辅助用书、选择用书等多种教材;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学科已有的经验,建立少先队活动课程库、视频库、微课库等多种资源体系,坚持线上线下资源双向流动。

少先队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儿童群团组织,在党、团、队政治培养链条中,少先队处于战略性、基础性、源头性地位。[5]作为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活动课,少先队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6]少先队活动用书的出版和使用标志着少先队活动课程走向正规化、常态化和制度化。要想合理使用少先队活动用书,需要借助少先队的组织属性来探索少先队的国家认同教育,寻求少先队组织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独特的立德树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航,颜小芳.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教育:困境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5(4):5.

[2]李政莹.依托少先队组织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可行性与路径分析[J].中小学德育,2021(4):22-23.

[3]谭铝旦.少先队成立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探讨[J].西部学刊,2021(13):14.

[4]彭永燕.基于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少年儿童国家认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3:96.

[5]宋泽杉.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程培育政治认同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3:58.

[6]唐永鹏.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用书的静态分析及使用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9(18):75.

猜你喜欢
少先队活动国家认同内容分析
战后初期中国留日学生的国家认同
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雏鹰的翅膀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人民论坛(2016年33期)2016-12-27 16:49:27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46:48
论少先队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中的作用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24:40
我国的MOOC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7:09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39:43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分析及评价
新会计(2016年10期)2016-11-09 18: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