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异构中探索初高中衔接的有效教学

2024-12-31 00:00:00汤飞凤王祖浩
化学教与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衔接有效教学

摘" 要: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教育的延续性和传承性的要求。同课异构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对四位教师执教的“中和反应”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找实现初高中衔接有效教学的方法,帮助高中化学老师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关键词:同课异构;衔接;有效教学;中和反应

文章编号:

1008-0546(2024)14-0003-05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B

初高中化学教学是两个差异性较大的教学阶段,实现初高中衔接的有效教学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中,专题3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1]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与之相衔接的内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师在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电离平衡等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问题。表1列举了这一主题教学中的内容要求和教学难点。如何解决教学难点实现有效教学,可以从初中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初中新课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划,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内容分布。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整体教学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②内容要求。涉及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本质等化学观念的培养,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科学思维的养成,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③情景素材建议。化学教学情境包罗万象,上至化学史下至生活及生产中的化学。从学业要求来看,包括发现、归纳、演绎等学业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内容、学业要求与高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教学衔接程度很大。为实现初高中衔接的有效教学,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于2024年3月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教学的主题是“中和反应”,活动在初中学校开展,分别由两位初中教师和两位高中教师执教。同课异构是一种教师主导的研究模式。它也是化学教学评比的一种常态做法。[2][3][4][5][6]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四位教师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实现初高中衔接有效教学的方法,帮助高中化学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探索《初中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有效教学的基本类型如图1所示。[7]

一、多维度设定目标,有效引领教学

笔者分别对这四名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初中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一致之处在于均通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从而感知物质之间的反应,且通过数字化的实验从微观角度进行证据推理。不同之处在于A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B教师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初中新课标》中,五分之四的主题内容有对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这主要是因为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在生活及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较高的工业价值。因此,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根据学业质量的要求来设定。高中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一致之处在于均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通过符号表征建立反应模型;均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的价值。不同之处在于C教师在实验设计目标中关注了定量和能量变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如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够适时地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就能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的衔接。

初高中教师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差异在于初中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很好地关注了数字化实验的应用,充分利用数字化实验开展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更关注“宏观—微观—符号”的教学设计,这与高中学业质量要求息息相关。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而在初高中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初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多维度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更好地引领教学。

二、多线路设计活动,精心组织教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8]基于此,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在初高中衔接的教学中四位教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并利用情境教学的。

1. 教学情境设计

笔者分别对这四位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内容、呈现方式、出现时机和课堂效果进行了统计,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两位初中教师一致选用了改良酸性土壤这一情境,这也是《初中新课标》学习主题5“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且两位教师均使用《天工开物》中相关的描述来引出课题,体现了化学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相比而言,B教师的情境引入更为丰满。他先通过数据展示了土壤酸化的现实状况,再引出古籍中的记载,逻辑上更为合理。同时在后续的教学中也通过演示实验模拟了酸性土壤的改良过程,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而A教师对该情境的利用较为单薄,仅用于引出课题以及后续书写方程式,没有做到将化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两位高中教师在创设情境的选择上没有参考《初中新课标》,而是从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学生的接受程度上与土壤酸化的情境不相上下。C教师较好地利用了肿瘤治疗的方法、原理、条件要求,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的原理、能量变化的知识框架进行呈现,但在中和反应的本质、中和反应的应用两处知识呈现上没有对情境进行深度挖掘。D教师选用了松花蛋和醋酸的反应作为情境,醋酸是弱酸,且化学式较复杂,在中学教学中的呈现可能与学生知识掌握的维度不一致。学生如果能在这一情境中积累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点滴,那么该情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数字化实验的加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实验也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位教师在实验部分的教学大体上一致,均采用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两条实验路径,其实验流程概览如图2所示。教师帮助学生在微观上感知和理解中和反应的变化实质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这有利于用符号表征中和反应、高中阶段的能量相关知识的教学。数字化实验的加持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将原来学生难以观察的微观本质具象化,也就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酸碱中和反应突变处的处理上,普通实验不能敏感地捕捉到突变点,而传感器可以同时捕捉温度和pH的突变点,这为高中阶段强酸、弱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学习积累了知识储备,是一种非常好的衔接方式。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阶段,包括呈现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等主要教学行为和一定的辅助教学过程,如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数字化实验技术的应用等。[9]在初高中衔接的教学过程实施中,要兼顾学生、教师、课程、环境取向的有效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智慧。

三、多视角设置问题,科学评价教学

《高中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课堂提问不仅是各个教学环节的牵引器,也是师生交流的润滑剂,更是有效开展化学形成性评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笔者分别对这四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从四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来看,A教师的结构性问题比过程性问题多,学生的互动较少,且问题的设置不是引导性问题,而是需要学生经过一番探究才能回答出来,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细化。B教师与C教师的结构性问题和过程性问题较多,能够很好地开展教学流程,同时能通过每一个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即时诊断。D教师的过程性问题设置较多,但是结构性问题较为单一,在不同任务的切换上显得有些生硬,且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大。

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在初高中衔接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设计更应有意识地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的诊断,增强课堂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分析比较四位教师的课例,可以发现:初中化学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以识记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侧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知;高中化学理论性、系统性增强,多以应用为主,注重学科素养的实践,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为主,侧重对化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二者是否能很好地衔接,关系着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成效。在初高中衔接的内容上,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关注衔接的课程内容要求、多维度设计衔接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精心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评价环节,充分考虑学生在衔接教学过程中的接受程度,科学开展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2]张红俊.同题异授 异中求新——“碳酸钠的性质与用途”案例比较与点评[J].化学教育,2015(5):43-45.

[3]王更飞.“同课异构”促发展[J].化学教学,2012(1):16-18.

[4]孟献华,倪娟.“化学键”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质性比较与建议[J].化学教育,2017(5):33-39.

[5]秦蕾.从同课异构看化学教学设计的效果和发展[J].化学教育,2017(5):40-43.

[6]严西平,武春娟,王伟群.开展同题异构的课堂分析 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J].化学教育,2014(17):24-27.

[7]陈玲玲.有效教学的类型、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9(6):4-7.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9]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衔接有效教学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8:58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木兰诗》中“行”的读音还得商榷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