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标准化教学模式探讨

2024-12-31 00:00:00董燕
中国标准化 2024年8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呈快速增长之势,建筑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均有着很大的需求,需要高校致力于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多种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和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标准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展开分析与探讨,首先结合文献分析了多学科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标准,接着对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阐述,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设置、师资培养、第二课堂等方面,最后通过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为建筑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

关键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能力标准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42

0 引 言

建设工程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建筑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施工资料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有关的具体工作,在我国的工程建筑建设事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从部分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该专业人才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包括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必备的能力标准,如:建筑工程知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BIM技术能力等不够全面和扎实,理应引起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的重视。因此,高校有必要实施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教学,从而助力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构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体系。为此,本文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标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 多学科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能力标准分析

高校要想为社会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需综合考虑,确定培养目标,合理制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多种必备能力标准。综合尹贻林(2023)[1]、汪慧(2023)[2]等学者对建筑工程人才能力标准的文献研究,提出以下几种多学科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必备的能力标准:(1)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规范等一系列知识,要求学生拥有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工程质量等方面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该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理解和科学应用各种规范与技术,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2)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工程项目在整体规划、组织、实施、控制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如: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各个层面控制与管理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主持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具备工程合同谈判、合同管理等能力。(3)学生还需要具备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大数据分析、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备应用BIM软件、管理BIM模型、协同设计BIM等技能。现代社会是一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现在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多媒体,因此,学生也需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除以上能力外,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另外,也需要学生眼光长远,多关注全球范围内比较领先的建筑工程技术成果,在专业视野上与国际化接轨,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国际建筑工程管理新动态的了解,准确评估和预判国内建筑工程行业近期发展趋势,从而积极引入符合国情的建筑工程管理新理念、新方法,提高适应国际社会环境的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2 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多学科复合型教学模式探讨

2.1 构建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重视对学生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能力。课程体系是实施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而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又在于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让课程设置更合理,课程结构更优化。

(1)可以制定“多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跨专业选修课+实践实训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适合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沿课程。(2)注重引进“翻转课程+慕课+项目教学”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3)注重引进先进高等学府的内容体系,设置学科前沿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建设交叉学科课程,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现场讲学,拓展学生的视野。

2.2 构建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体系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课程也是第一课堂的主体内容。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工程项目实施的参与管理及实践、建筑工地现场施工管理及协调的参与实践、行业企业实习实训等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体验现实生活中工程建设管理的运营流程及管理方法,从而让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主动涉足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为成为一名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3]。

2.3 重视多学科融合的第二课堂育人优势

通过构建内容丰富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第二课程,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优势。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可以包括科技比赛类课程、学术研究型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等。

(1)在第二课堂团体组建中注意吸纳多专业学生,并以学分、荣誉证书、表彰、实际企业项目接触机会等多种奖励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第二课堂及进行跨学科活动。(2)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注意配备多种技能或专业方向的教师群体,对其进度及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3)在第二课堂结课、结题时,鼓励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收获、成长、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形成规范性文档,纳入学校公共学习平台,以传播第二课堂经验。如此,建立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外,有效地拓展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2.4 打造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基础。在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打造一支涵盖多种学科和多种专业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通过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均得以提升。通过跨学科合作项目及跨学科交流活动的开展,让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其他学科教师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并与其他学科学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相互间展开知识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完善,逐渐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能力,努力成为知识面广、拥有多种核心能力的一专多能式的建设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

3 结 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朝向多学科交叉型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就该专业人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展开探讨,以为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综合能力及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尹贻林,牛一琦,柯洪,等.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标准构建路径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3,32(3):63-74.

[2]汪慧.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能力标准的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16):93-95.

[3]高乐,王春萍,刘媛,等.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创建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26-227.

作者简介

董燕,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非学历教育培训、工程管理。

(责任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