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村精准脱贫实践与策略研究

2024-12-31 00:00:00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SWOT分析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孜(198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20028/j.zhnydk.2024.07.031

摘" 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恰尔隆乡托依鲁布隆村在党的精准扶贫优惠政策下,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山区村完成整村易地搬迁,搬迁后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基础、配套基础农业设施为依托,通过“十户联牧”持续发展畜牧业,通过转移就业“快速增收”的脱贫之路,实现从牧区到城区再到产城融合新区,从牧民到居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该文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托依鲁布隆村精准脱贫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并对脱贫后续巩固提升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整体搬迁;精准脱贫;SWOT分析;巩固提升;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7-0127-04

Abstract: Tuoyilubulong Village, Qia'erlong Township, Aketao County in Kizilsu Kirg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was, under the Party'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relocated from mountain villages of remot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bad natural surroundings and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After the relocation, the whole village relied 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nd supportive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and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s of pasto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and then to new production-urban integrationareas and of herdsmen to residents and then to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b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oint animal husbandry by ten households\" and by transferring employment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take the road of \"rapid increase in income\".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in the practic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uoyilubulong Village and analyzes the follow-up measures for consolid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 overall reloc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WOT analysis; consolidation and promo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定为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2]。

根据区域贫困实际,结合脱贫攻坚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在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的基础上,新疆增加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制定了“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为一体的扶贫措施并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本文从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村之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托依鲁布隆村精准脱贫实践成果出发,分析了目前精准扶贫巩固提升工作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旨在为整体搬迁地区后续巩固事业提供思考路径和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托依鲁布隆村隶属于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原位于乡政府西南部150 km处,距离阿克陶县365 km,平均海拔2 802 m,总面积337 km2,耕地面积433.2亩(1亩约等于667 m2),人均耕地面积0.4亩;草场面积17.7万亩,人均草场面积167.46亩,牲畜存栏10 462头(只),出栏5 000头(只),人均占有10.52头(只);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7 919.74元。托依鲁布隆村2014年识别为贫困村,2017年识别为深度贫困村,主要致贫原因有地理位置偏僻,难以形成便利的发展环境、贫困人口分布广,边远贫困山区多,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自然灾害频发,人居环境恶劣、人均耕地少,牧业经济传统单一,农民增收乏力。全村建档立卡户为216户900人,其中因缺土地致贫的为93户占比43%、缺技术致贫的为35户占比16%、因灾致贫的为25户占比12%、缺资金致贫的为20户占比9%、因残致贫的为17户占比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的为15户占比7%、因病致贫的为8户占比4%和因学致贫的为3户占比1%(图1)。2019年8月托依鲁布隆村搬迁至阿克陶县昆仑佳苑,距离阿克陶县8 km,当前贫困发生率为0.0%,已经在2020年10月脱贫退出。

图1" 建档立卡户致贫原因分布图

2" 托依鲁布隆村精准扶贫成效

2013年底,托依鲁布隆村农业户籍人口219户99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户652人,初次识别贫困发生率65.46%。2014年实现脱贫3户13人,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8户36人,2017年脱贫4户17人(2017年应纳尽纳识别42户162人,贫困发生率达84.96%),2018年脱贫74户293人(2018年分户识别16户61人),2019年脱贫74户294人,2020年脱贫51户241人(图2),2020年底贫困发生率降为0.0%,贫困村退出摘帽。

3" 托依鲁布隆村精准扶贫举措

作为易地扶贫整体搬迁村,托依鲁布隆村走出了一条“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基础,配套基础农业设施为依托,通过‘十户联牧’巩固发展畜牧业,解放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快速增收”的脱贫之路。实现了从牧区到城区再到产城融合新区,从牧民到居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一是发展果蔬大棚产业。依托阿克陶县设施农业基地资源,通过组织贫困户参加培训和全程服务管理,每座大棚年收入达到1.5万元,带动357人减贫。二是实施“十户联牧”为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畜牧业收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顾之忧,2018年开始实施“十户联牧”,扶持32户牧业大户代管全村8 307头(只)牲畜,户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带动96人减贫,同时释放劳动力289人,为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图2" 各年度脱贫户数、脱贫人口分布情况

3.1 盯紧“七个一批”提高贫困家庭收入水平

一是转移就业扶持一批。2014年至2020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13人次,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就地就近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等每年转移就业300余人次,共带动245人脱贫。二是产业发展扶持一批。2014年至2020年每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0余场次,2017年以来实施小额信贷92户435万元,规模发展高原牦牛、西门塔尔肉牛羊等畜牧养殖产业8 440头(只),建设种植果蔬大棚122座,带动385人脱贫。三是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安排4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共带动8人脱贫。四是生态补偿扶持一批。2014年至2020年已有5人为生态护林员、26人为草原管护员,每人每年1万元补贴,每年发放生态补偿费98.85万元,共带动54人脱贫。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共实施易地搬迁191户,通过种植蔬菜大棚和转移就业等后续扶持巩固措施,共带动187人脱贫。六是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2014年至2020年已通过综合社会保障使8户无劳动力家庭14人脱贫。

3.2 扎实推进“三个加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2.1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投资1 916万元建设小学,教职工38人;投资459万元建设幼儿园,教职工23人,北疆支教干部15人。严格“控辍保学”,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74人,没有失学辍学人员。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大中专院校学生87生次26.12万元。

3.2.2 加大健康扶贫力度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4项政策和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农牧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参保率100%,住院就诊报销比例达95%以上。在易地扶贫搬迁点投资700万元建设卫生院,医生10名,医护17名。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率100%,大病集中救治6人、慢病签约服务管理45人、重病兜底保障6人。

3.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托依鲁布隆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191套、商铺5间、果蔬大棚122座,并统一建设了“五通七有”各项基础设施。

4 退出村巩固拓展SWOT分析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提出“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的工作。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要求[3]。本文以托依鲁布隆村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农村集中安置的整体搬迁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4.1 优势(S)

4.1.1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

搬迁前,托依鲁布隆村为离县城365 km的山区村,山区交通极不方便,农牧民住房条件差,饮用河水、就医、子女就学条件十分落后。2017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托依鲁布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人均投资达6万元),并统一建设了“五通七有”各项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成功迈上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一步,这为后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4.1.2" 教育条件的改善

整村搬迁后,托依鲁布隆村全面落实自治区“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在大扶贫格局影响下,在昆仑佳苑投资1 916万元建设小学;投资459万元建设幼儿园。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严格“控辍保学”,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74人,没有失学辍学人员。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大中专院校学生87生次26.12万元,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在阻断贫困代代传承上发挥重要作用。

4.1.3" 致富门路的拓宽

搬迁前,托依鲁布隆村牧民只有以畜牧生产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为主的简单收入来源。整村易地搬迁后,不仅以“十户联牧”方式保证传统的畜牧生产收入、继续享受草场生态补贴、低保金、养老金和计划生育奖励金等政策性收入以外,还多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疆外务工和就近就业)工资性收入、搬迁点商铺经营性收入、种植蔬菜大棚收入及部分农民车辆运营收入等多种收入来源,这优化了搬迁村脱贫后的产业结构、显著拓宽了农牧民致富门路,为乡村振兴“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劣势(W)

4.2.1" 产业竞争力不强

托依鲁布隆村为新搬迁村,农牧民还没有完全掌握新型农业实用技术,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不高、利用效率不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家族式畜牧养殖尚未规模化、商品化;农牧民职业技能水平低,导致农牧民就业能力不高,这使发展服务业受到限制。

4.2.2" 内生动力不足

由于农牧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牧民长期在山区生活“与世隔绝”,从而导致村民生产技能单一、村民思想保守求稳、对目前的脱贫成绩安于现状。部分还存在观望政府政策性补贴,“等靠要”思想尚未彻底消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动性不强。

4.3" 机遇(O)

4.3.1"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4]。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托依鲁布隆村及其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4.3.2" 产城融合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乡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5]。国家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使托依鲁布隆村实现了从牧区到城区再到产城融合新区,村民实现了从牧民到居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离县城仅仅8 km的产城融合新区为托依鲁布隆村居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4.4" 挑战(T)

4.4.1" 农民综合水平难以提高

托依鲁布隆村缺少高素质农业、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和生产经验可复制的现代化新型农民。部分农民思想落后,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不适应。大部分农民国语水平较低,缺乏能人带动和示范引导,“三农”综合经济发展效益低。

4.4.2" 产业结构优化难度高

目前,托依鲁布隆村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性支持以外,主要靠“家族式十户联牧”的畜牧业、搬迁点蔬菜大棚产业、青壮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从长远来看,这3条收入线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制定的发展需求。目前的产业基础、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人才素质,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5" 对策与建议

5.1nbsp;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对促进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6]。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能够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还能够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农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主要目标,通过加大对新兴农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农产品服务体系,从而使农业产业链获得延伸,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7]。

5.2"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托依鲁布隆村可利用好整村搬迁脱贫退出后的乡村振兴战略机会,不断壮大特色优势畜牧业和新型蔬菜大棚产业,利用配套产业资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蔬菜大棚生产效率,逐步向规模化、商品化、特色品牌化发展。发展现代蔬菜农业,要抓住畜牧业、现代农业融合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要改变传统的畜牧业、蔬菜种植发展理念,将畜牧产品、绿色蔬菜逐步推向市场,围绕当地市场需求发展畜牧、农产品业发展,不断延长2种产业链,推进生产、加工、 运输一体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畜牧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带动增产、增收,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5.3"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转型是基础,培养人才是关键[8]。目前,托依鲁布隆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快速增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新搬迁农牧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强,无法满足高收入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为此进一步加强对青壮年劳动力的扶志扶智教育,转变就业理念,针对性进行基础能力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此,紧紧围绕畜牧业、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建立开展农民精准技能培训制度,进行覆盖富余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培训会,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6" 结束语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也是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脱贫攻坚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托依鲁布隆村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依靠国家易地搬迁政策,在村容村貌、农牧民生产生活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总结托依鲁布隆村脱贫攻坚成就的基础上,从易地搬迁后的产业特色、地理优势、农牧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乡村振兴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承伟.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J].党建,2020(6):25-27.

[2]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5-10-17.

[3] 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1):19-20.

[4] 徐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重点抓好四大关键环节[J].中国发展观察,2019(10):44-46,48.

[5] 赵海林.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转变城市偏向发展战略[J].中国乡村发现,2010(2):24-27.

[6] 邢治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农家参谋,2022(23):125-127.

[7] 高增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中国市场,2022(7):48-49.

[8] 杨建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思路探讨[J].云南农业,2022(6):43-44.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SWOT分析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6:31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4:55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7:59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8:05
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步伐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
红旗文稿(2015年24期)2016-01-06 13: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