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耳鼻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3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lt;0.05)。联合组术后48 h、7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lt;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lt;0.05),联合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lt;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耳鼻喉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耳鼻喉疾病;医护一体化协作;预见性护理;心理状态;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2-0116-03"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6
受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耳鼻喉疾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该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视觉、听觉和嗅觉能力均会下降[1]。手术是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重要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程度,但该方式属于有创治疗,术后易引起局部疼痛水肿、伤口流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故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2]。常规护理主要以医生为主,患者依据医生建议治疗,常处于被动状态,且护理人员没有深度参与,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医护一体化是一种以患者为主体、医护人员紧密协作的新型护理方式,依据医生的治疗方案,护士的护理方案,患者的深度参与,强化三方合作模式[3]。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预判性护理模式,强调基于个人意愿和临床研究数据,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预测患者疾病进展的可能性,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最终目标是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增强疾病康复效果[4]。本研究旨在分析将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耳鼻喉疾病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耳鼻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3.51±3.8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5±1.6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及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33例。联合组男性22例,女性
28例;年龄27~42岁,平均年龄(34.41±3.3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2±1.01)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及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
3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24~43岁;具备手术和麻醉适应证;符合耳鼻喉疾病手术标准。
排除标准:存在听力障碍者;伴有精神疾病史及意识障碍,无法沟通者。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协助医生告知患者需做检查项目,收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2)术中紧密配合主刀医生和麻醉师,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3)术后做好静脉注射、分级护理工作,叮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患者,若有突发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联合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1)术前检查及准备。成立小组、制定方案,成立医护一体化协作小组,由主治医生、科室护士长、病房责任护士组成,由对接护士担任小组长一职,小组人员共同交接班,早晚查房。患者刚入院时,由组长负责登记患者一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电话、病情严重程度等,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和内心状况。护士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和具体案例,列出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小组综合讨论评估病情。结合评估结果,医护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预见护理方案。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避免术前病灶再次感染,如有必要给予抗生素注射加以缓解和预防。健康宣教,缓解情绪,由医护一体化小组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相关培训,注意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采用恰当的方式(比如宣传手册、宣传视频、媒体公众号、一对一指导等)向患者讲述病因、治疗方式、护理方式和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安慰患者,给予患者治疗的希望,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2)术中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护士做好接待工作和查房工作,及时核对患者信息,当麻醉师将麻醉药物注入后,帮助麻醉师为患者进行麻醉维持和麻醉诱导,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跳、脉搏频次、呼吸状况等,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各项指标稳定,以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护士需随时观察患者麻药苏醒过程,防止恢复过程中出现躁动,必要时对患者使用约束带。评估患者疼痛评分,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注意镇痛时间和药物浓度,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术后护理。增加查房频次,保证口腔清洁,鼻腔内无堵塞物质,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记录,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注意锻炼。对于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及时拉起栏杆,并叮嘱患者家属随时注意;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合理规划护理级别,制定翻身频次,及时涂抹药膏,预防长出褥疮;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及时采取静脉营养补充、鼻饲等措施;实时观察患者鼻出血先兆、疼痛并发症、异常心理变化等,预见性判断患者病情走向[5-7]。
1.3 观察指标
干预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心理状态。于入院时和出院前采用SDS量表、SAS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2个量表均含有20个条目,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粗分×1.25得到标准分,总分100分。SDS量表、SAS量表的分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越严重。(2)术后疼痛。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24 h、48 h、
72 h的疼痛程度,选择1条10 cm长的游动标尺,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3)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局部疼痛、感染、术后出血、肿胀等。(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包含环境护理、技术操作、服务态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数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lt;0.05),见表1。
2.2 术后疼痛程度
术后24 h,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48 h、72 h,联合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lt;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常规组的24.00%(Plt;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
联合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lt;0.05),见表4。
3 讨论
耳鼻喉是人体至关重要的感觉器官,无论哪一个部位患病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若护理不当则会引起听力下降、慢性鼻窦炎、术后出血感染等后遗症。预见性护理又称超前护理,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变为“以患者自身情况为中心”,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地展开护理,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8-10]。医护一体化护理强调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为指导,调动医生、护士、患者共同战胜疾病,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lt;0.05);术后48 h、72 h,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lt;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lt;0.05)。联合组环境护理、技术操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lt;0.05)。由此可知,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预见性护理可明显缓解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析可知,常规的护理模式无法做到医生、护士、患者的深度协作,而医护一体化护理不仅加强了医生参与围术期的深度,还增强了护理的针对性,手术医师与责任护士一起制定方案,实施个性化、科学化医治和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实现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共赢”。医护一体化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主要从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健康宣教、疏导不良情绪、实施并发症预防5个方面展开干预[12-13],更加全面、科学。有研究发现,缓解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前依据预见性护理方案展开健康宣教,增强了患者认知度,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供较强预见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依据患者患病部位的不同,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并预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局部疼痛、感染、术后出血、肿胀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14-15]。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协作联合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耳鼻喉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