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2024-12-31 00:00:00戚伟志戴晓烨
中国标准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困难标准化实践

摘 要:望亭水利枢纽首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评价工程,本文从调度运行、检查观测、维修养护等8个方面探究其标准化建设实践情况,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标准化管理的助推作用,指出标准化建设中存在技术标准不一、经费不足等困难,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探讨能深化今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并为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标准化,实践,创新,困难,对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19

0 引 言

2022年3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其评价标准,要求“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2022年底前,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全面启动标准化管理工作,2025年底前,大中型水闸基本实现标准化管理[1]。

1 工程概况

望亭水利枢纽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西,望虞河与京杭大运河相交处,是太湖流域重要控制性工程,具有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功能,1994年建成,2011—2012年更新改造。工程采用“上槽下洞”立交布置方式,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渡槽,下部为9孔矩形涵洞,每孔7.0米×6.5米(宽×高),设计流量400 m3/s,属中型水闸。

工程管理单位水利部太湖流城管理局苏州管理局(以下简称“苏州管理局”),多年坚持规范化管理,2017年8月,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2018年3月,通过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达标验收。“双通过”为望亭水利枢纽通过水利部标准化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标准化评价情况

《大中型水闸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包含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5大类28个子项,实行千分制赋分,通过水利部评价的工程,总分应达到 920分(含)以上,且主要类别得分不低于该类别总分的 85%[1]。依据《评价办法》规定,2022年11月,望亭水利枢纽先后通过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初评和水利部评价,成为首批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

3 标准化实践

3.1 统筹策划,制度建管标准化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苏州管理局制度管理办法》作为“根本大法”,指引、管理各项制度的制修订、废改立工作。对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示范文本编制要点》,编制《管理手册》《制度手册》《操作手册》,工作手册细化到管理事项、管理程序和管理岗位,形成管理流程图,针对性和执行性强。汇编覆盖综合管理类、水政监察类、安全生产类管理制度,涵盖行政、人事劳资、财务、党建、水政、安全生产全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度执行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究、留痕管理。

关键制度室内上墙、室外立牌,制定并执行《工程标识标牌设置技术标准》,规范标识标牌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工作,定期检查标识标牌,发现破损、变形、褪色等影响使用时及时整修或更换[2]。

3.2 精准操作,调度运行标准化

一是严格执行调度指令。依据《工程控制运用方案》,望亭水利枢纽运用按日平均流量控制,兼顾8时报汛流量,流量控制应符合规定:(1)调度流量不超过100 m3/s,允许偏差为±10 m3/ s。(2)调度流量超过100 m3/s时,允许偏差宜控制在±5%内,最大允许偏差为±10%。

二是严格执行《望亭水利枢纽操作规程》。接调度指令后由管理所负责人签发操作票给运行人员,操作前做好各项检查,操作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步骤有序进行,操作完毕详细记录闸门运行操作过程及相关指标,并将闸门调整报告及时上报。

三是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取得闸门运行工、电工等操作证方可上岗,每年结合专题开展闸门运行工、电工等技能竞赛,促进技术工人钻研业务,提升技能。

3.3 一丝不苟,检查观测标准化

第一,制定并执行《工程检查工作管理规定》,开展每日巡视、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掌握工程运行状态和运用情况。每日巡视至少 1 次;日常检查每月1次;定期检查每年汛前、汛后进行,对工程进行全面“体检”;工程经受特大洪水、台风、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或超设计水位运行后,发现较大隐患、异常或拟进行技术改造时,开展专项检查;每5年开展1次水下检查,检查护坦、门槽等水下部位设施是否破损。

第二,制定并执行《直管工程观测工作管理规定》,相对固定观测与资料整编人员,配备必要的观测仪器与设备,按规定的项目、测次和时间开展观测工作,并做好现场记录。每月1次观测主体工程伸缩缝和钢结构桥桥台接缝变形,上、中、下旬各观测1次测压管扬压力,汛后观测1次垂直位移和河道断面,观测结束及时进行数据整理、核实、整编分析,每年汛前组织整编分析成果审查,并将水准仪等观测设备委托检定。

3.4 抓在日常,维修养护标准化

制定并执行《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规定》。根据预算管理要求,每年年初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实施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采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合格竞标人承担外委维修养护项目。根据轻重缓急,细化维修养护工作计划,重点维修养护任务“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完成。

维修养护贯彻“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修并重”的原则,抓在日常,对照《直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质量标准》,以考核为抓手,保障水工建筑物、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完好、运行可靠。

3.5 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

制定并执行《苏州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一岗双责”;全覆盖辨识危险源,闸门、启闭机、变配电设备、启闭控制设备、隔水墙认定为重大危险源,执行“一源一案”制度;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按月、季开展安全检查督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分析评价、确定等级,及时整改治理;变配电设备每年进行预防性试验,防雷设施、灭火器、绝缘手套等安全设施器具配备齐全并定期检验;按5年周期开展闸门、启闭机安全检测,掌握关键设备状况。

制定并执行《苏州管理局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组建防汛抢险组织机构和应急抢险小分队,责任到人,保障防汛安全;编制1个综合应急预案、4个专项应急预案、若干现场处置方案,形成“1+4+N”预案体系,定期选择科目开展预案演练,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应急处突能力。

3.6 多方协同,工程防护标准化

望亭水利枢纽地跨苏州、无锡两市,两条重要河道贯穿管理范围,状况复杂,管理单位克服困难,与两地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完成了划界确权工作。2021年6月,属地人民政府公告望亭水利枢纽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成果,明确禁止危害工程安全活动事项。

联合公安、渔政建立常态化反捕鱼管控机制,强力应对外来人员擅入闸区违规捕鱼现象;与海事部门建立快速报告机制,及时处置船舶碰撞损坏运河渡槽事故;按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统一指挥”原则,苏州管理局与属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建立防汛抢险应急机制,落实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抢险队伍,签署防汛物资应急调用协议,明确大宗物资调运线路,为工程防汛安全提供外部保障。

3.7 保障有力,综合管理标准化

通过水管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更加顺畅。制定工作规则,规范工作行为;制定请示报告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制定督办工作管理办法,加强政务监管;制定审计检查发现问题追责管理办法,保证问题整改;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审计纪律;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提高职工业务能力;落实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党建引领,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苏州管理局获评省、市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3.8 搭建系统,信息化建设标准化

建设基于PLC程序控制的闸门监控系统,实现闸门实时监测信息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和事故报警、工程远程控制;建设视频监视系统实现上下游河道、启闭机室、中控室、管首、交通桥等重点区域实时视频监视;建设工情业务系统,搭建工程管理标准化平台,形成值班管理、工程运行、检查观测、设备管理、OA等模块,管理人员借助平台、手持终端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信息同步更新。

4 科技创新助力工程标准化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苏州管理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获得闸门自动锁定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水准尺自动调平装置及其调平方法发明专利授权,钢丝绳清洗装置、闸门拉杆收口装置、手持式河道断面观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以“降低望亭水利枢纽上下游闸门联动操作耗时”为课题开展QC小组活动,活动成果获评2022年度水利工程优秀质量管理小组Ⅰ类成果。鼓励技术干部每年撰写论文不少于1篇,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源于一线,用于一线,闸门自动锁定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等成果在检查观测、维修养护中的应用,显著解放人力提高了效率,改进了工作质量。应研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突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导向,提升成果转化在绩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中的比重,让创新保障标准落地实施,而且能够引领制定更完备标准[3],助推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5 标准化建设存在困难

5.1 技术标准不一,迟滞制度建设

受体制机制制约,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多头、分散,不同行业制定的规程存在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如电力、计量规程对仪器仪表的检定有不同规定,同一行业不同部门发布的规程针对某一具体对象的规定也可能不尽相同,由此导致管理单位在制修订制度时产生困惑。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内省市开展水利监督检查,也面临标准不统一,尺度有时不易把控的问题。

5.2 经费缩减,影响维修养护开展

苏州管理局主要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和浙江、上海两省(市)经费,不足部分通过单位自有资金创收解决。标准化建设任务繁重,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从2022年起维修养护经费压减近半,只能动用自有资金,但单位创收手段单一,创收能力薄弱,对维修养护正常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5.3 自动化设施不足,阻碍管理提质增效

望亭水利枢纽位于平原河网地区,上下游均毗邻船闸,工程运行受外界干扰明显,理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实际偏差较大,执行指令更多依靠传统经验调整闸门开度,对运行人员要求高;对扬压力、伸缩缝等仍然采用人工观测方式,劳动强度大,流于粗放不精细。

6 对策建议

6.1 完善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

定期识别,去陈纳新,用对用好相关规程规范,及时修订本单位相关制度,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制定流域性规程规范,统一流域水利工程管理标准[4]。管理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流域内各水管单位加强交流、同频共振,共同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6.2 建立维修养护资金保障机制

首先,积极向上沟通,争取下拨维修养护经费有所增长。其次,开源创收弥补资金不足,一是用足政策工具,积极协调地方水利、财政等部门,努力扩大望亭发电厂工程水费缴纳分配比例;二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闲置办公用房,提升资产运营收益;三是对外争取水利工程标准化技术咨询业务,以良好服务赢得口碑、创造效益。

6.3 数字赋能提升智慧管控水平

实施数字孪生望亭水利枢纽建设,补齐自动观测设施等硬件短板,研发调度运行模型、安全运行模型,完善L3级数据底板、BIM 模型、知识库、调度运行和安全运行“四预”业务应用功能,以 BIM 模型为应用主体,基于水文气象、防汛调度、安全监测数据,结合历史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开展预警、预报信息推送,实现系统自动调整闸门功能,调令执行完毕后及时反馈信息,保障工程安全可靠运行[5]。

7 结 语

标准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让“管理围绕标准,成果符合标准,标准成为习惯”成为所有职工的座右铭。应进一步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扎实做好标准化建设管理相关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其评价标准的通知[Z].2022.

[2]刘渤.浅析蚌埠闸工程管理标准化实践[J].治淮,2022(7):48-49.

[3]莫燕妮,植满溪,霍业凤.浅析科技创新转化标准的措施与路径[J].中国标准化,2023(24):20-23.

[4]谈叶飞,马福恒,王国利.水闸工程标准化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23(18):49-52.

[5]李超.数字孪生太浦闸:塑造未来水闸新形态[N].中国水利报,2023-2-23(8).

作者简介

戚伟志,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闸运行管理。

戴晓烨,通信作者,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闸运行管理。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困难标准化实践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选择困难症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