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物质非营养素在晚期肺癌病人癌痛缓解中的研究进展

2024-12-31 00:00:00宋凯李若兰赵奕雯曾婧晖力娜张静杨龙辉韩世范朱瑞芳
护理研究 2024年17期
关键词:药食同源饮食护理中医护理

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 and food homologous non⁃nutrients in relieving cancer pain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patients

Keywords""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diet nursing; lung cancer; cancer pain; mechanism of 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review

摘要" 药食同源物质具有安全性高、副反应小、价格低廉、剂型灵活、功效明确、病人依从度高、可长期服用等优点。基于药食同源理论阐述药食同源物质对晚期肺癌病人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为药食同源物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干预癌痛打开新思路。

关键词" 药食同源;饮食护理;肺癌;癌痛;作用机制;中医护理;综述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7.011

相关研究显示,癌痛作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存在于1/3~2/3的癌症病人中[1]。在晚期癌症病人中,有70%~90%的病人会经历疼痛[2]。2002年,疼痛被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视为独立的疾病进行诊疗。在癌症病人中,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处理肺癌引起的疼痛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处理肺癌引发疼痛的主要方法是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3],然而,病人及其家属对其潜在成瘾性和副作用感到担忧,且对临床镇痛治疗的效果不太满意。我国药食同源的历史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太素》中曾有记载:“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4]。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重点支持果品、蔬菜、茶叶、菌类和中药材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药食同源的加工食品”[5]。“药食同源”成分表现出良好的免疫调控能力,能够调节多种肿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于增强综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有重要作用[6],且具有安全性高、副反应小、病人依从性高的特点,因此,其对于缓解晚期肺癌病人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1" 肺癌疼痛概述

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2种主要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病例的80%~85%,其中包括腺癌、鳞癌等亚型,而其余则为小细胞肺癌。晚期肺癌是指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在第8版癌症分期中修订的肺癌TNM分类中分期为ⅢB~Ⅳ期,已经扩散到纵隔、肺门区域,或者涉及纵隔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7]。疼痛是癌症重要的症状之一,癌痛主要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产生的部分原因是由癌细胞转移或压迫导致的[8]。谭明亮等[9]的研究将癌痛的病因归结为肿瘤及相关组织分泌物的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以及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所诱发的影响等方面。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则会加速肿瘤的发展,降低病人的免疫力。

2" 肺癌疼痛的防治现状

当前,针对晚期肺癌病人所承受的癌性疼痛,国内医疗领域普遍采取的干预策略可细化为两大类别:一是依托药物实施的镇痛疗法,对于晚期肺癌引起的疼痛的药物干预,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疗法”和“五项给药原则”,以实现个性化、有效的疼痛控制;二是非药物性镇痛管理,涵盖物理治疗、中医诊疗、介入性治疗手段、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社会心理辅助疗法等多元方法,能够作为药物镇痛的有效补充,协同作用以进一步缓解晚期肺癌病人的疼痛体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与病人的生活质量[10]。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普遍采用的非药物性镇痛策略涵盖音乐疗法、注意力分散技术以及意象引导疗法等多种手段。关于饮食干预策略,其核心主要聚焦于强化营养摄入与促进体重增长。目前已有研究团队从丰富的植物资源及药用、食用蘑菇中提炼出天然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被视作潜在的抗癌药物候选物,在临床实践中,这些天然产物被尝试与经典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为癌症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创新开辟了新方向[11]。但针对晚期肺癌病人的癌痛舒缓性饮食还有待推广。国外学者则认为,在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阶梯镇痛法”的基础上,若有顽固性疼痛的情况出现,应考虑其他方法,如区域麻醉、神经调控、神经消融技术和替代给药系统等。为了更好地缓解疼痛,应考虑并适当应用辅助镇痛药(即神经性疼痛)、支持性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放疗和侵入性操作(神经阻滞和神经溶解阻滞)等非药物措施[12]。使用生物活性营养补充剂进行饮食干预,结合经典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可以使病人更好地应对化疗引起的免疫代谢不适,成为一种有前途的策略,体现了饮食干预的积极作用[13]。

3" 药食同源物质非营养素缓解肺癌癌痛的作用机制

与晚期肺癌癌痛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营养及膳食、免疫状态、肺部慢性炎症等。其中,饮食和代谢因素不可忽视。“药食同源”物质同时包含食品与药物的双重特质,它们既是日常饮食的组成部分,也具备药用价值,能有效预防并治疗某些疾病。此类物质源自国家严格界定的中药材标准范畴,并需历经详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流程,确保长期、适量摄入对人体不构成健康风险。这些评估合格的动植物部分被认定为安全、可食用的药食两用资源[14]。在食物构成中,除却公认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外,尚存在一类被集体命名为非营养性成分的特殊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多糖[15]、皂苷[16]、黄酮类化合物[17]及生物碱[18]等。食物的疾病治疗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这些非营养性成分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现有研究充分揭示,经由膳食调控手段,天然来源的非营养性成分能够依托多元化的作用路径与靶点,有效实现抗肿瘤效应,在肿瘤疾病的全面管理策略及药物治疗体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辅助地位[19]。

3.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

肿瘤的增值和生长会对组织产生压迫,从而引发疼痛,而药食同源物质可以抑制肺癌癌细胞的增殖,从而减轻晚期肺癌病人的疼痛。在药食同源物质的生物活性成分中,蕴含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其通过精准作用于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调控酶——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能够有效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紊乱,促使细胞周期停滞,并显著干扰葡萄糖代谢中的糖酵解流程。这一系列作用机制共同遏制了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能力,同时抑制了其迁移与侵袭行为[20]。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领域内,Ibrahim等[21]成功自山竹壳中分离并鉴定出2种氧杂蒽酮衍生物,分别为藤黄酮B与藤黄酮C。体外实验平台评估显示,这2种化合物对A549肺癌细胞系展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具体表现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达到了3.91 μmol/L。Mohamed等[22]则聚焦于2种新发现的苯甲酮类化合物以及2种二氢黄烷醇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特别是它们对A549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其中,一种苯甲酮类化合物——2,4,6,3',4',6'⁃六羟基二苯甲酮,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细胞毒性,其对A549细胞的IC50值低至1.4 μmol/L。以上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展现出对肺癌肿瘤细胞的有效抑制效能。在多糖类化合物的研究领域内,Zhang等[23]揭示了灵芝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显著激活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脾源性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过程,进而触发大量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此外,该多糖还展现出增强巨噬细胞介导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毒性的能力,有效抑制了体内肿瘤的生长。赵喆等[24]的研究则聚焦于秦艽多糖,发现该多糖通过精密调控STMN1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3.2 抗炎镇痛

炎症是机体响应无菌性损害(如细胞凋亡)或感染性细胞损伤的复杂生理反应环节之一,其特性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25]。炎症是造成肺癌癌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小鼠扭体模型皮下注射20~80 mg/kg的银杏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扭体反应频率,且此效应展现出剂量依赖性增强的趋势。在小鼠热板模型中,无论是通过皮下还是侧脑室途径注射银杏叶总黄酮,均能有效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的舔足潜伏期,这一发现提示银杏叶总黄酮具备显著的镇痛效果,并可能涉及中枢镇痛机制的参与[26]。郭玫等[27]从五脉绿绒蒿中萃取的总生物碱,在给予每千克相当于72 g生药的灌胃剂量后1 h,对醋酸诱导的疼痛模型展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具体表现为扭体反应的抑制率高达33.12%。王芹等[28]则通过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并应用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进行局部给药干预,经对比分析不同组别间的数据,揭示了该纳米制剂在缓解癌痛及保护骨骼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动物实验的结论不能运用于人体中,但其为晚期肺癌病人的癌痛干预提供了新思路。临床试验发现,药食同源物质中非营养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王天星[29]的研究通过评估代代花中的高圣草素对炎症细胞处理后白介素(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其能有效遏制这2种关键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调控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实现抗炎效果。当归则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特别是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炎症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与基因表达,减少TNF⁃α、IL⁃6、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及IL⁃1β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维护宿主免疫系统的敏锐反应,实现其抗炎功能。同时,当归的镇痛特性被归因于对体内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等疼痛诱导物质的释放抑制,或阻断疼痛信号在级联反应中的放大传递[30]。李伟等[31]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苷元在抑制炎症介质NO及多种促炎细胞因子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100 g/mL浓度下,对NO的抑制效率高达80.65%,且对TNF⁃α、IL⁃1及IL⁃6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75.94%、78.52%和85.84%[31]。Lin等[32]的研究揭示了蒌叶根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羟基胡椒酚二聚体与羟基胡椒酚在抗炎领域的潜力,这些化合物显著抑制了人体中性粒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生成及弹性蛋白酶的释放,为抗炎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药食同源物质中的非营养素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起到抗癌镇痛的作用。

3.3 增强免疫

药食同源物质中的非营养素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其可以提高放化疗引起不适症状的疼痛阈值。莼菜杂多糖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其显著特点是能够激发巨噬细胞的吞噬效能,并伴随脾脏重量增加,进一步巩固了免疫系统的整体效能。同时,多种来源的多糖,诸如薏苡仁、大蒜及萝卜等提取物,分别展现出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功能各具特色的增强效应,这些作用共同促进了机体细胞免疫的提升。药理学研究表明,茶多糖能够有效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在强化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九里香多糖与蛋白多糖不仅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上表现突出,还具备对抗内外环境损伤的保护与修复能力,以及显著的抗凝血效果[33]。另一方面,苦参素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其多功能性,除了作为抗肿瘤药物外,当与放疗或化疗联合应用时,苦参素还能显著提升肿瘤细胞对治疗的响应度,并有效缓解放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如疲劳感、疼痛感、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从而改善病人的治疗体验与预后效果[34]。

3.4 其他

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是引发癌痛的重要因素。ADR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全身不适、乏力、四肢酸痛等[35]。对于ADR的治疗和干预,药食同源物质中的非营养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药食同源物质中的桔梗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类等多种成分,有止咳祛痰、镇痛抗炎等作用[36],可缓解肺癌晚期由于放化疗引起的不适。王亚芳等[37]的研究通过构建动物模型,验证了桔梗中的熊果苷在镇咳方面的显著效果,在50~200 mg/kg的剂量范围内展现出强效镇咳作用,且50 mg/kg剂量下的效果与枸橼酸喷托维林相当,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陈瑶等[38]的研究发现,罗汉果中的罗汉果甜苷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包括正常及便秘模型小鼠)的粪便含水量和排便次数,有效促进肠蠕动,并显著缩短便秘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证明了其润肠通便的积极作用。Long等[39]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调节胃泌素水平,保护胃酸诱导的胃肠道损伤,减轻放化疗后的胃部不适症状。金来润等[40]的Meta分析通过对91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强调了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相比单纯化疗在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包括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优越性。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也为药食同源物质在ADR干预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小结

综上所述,肺癌癌痛无疑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药食同源物质中的非营养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抗炎镇痛、增强免疫缓解放化疗引起的不适症状,进而缓解晚期肺癌病人的癌痛症状,且具有安全性高、副反应小、功效明确、病人依从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与镇痛类药物联合使用。但目前我国药食同源物质中的非营养素缓解癌痛的临床试验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仍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VAN DEN BEUKEN E M H,DE RIJKE J M,KESSELS A G,et al.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J].Annals of Oncology,2007,18(9):1437-1449.

[2]" WILSON K G,CHOCHINOV H M,ALLARD P,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in in the Canadian National Palliative Care Survey[J].Pain Research amp; Management,2009,14(5):365-3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1):31-38.

[4]" 王洪图,李云.黄帝内经太素(修订版)[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1.

[5]nbsp; 岳建华.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中国食品》杂志专访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杨锐[J].中国食品,2020(16):16-19.

[6]" 魏智民.癌症患者“药食同源”营养品功效的免疫机制探讨及短期生活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

[7]" GOLDSTRAW P,CHANSKY K,CROWLEY J,et al.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J].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16,11(1):39-51.

[8]" 林明奎.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肺癌疼痛患者中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65-67.

[9]" 谭明亮,程成,王春梅,等.癌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2022,12(1):6-11.

[10]" 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2):1585-1587.

[11]" AKBAR H.香菇C91-3蛋白Latcripin-5诱导肝癌和肺癌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2.

[12]" PEETERS-ASDOURIAN C,MASSARD G,RANA P H,et al.Pain control in thoracic oncology[J].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7,50(3):1700611.

[13]" TORRICELLI P,ANTONELLI F,FERORELLI P,et al.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 prevents weight loss and reduces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J].Amino Acids,2020,52(3):445-451.

[14]" 唐雪阳,谢果珍,周融融,等.药食同源的发展与应用概况[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9):1428-1433.

[15]" XU J Q,ZHANG J L,SANG Y M,et al.Polysaccharides from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 materials:a review on their extraction,purification,structure,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J].Molecules,2022,27(10):3215.

[16]" XUE Z W,CAO Z,JIN M,et al.New steroid saponins from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yam and their medicinal use against I/R via anti-inflammatory effect[J].Food amp; Function,2021,12(18):8314-8325.

[17]" LU Q X,LI R,YANG Y X,et al.Ingredients with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from medicine food homology plants[J].Food Chemistry,2022,368:130610.

[18]" XIA X Y,XIAO J.Natural ingredients from medicine food homology as chemopreventive reagents agains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homoeostasis[J].Molecules,2021,26(22):6934.

[19]" 朱瑞芳,李若兰,吕亚茹,等.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的非营养素防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食疗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16):2915-2921.

[20]" 杨晨宇,尚新悦,姚国栋.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PKM2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2,53(2):590-598.

[21]" IBRAHIM S R M,ABDALLAH H M,EL-HALAWANY A M,et al.Garcixanthones B and C,new xanthones from the pericarps of Garcinia mangostana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y[J].Phytochemistry Letters,2018,25:12-16.

[22]" MOHAMED G A,IBRAHIM S R M.New benzophenones and a dihydroflavanonol from Garcinia mangostana pericarps and their antioxidant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J].Phytochemistry Letters,2020,39:43-48.

[23]" ZHANG J S,TANG Q J,ZHOU C Y,et al.GLIS,a bioactive proteoglycan fraction from Ganoderma lucidum,displays anti-tumour activity by increasing both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J].Life Sciences,2010,87(19/20/21/22):628-637.

[24]" 赵喆,陈海洋,苏鹏 .秦艽多糖通过调控 STMN1表达影响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J].中国药师,2021,24(7):276-281.

[25]" TANIGUCHI K,WU L W,GRIVENNIKOV S I,et al.A gp130-Src-YAP module links inflammation to epithelial regeneration[J].Nature,2015,519(7541):57-62.

[26]" 陈志武,方明,马传庚,等.银杏叶总黄酮的镇痛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1):15.

[27]" 郭玫,张扬,王志旺,等.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和总生物碱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2):31-32.

[28]" 王芹,王胜飞,张永太,等.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对Walker256骨癌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1):62-66.

[29]" 王天星.代代花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活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30]" 王凤龙,刘员,张来宾,等.当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5):197-209.

[31]" 李伟,杜洁,张小英,等.不同来源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苷元成分分析及抗炎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35(5):52-58.

[32]" LIN C F,HWANG T L,CHIEN C C,et al.A new hydroxychavicol dimer from the roots of piper betle[J].Molecules,2013,18(3):2563-2570.

[33]nbsp; SRIVA R,DINESH K,KULSHRESHTH A.植物中的生物活性多糖[J].药学进展,1991,15(1):35-39.

[34]" 许文婧,周波,高丽萍.苦参素抗肿瘤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7):141-144.

[35]" 瞿美霞,徐金中.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防治[J].医药导报,2010,29(3):394-396.

[36]" 邓亚羚,任洪民,叶先文,等.桔梗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2):190-202.

[37]" 王亚芳,周宇辉,张建军.熊果苷镇咳、祛痰及平喘的药效学研究[J].中草药,2003,34(8):739-741.

[38]" 陈瑶,王永祥,范小兵,等.罗汉果甜苷的润肠通便和抗炎作用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3):202-204.

[39]" LONG L L,WANG J N,CHEN N N,et al.Curcumin ameliorates reserpine-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mucosal lesions through inhibiting IκB-α/NF-κB pathway and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and gastrin in rats[J].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2016,19(6):528-534.

[40]" 金来润,周军,彭辉,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9):968-972.

猜你喜欢
药食同源饮食护理中医护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药食同源知信行及建议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苗膳堂:一张苗家千年秘方和“药食同源”航母
商界(2016年12期)2016-12-06 18:04:2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效果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02:54
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5:15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修改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4:29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4:30
饮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