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往往隐藏着各种安全隐患,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与分类》从园林绿化工程实际的作业类型出发,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与分类。本文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总结提出标准的创新点,以更好地用于指导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的识别与分类,推动标准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标准解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25
0 引 言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版《安全生产法》提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带动了绿色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园林绿化行业的进步。在实际的园林绿化工程中,安全理念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园林绿化工程中必须要坚持的方针[1]。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存在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使得作业现场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相应提高,给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以及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规范,同时进一步创新园林绿化工程安全管理的模式,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水平,满足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安全性需求。
1 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安全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首要准则,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然而,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业现场的动态影响因素较多[2],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不仅阻碍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建设,更损害了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针对施工现场的作业类型准确识别危险源,发现安全隐患,进而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级,不仅能够规范园林绿化工程中安全隐患的识别和分类,便于后期的安全隐患监管治理,更能有效防范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安全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园林绿化工程作业现场的安全施工、监理、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2 标准内容解读
2.1 关于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与分类的基本要求、识别依据和过程、安全隐患的识别和分类等内容。适用于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的识别与分类。
2.2 关于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中将“安全隐患”定义为,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概率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后果为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包括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将“安全隐患识别”定义为发现、确认和描述安全隐患的过程。
2.3 关于基本要求
该标准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与分类的一般注意事项。在安全隐患识别的过程中要保证全面、系统、客观,确保能够真实反映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的风险和影响程度,同时应注意作业现场的连续性,强调安全隐患识别要深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进一步关注作业现场的时间变化、环境等因素对安全隐患识别的影响。
2.4 关于识别依据及过程
该标准提出了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的识别依据及过程。其中,识别依据包括规范性依据、技术性依据、经验性依据。将GB 6441和GB/T 13861作为该标准的规范性识别依据,列出20类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事故类型,明确园林绿化工程的安全隐患识别应围绕人、物、环境、管理四个因素展开,同时将安全隐患分为重大和一般两个等级。经验性依据则是采用类比的方式,统计分析类似工程中的安全隐患类型、存在部位等情况,并借鉴到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与分类过程中。
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的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分别为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作业程序分解、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作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辨识。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描述了安全隐患识别过程的先后顺序,提高了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的效率。
2.5 关于安全隐患识别和分类
该标准重点提出了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与分类的具体内容。依照识别过程,在收集工程资料之后,将园林绿化工程作业程序分解,具体分为园林绿化通用作业、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作业,机械作业和应急作业,以此来具体阐述园林绿化工程中安全隐患的内容。
在园林绿化通用作业方面,从管理、安全防护、作业类型的角度将园林绿化通用作业划分为基础管理、安全防护、施工场所、施工用电、高处作业、交叉作业、临边作业、明火作业、水体作业、涂装工程。根据以上作业类型,结合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安全隐患具体的识别内容。针对基础管理而言,安全管理制度缺项或无针对性、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安全防护而言,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对于施工场所来说,施工便道与现有通行道路接线和弯道处、陡坡、岔道位置无警示标志,道路有杂物堆放未保持畅通等情况,均是引发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的诱因。施工用电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该标准中具体识别出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隐患,如电缆未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配电箱接线未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等。此外,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水体作业、明火作业、交叉作业作为园林绿化工程中常见的作业类型,在作业过程中常会出现佩戴不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警示线、危险作业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等现象,都会导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淹溺事故的发生。涂装工程中存在的施工现场有明火、未采取通风措施等安全隐患,往往会导致中毒、窒息、火灾等事故。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安全是施工的首要准则[3]。在园林绿化施工作业方面,从具体的施工内容,将园林绿化施工作业划分为基坑工程、土方工程、脚手架工程、吊装作业、绿化种植工程、园林建筑及小品建设、园林道路及铺装工程,提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业时可能出现的具体的安全隐患。在基坑工程和土方工程中,施工时无防护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过度开挖等会导致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脚手架工程中常存在未设置安全绳、未持证上岗等隐患,会导致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对于吊装作业来说,未配备专职安全员、未设置警戒区域、吊物下方有人员行走和停留等均会造成起重伤害以及物体打击。绿化种植工程中作业现场未划定出安全区、施工现场未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苗木吊装未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会导致物体打击等事故。园林道路、建筑、小品施工时,材料堆放无序,码放不稳、非施工车辆随意进出施工现场等均容易引发物体打击、中毒、车辆伤害等事故。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辨别出各项隐患的等级,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系统地总结出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作业时应着重关注的安全部位,以及应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园林绿化养护作业方面,基于养护作业的具体内容,将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划分为树木修剪作业、病虫害防治作业、园林建筑及小品养护、园林道路及铺装养护、照明设施维护、附属设施维护,并以此来识别园林绿化养护作业时的安全隐患。在园林树木修剪作业时会出现登高修剪时未穿防滑鞋、操作人员未在安全作业范围内作业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病虫害防治作业常会出现配兑喷施农药和化肥时未佩戴防护用品、使用完毕的药品随意丢弃、施药区域未设立明显的警戒标识等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园林建筑及小品的维护、园路及铺装的维护中常见对建筑、小品、园路的修缮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作业人员进行建筑修缮时未采取围护措施、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等都会引发不同的安全事故。对于照明设施和附属设施维护,未由专业人员维修管理、未进行定期检验、报废设施未及时拆除等都会导致相应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园林绿化养护的内容出发,分类整理不同养护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使得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更直观、清晰,有利于后续的安全隐患治理。
在机械作业方面,根据园林绿化工程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列出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铲车、电焊机、载重汽车、绿篱机、割草机、喷雾器、园林油锯等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隐患。机械作业的安全隐患常见的有未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危险作业时未设有专人指挥、超负荷、超作业范围运行机械设备、未按照有关规定运载或储存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等,进而导致车辆伤害、触电、火灾、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在应急作业方面,从汛期作业、防台作业、高温抗旱作业、抗雪防冻作业四个方面出发,具体分析每一类作业的安全隐患内容。汛期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未检查施工现场内外排水设施,未定期、定人检查临电设施的绝缘状况,雨后施工未采取防滑措施等。防台作业的安全隐患有未对特殊树种加固支撑,大风过后未及时对受损设施进行检修等。高温抗旱作业多处于夏季炎热天气,因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灌溉时水管堵塞路道,跌倒行人,现场易燃易爆物品未设有防暴晒措施,未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散热检查等。抗雪防冻作业在风雪天气进行,气温相对较低,此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施工前未清除干净作业面的积雪、未设置灌溉设施保护措施等。以上列出的各项安全隐患均会导致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标准创新点
该标准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不同作业类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利于降低园林绿化工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其主要的创新点包括:基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实际作业类型,从人、物、环境、管理等因素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园林绿化工程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进行准确识别。
安全隐患识别内容深入到园林绿化工程实际的作业类型之中,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安全隐患识别具有指导作用。
在进行安全隐患识别的同时,分析出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并对隐患进行分级,能够为避免园林绿化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4 思考与建议
《园林绿化工程安全隐患识别与分类》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以促进园林绿化工程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安全性水平,发挥园林绿化工程责任单位的安全管理功能,推动园林绿化工程规范、安全、有序的开展,减少作业现场的事故发生率,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该标准发布后,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
一是园林绿化工程管理部门应深入施工、养护等单位开展标准应用指导,制作宣贯解读材料让单位、个人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鼓励各单位将标准落实执行到位。
二是制定并实施标准应用情况检查计划,形成检查情况和问题处理记录,定期开展标准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推动后续标准修订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文锦.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J ] . 居业,2020(7):177-178.
[2]陈平平.园林工程现场施工要点与管理注意事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13):101-103.
[3]陈浩.园林绿化施工的安全管理和节点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1(3):116-118.
作者简介
黄开战,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