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的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6月贵航贵阳医院收治的14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应用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观察组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对比2组脑电图异常情况、临床发作检出情况以及诊断评估准确率。结果 2组患者痫样放电率、非特异性异常放电率以及总体异常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临床发作检出率为54.93%,高于对照组的38.03%(Plt;0.05)。观察组诊断评估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针对临床表现复杂、鉴别困难的癫痫患者,可优先考虑选用视频脑电图。对于临床发作时间间隔长的患者,则可以考虑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
【关键词】 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癫痫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2-0058-03"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42.1
癫痫是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短时间内功能异常,在发作期表现为痉挛、抽搐、晕厥、皮肤感觉异常等,在发作间期临床表现完全正常,患者临床表现由于大脑异常放电的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1-3]。常规脑电图检查可以分析患者的脑电图特点,但由于检查时间有限,且癫痫本身具有发病时间短暂且不定时的特点,使该检查具有一定的限制性[4]。动态脑电图可以长时间监测患者的脑电图,记录患者不同生活状态下的脑电图波动情况[5]。视频脑电图可以通过摄像装置记录患者的行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有助于直观判断癫痫的发作性质和发作类型。鉴于此,本研究就动态脑电图及视频脑电图在癫痫患者中的表现特点及其对癫痫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2021年6月贵航贵阳医院收治的14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认定符合癫痫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理解能力正常,可以配合研究;年龄在18周岁以上。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或者恶性肿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传染性疾病;有药物滥用病史。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14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提出的诊断标准[6]选取患者:(1)患者至少发生了2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且发作时间间隔超过24 h;(2)患者发生1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在接下来的10年间,患者癫痫再发的风险同2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的复发风险相当,在60%以上;(3)患者的表现符合癫痫综合征的诊断,虽然只有1次发作,但仍可以诊断为癫痫综合征。
ILAE同时指出一些引起癫痫发作概率增加的证据:患者头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有颅脑结构性损伤;脑电图检查提示脑电波为痫样异常放电;既往曾有颅脑损伤;患者在夜间症状突发。
1.3 方法
对照组在入组后采用康泰动态脑电图仪CMS4100行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检查前,告知患者脑电图检查的意义以及脑电图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因紧张不适影响监测结果。在检查之前确保所有患者均未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采用国际10/20系统标准安放电极片,此前嘱患者清洁头皮,减少电极同头皮间的阻抗。将导电膏涂抹于电极上,将电极固定于左右前额、顶叶、枕叶、颞叶以及耳垂和中央,将双耳垂做为参考电极,将中央中线作为中心,戴上外用弹力帽从而保证电极的稳定性。嘱患者正常活动,记录患者24 h脑电活动。24 h后取下记录卡并进行回放,标记疑似临床发作的波段,记录起止时间。
观察组患者在入组后采用美国凯威多功能脑电图仪Easy Ⅲ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前准备工作及电极放置位置同对照组。采用双极导联记录,在记录过程中,摄像头需对准患者全身,记录患者包括头面部、躯干、四肢在内的全身活动。监测过程应包括至少1次完整的睡眠,且患者家属需陪伴在患者身边。监测结束后打开存储于计算机硬盘中的视频及脑电波信息进行分析。
在2组患者检查期间,可采用诱发试验来诱导癫痫的发作,提高癫痫的检出率。诱发试验包括以下3种方法:(1)过度换气。嘱患者取仰卧位,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呼吸频率大概为20次/min,持续3 min。在此期间,如果患者不能把握好呼吸频率,医务人员可适当提醒患者,此后至少记录3 min患者闭眼状态下的脑电图。(2)睁闭眼试验。在保证室内环境安静、光线适宜的情况下,嘱患者闭眼10 s,此后睁眼5 s,连续进行5次,将睁眼与闭眼的瞬目伪差作为参考点。(3)间断闪光刺激试验。在患者过度换气之前睁闭眼试验之后进行。使室内处于昏暗的环境,嘱患者取平卧位,微闭眼,将闪光器放置在患者眼前,使闪光器与患者鼻根的距离保持在30 cm左右,应用不同的光刺激频率对患者进行刺激,可选用递增式,观察此时脑电图上的波形。当患者发生光阵发性反应时需要立刻停止该试验。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均由包含神经内科和神经电生理科在内的2名医师共同诊断,就异常脑电图表现的发生背景、患者在睡眠期以及清醒期的痫样放电情况、所搜集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1.4 观察指标
1.4.1 脑电图异常情况
统计2组患者痫样放电、非特异性异常以及总体异常情况。当患者脑电活动表现为高度失律、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发作性高幅慢波时被认为是痫样放电。非特异性异常放电指的是患者脑电活动表现为缺少睡眠纺锤波、低幅、低电压、双侧波幅不对称超过50%、极度纺锤波等。以上2种异常情况的总和即为总体异常情况。
1.4.2 诊断价值分析
记录不同检测方法评估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分为以下4种:检测结果差但是预后较好,为假阳性;检测结果和预后均较差,为真阳性;检测结果好但是预后差,为假阴性;检测结果及预后都优,为真阴性[6]。
1.4.3 临床发作检出情况
记录2组患者在应用脑电图监测过程中临床发作情况[6]。临床发作检出率=同步临床症状例数/该组患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对比
2组患者痫样放电率、非特异性异常放电率以及总体异常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2。
2.2 2组患者诊断评估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诊断评估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lt;0.05),见表3。
2.3 2组患者临床发作检出情况对比
观察组临床发作检出率为54.93%,高于对照组的38.03%(Plt;0.05),见表4。
3 讨论
癫痫是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以刻板的行为变化为特征,其发病率为61/100 000。在不同国家中,该病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发达国家癫痫发病率较发展中国家低。目前临床认为癫痫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神经递质和突触的传递异常、基因突变、免疫学异常均可参与癫痫的发生。作为临床常见的颅脑疾病,癫痫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未经特殊医疗干预也可恢复正常。癫痫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的特点。在发作间期,患者可无明显异常。在发作期,患者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反复发作。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由于患者本人常伴有意识障碍,无法对自身状态进行判断,发作期间常缺乏目击者,发病期间具体状况无法客观呈现给临床医师,增加了临床诊断工作的难度,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导致癫痫与心因性非癫痫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突发性疾病鉴别困难。寻求一种可以对癫痫患者进行客观诊断和评估的检查手段尤为重要。
脑电图可以利用头皮电极记录脑电活动。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的重要工具。目前临床尚没有某一种检查手段可以替代脑电图检查。常规脑电图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录患者的脑电活动,具有耗时短、价格低、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由于其他颅脑疾病,如睡眠障碍、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也会引发大脑电活动的异常,且癫痫本身发病时间无明显规律,常规脑电图检查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7]。动态脑电图可以通过延长记录时间来增加发现痫样放电以及临床发作的频率[8]。视频脑电图可通过数码摄像装置在获取患者脑电活动的同时,得到患者的图像资料,使临床医师获得患者的多重资料,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9]。大量证据表明[10],动态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均较常规脑电图检查对患者的诊断意义更大。然而,有关动态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就其在癫痫患者中的作用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痫样放电率、非特异性异常放电率以及总体异常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临床发作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lt;0.05)。上述结果提示动态脑电图及视频脑电图在记录脑电活动上具有相同的优势,然而视频脑电图更有助于医务人员判断患者是否临床发作癫痫。梁新宜等[11]指出,动态脑电图本身具有一些不足,其记录常受到包括静电、动作伪差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动态脑电图检查缺乏录像资料,其对于临床发作以及发作类型的判断往往会依赖于目击者的口述;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往往是患者家属,但家属并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导致依靠口述内容对患者的判断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视频脑电图可以通过医师的监护识别伪差,从而保证所获取图像的质量。视频脑电图具有传统脑电图机的调节功能,又具备棘波自动识别、三维脑电地形图以及功率谱分析等功能,可通过精准分析脑电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判断癫痫发作的性质以及类型提供依据[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诊断评估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lt;0.05),提示视频脑电图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视频脑电图较之动态脑电图在癫痫患者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针对癫痫发作形式复杂、判别困难的患者,可优先考虑选用视频脑电图。针对发作间歇长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动态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