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努力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该文以贵州省思南县花烛为例展开论述。花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其中以富丽堂皇的龙凤花烛为代表。花烛不仅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味,包装后还可长途运输,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因其制作程序比较繁复而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对思南花烛进行传播与推广,提高花烛知名度,对花烛进行创新与改造,打开并扩宽花烛销路,紧跟时代步伐,让花烛永不没落。
关键词:思南花烛;“互联网+”;活态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中图分类号:G12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058-04
Abstract: Make great efforts to excavate and activ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ake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 empower th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takes flower candle produced in Sinan County and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lower candle is an ancient folk craft represented by the magnificent dragon and Phoenix flower candle. Candle not only burns for a long time, smokeless and tasteless, but also can be transpor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after packaging, which is deeply loved by the majority of consumers. However, because of its complicated production process, it gradually disappeared in people's field of vision.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Internet Plus\", we use Douyin and Kuaishou short videos to spread and promote Sinan candles, improve their popularity, innovate and transform them, open and broaden their sale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Let flowers and candles never fall.
Keywords: Sinan candle; \"Internet Plus\"; living intangible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融合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系统战略工程,其中文化振兴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一直是其发展的基础以及保障,因此乡村文化的传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工艺”和“文旅”双管齐下,勾勒出非遗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许多至关重要、成绩斐然的发展历程。然而任何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像贵州省思南花烛这类知名度并不高的非遗文化。许多非遗文化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受到巨大的冲击,思南花烛也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宣传,加上本身用途的限制,导致其知名度不高、货而不售,没有销售渠道,即便传承人学到技术却不能谋生,导致传承人越来越少。不愿意学技术,不愿意传承文化,于是现有传承人将越来越老龄化,传承动力越来越缺乏,导致传承链将出现断层。针对此类问题,对于思南花烛的推广研究是必要的。
1" 思南花烛研究背景
很久以来,蜡烛就是被歌颂的物品,很多诗人写诗称赞它,它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以及情感寄托。蜡烛是生活用品,更是我们的感情寄托。在乌江旁,至今还有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思南花烛。思南花烛是思南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具有新颖、奇特、艳丽和辉煌的特点,是思南人民节日喜庆、红白喜事的必备饰品和照明工具。201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思南花烛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思南县的花烛文化是非常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其在思南县本地及周围地方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当有喜事时,人们会购买花烛,然后用燃烧花烛的方式来庆祝贺喜。花烛见证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历史。如今,思南人民办喜事的宴席上已经离不开花烛,其已经成为庆祝贺喜的精神象征之物[1]。思南花烛的外观十分漂亮,色彩极其鲜艳,燃烧的味道是温和清香无刺激的,而且燃烧的时间十分持久,性价比极高。花烛制作过程与步骤非常复杂,均为手工制作,先把石蜡融化,用模具将其塑造成花朵,再将花朵黏到烛身才完成了其中的一道工序,而制造出完整的花烛则需要几十道工艺,由此可见花烛手艺的珍贵。
思南花烛的历史悠久,从中甚至可以研究思南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思南人民对花烛十分喜爱,因为花烛承载了许多真挚的感情,比如给家里长辈过寿时,花烛承载的是晚辈对长辈的生日庆祝及一家人美好幸福生活的记录。思南花烛各式各样,拥有着不同的种类,每种花烛都有着不同的感情寄托,都记载着思南人民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意义非凡。花烛艺术传承的基础[2]是对情感的表达,每一个精美的花烛图案都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寄托,它们存在于不同种类的花烛之中,等待着被使用,且花烛的寓意和用途非常广泛,深受思南人民的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课题。思南花烛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其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集雕刻、绘画、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一些艺术学院中思南花烛是民族手工艺课程,也是民族特色课程[3],这对思南花烛的传承有着很好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当地的文化生态发生改变,花烛的手工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4]。近年来,我国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互联网已成为热门话题,该行业持续稳健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更为开阔的视野,更贴合现代潮流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时尚中,衍生出的产品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内涵,才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让不了解非遗文化的人欣赏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5]。如今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经济模式,并且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2 211亿元,也推动市场规模再上一层楼。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崛起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对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重塑、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占比逐年提升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活态非遗文化”不再是梦想。本项目以思南花烛为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各种新媒体、微视频等手段,宣传、储存、研究非遗。通过“互联网+”以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宣传推广思南花烛的非遗文化,通过数字化的平台,打造“活态非遗文化”,激发传承活力,推动文化发展,打造思南花烛旅游衍生品,带动思南旅游文化发展,扩宽思南花烛的用途,使思南花烛走出思南不再受用途限制,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先进技术,促进非遗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同时持续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思南花烛知名度,推动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留下更多传承人,使思南花烛“活”起来,让思南人民“火”起来。
2" 思南花烛现状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2.1" 思南花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思南花烛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思南地区的重要的习俗文化。思南花烛广泛应用于民间民俗生活仪式。花烛文化的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渐渐重视了起来,早在2016年思南花烛就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但目前并没有发现国外研究者对于花烛的研究。
思南花烛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其在当地的婚礼中仍不可或缺。但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传承上呈老龄化趋势,制作人员较少,大部分年轻人对花烛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加上传承方式较为保守,所以普及程度不高。要知道,花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浸染中使文化内涵更加浓厚与多元,例如早期的实用性发展到后期的艺术审美性,花烛的文化都在不断丰富。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而文化振兴是其发展的原动力,是其精神食粮,不可或缺。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将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2.2" 思南花烛发展面临的困境
后备人才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思南县已经变得越来越富裕,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措施,许多年轻人无法正确理解思南花烛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对它的传承和热爱。
随着国家对农村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思南花烛也开始走出自身的发展轨道,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目前,思南花灯的品牌价值仍有待提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一是知名度仅限于本地;二是尚未能够为当地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三是商业化的道路尚未完善[6]。
随着“请灯还愿”的消失,花灯民间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也大幅减少[7]。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的普及,许多人认为“请灯还愿”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表演,因此没有了传统的花烛活动。一些使用花烛的活动在逐渐被忽略,甚至会消失。
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思南花烛产业未能在思南县内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导致外界对它的了解也相当有限。
2.3" 思南花烛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传承思南的传统文化,应该努力组织起一支有活力的队伍,并且充分挖掘其内部的潜力。
将思南花烛文化中心与当地的旅游业紧密结合,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回到家乡,推动思南花烛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其研究团队得到更大的发展。
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推进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实施。第一,各部门要充分考虑到非遗文化民间艺术产业的特殊性,加强支持和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积极投身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中。
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示思南花灯的传统文化,并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如抖音、快手和网络直播,来提升其知名度,让思南花烛更加有吸引力。
构建思南花烛旅游,既要维护传统文化,也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有效的开发[8],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宣传,将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新闻、广告等媒体,尽快发布新闻,并不断提高对花烛的关注度,以便与外界保持联系。
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断发扬和继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而奋斗。在宣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本土的宣传渠道,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平台,最好扩大与快递业相结合的平台。
3" “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模式
由图1可知,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现了许多的娱乐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皮皮虾、腾讯微视、西瓜视频和哔哩哔哩等。短视频的用户也日益增加,我们可以将这些平台当作宣传思南花烛的媒介,定期拍摄思南花烛的宣传纪录片发布到新媒体网络平台上。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抖音,它拥有的注册用户高达13.5亿人,其次是快手,拥有的用户大约有6亿人, 哔哩哔哩的用户量仅次于快手,微博拥有超过5亿人的用户。其他各个短视频平台也都拥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客户群[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的深入,互联网经济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下,各种在线交易、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及共享经济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线上交易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购物,通过网络实现购物、支付和交易。因此,可以联合一些网上婚纱小店,进行消费连动,例如如果进店消费的话,可以用几块钱兑换到一些小蜡烛,随后便可联系思南花烛制作坊制作一些小样。
短视频的用户量、使用频率都相对较高,若将宣传纪录片发布到这2个平台,宣传效果将会很好,思南花烛的知名度也会大幅度上升。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推广实例
4.1" 打造品牌,持续发展
坚持产品耐高温(可达80 ℃),无味且高质量,消除消费者顾虑,全力打造思南花烛品牌。增加多个以新媒介为载体的网络交易方式,扩大销售市场,提高知名度。在交易过程中对于客户反馈的各种问题和提出的各种意见,将持续跟进解决,并采取合理的建议,争取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4.2" 通过互联网手段,加大对思南花烛的宣传力度
线上,将拍摄思南花烛生产过程以及加工过程等纪录片,定期发送到短视频平台上以及微信公众号上。线下,利用假期的时间制作小型花烛当作纪念品免费赠送来思南旅游的游客,借此宣传思南花烛以及邀请游客关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在短时间内短视频的粉丝数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使得思南花烛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让“去思南旅游必买花烛纪念品”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做到让思南花烛“活起来”。过节时,还会设置思南花烛展览会,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的衍生产品制作教学、宣传及售卖。把制作的多元化产品的过程及花烛使用在不同场景时,用视频记录下来,配上对其意义的介绍,通过互联网提升其知名度。
4.3" 拓宽思南花烛用途,提升其经济价值
思南花烛之所以知名度不高,其原因之一是其用途有限,只在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时人们才会想起它。若将其用途拓宽,则需求会增加,销量会增大,知名度得到提升,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图2所示。在保留思南花烛传统做法的同时,与时俱进,做相应的改变。比如扩大使用范围,用花烛制作成头饰,手饰和耳环等,使其作为网红拍照打卡标志物;或做成记录思南发展史的套装纪念品,达到宣传思南花烛工艺品和花烛跟思南相关历史的变化情况。
4.4" 将思南花烛融进思南旅游,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以非遗为中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是加强乡村非遗文化保护利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10]。将思南花烛融进思南旅游,在当地设置具有思南花烛特色文化的旅游景点,利用互联网推广出去,鼓励游客来当地旅游,亲自学习体会思南花烛的独特魅力,将思南花烛制作成旅游衍生品,通过游客将其推广给更多人,从而留住客人,留住传承人,让思南花烛的血脉得以赓续。在开展传统手工艺品思南花烛制作等活动时,可以吸引游客来到乡村地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同时通过对思南“特产”——思南花烛的宣传可以加深群众对思南的印象,促使思南的旅游景点例如九天温泉、思南古城、思南石林景区等走出思南、走出贵州,渐渐被大众熟知和喜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南人民可以“火起来”,从而提升思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促进思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思南人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5"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是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动力,若能和乡村经济同步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碰撞与融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的联系,就能真正实现“活态非遗文化”。通过互联网手段,基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方式可以宣传思南花烛和民族风俗,同时宣传独具特色的思南花烛构型,扩大思南花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农民文化认同,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为保障制作花烛技术流传下去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在提高思南县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在传承好思南花烛手工艺技术的同时,把思南花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大力推动其产业不断壮大,扩大思南花烛的知名度,从而培育壮大主体,强化示范带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生活更富裕和幸福、乡村更美丽。
参考文献:
[1] 佟兆岁.物与人观:非遗思南花烛与思南人的生命历程[J].中国民族博览,2022(9):63-65,190.
[2] 张少涛,杨玉山.思南花烛艺术的情感探究[J].艺术科技,2016,29(9):147.
[3] 张少涛.浅析民族手工艺课程在高校设计教学中的改革与发展——以思南花烛为例[J].大众文艺,2018(16):189.
[4] 徐琪.贵州思南花烛的技艺变迁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19.
[5] 徐志超,郭友南,彭润润,等.非遗与时尚的碰撞——以嘉兴龙凤花烛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6):109-111.
[6] 胡玉平,张卫玲,张田田.贵州思南花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风景名胜,2021(1):11.
[7] 徐强,杨红梅.地方民间传统文化与保护研究——以贵州思南县土家花灯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5(1):66-69.
[8] 杨红梅,杨经华.西南少数民族祭桥文化探析——以黔东南寨头苗寨祭桥节为个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5):70-73.
[9] 十大短视频平台排行榜(短视频平台有哪些)[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700008456568001amp;wfr=spideramp;for=pc.
[10] 刘忠斌.加强乡村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N].新华日报,2022-03-09.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202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42234102,项目主持人为龙小雪)
*通信作者:韩宝银(198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