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环节下内蒙古鲜牛奶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与思考

2024-12-31 00:00:00李宁毕超高月红
中国标准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奶业标准化

摘 要:近年来,全国奶业需求端驱动力较大,内蒙古已经培育形成了奶业千亿级产业集群,百姓越来越重视鲜牛奶产品的质量安全,迫切需要采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奶产品安全水平,体现内蒙古鲜牛奶区域特色和产品优势。团体标准T/NMSP.MZB02.06-2023《“蒙”字标畜产品认证要求 内蒙古鲜牛奶》从牧场建设、饲草、养殖技术、原料乳、优质农畜产品全产业链环节进行规定,本文结合该团体标准,从内蒙古鲜牛奶的产品质量出发,重点分析不同标准下内蒙古鲜牛奶产地环境、理化质量、卫生安全等指标的差异性,从而助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奶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鲜牛奶,奶业,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16

奶业是内蒙古自治区优势产业,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坚持把奶业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产业”,乳业集群收入已达22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这里饲养着历经50年不断改良的优良奶牛品种,合理的饲养方法,科学的加工方式,造就了内蒙古鲜牛奶的非凡品质。内蒙古鲜牛奶产地环境达到绿色标准水平,奶牛养殖达到现代奶牛场的水平,原料乳的质量要求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并增加了特有的活性成分和热敏感指标,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现了内蒙古鲜牛奶区域特色和产品优势,内蒙古鲜牛奶根据现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从牧场建设、饲草、养殖技术、原料乳、优质农畜产品、贮存和运输等关键环节建设高质量标准,从而提升自治区乳业产品质量,更好地指导鲜牛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内蒙古奶业发展现状

1.1 内蒙古奶业发展情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奶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为企业做点对点的服务,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全产业链生态圈。2022年,内蒙古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25亿元,占全国奶业产值的35.3%。2017年至 2022年,自治区奶业持续发展[2]。2023年,呼和浩特市还将新建续建10个规模化奶牛牧场,推进伊利集团在托克托县18万头、土默特左旗沙尔营4.5万头智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蒙牛集团和林格尔县正缘4万头牧场建设和优质奶牛引进繁育,年内新增奶牛6万头。“十四五”期间,蒙牛集团启动了“万吨奶”行动,以呼和浩特市为产业核心,新建43座牧场,增加奶牛存栏33万头[3]。到2025年,蒙牛集团在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将实现“双倍增”,存栏超过60万头,日收奶突破1万吨,其中约70%保障呼和浩特市生产,为首府牧场端扩能升级提供保障。依托伊利、蒙牛等国家级龙头企业,自治区打造了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两大乳制品加工产业优势区,形成了液态奶、乳粉及风味乳制品等各具特色奶制品产品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2家,“中国乳都”品牌影响和城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乳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3500亿元,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全产业链生态圈。

1.2 内蒙古奶业质量安全分析

奶业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标准化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性工具,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乳都,要利用好标准化技术力量保障自治区奶业质量安全,为百姓生产放心的奶,督促企业依靠质量赢得长远发展。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对指导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202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陆续出台了奶业相关标准,奶业质量安全得到了全面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4]。相比发达国家,奶业质量标准尚待继续完善,标准数量不多,且大部分标准依旧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去实施,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数量不足,加之自治区有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低,且分布不合理,影响奶产品检测结果。因此,制定奶业相关团体标准有助于利用标准化技术力量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自治区企业长足发展。

2 鲜牛奶产业标准化现状分析

2.1 国家及行业鲜牛奶产业标准化情况

目前,我国公布的与鲜牛奶产业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共有81项,其中术语和定义标准7项,环境控制技术标准17项,育种标准3项,奶牛场建设标准8项,养殖技术标准8项,疫病防控标准14项,兽药使用标准2项,采集设备标准5项,质量检测标准7项,贮存与包装标准7项,追溯标准3项。奶业国家、行业标准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2 重点省区鲜牛奶产业地方标准研究现状

全国各省地方共有137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宁夏、湖南省、四川省、北京市、安徽省、陕西省等24个省市区,如图2所示。

经统计,标准涵盖奶牛场建设、品种繁育、疫病防控、饲养管理、产品品质、挤奶设备及工艺、质量追溯等重点环节,各省市区标准研究重点不同、标准数量和标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内蒙古鲜牛奶产业地方标准共39项,占全国鲜牛奶产业地方标准数量的22.15%,是全国省区地方标准平均数量的6.8倍。

2.3 内蒙古自治区鲜牛奶产业标准化情况

2.3.1 基本情况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现有鲜牛奶产业相关地方标准主要涉及术语和定义、奶牛场建设、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采集设备、挤奶工艺、产品品质及检测、运输、追溯等环节。其中术语和定义标准1项,奶牛场建设标准5项,养殖技术标准13项,疫病防控标准12项,采集设备标准1项,挤奶工艺标准1项,产品品质及检测标准1项,运输标准1项,追溯标准3项。内蒙古鲜牛奶产业重点环节标准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

2.3.2 标准水平评价

将内蒙古鲜牛奶团体标准与现有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中的指标进行逐级对比,从标准涉及的理化指标等进行对比,梳理内蒙古鲜牛奶团体标准相较于以上比对对象的共有指标、优(严)指标值,宽(松)指标值,一致指标值、独有指标项5类指标值。通过标准指标水平分析,内蒙古鲜牛奶产品标准质量特征指标突出,关键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和部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标准水平处于国内领跑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聚焦鲜牛奶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产品高品质,通过对产业链条中急需标准的制定补充,形成了链条全、质量高、效益优的全链条标准,能够指导鲜牛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奶业振兴。

3 内蒙古鲜牛奶标准先进性分析

3.1 内蒙古鲜牛奶标准先进性介绍

标准是认证的前提和依据,“蒙”字标标准不是国家、行业标准,也不是所有内蒙古制定的地方标准都是“蒙”字标标准,而是先进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部分标准,才能成为“蒙”字标标准,从而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蒙”字标团体标准的制定以高于行业绿色标准为前提,因此,通过“蒙”字标认证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在品质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内蒙古鲜牛奶团体标准任务来源明确,调研充分、编写规范,产地环境达到绿色标准水平,奶牛养殖达到现代奶牛场的水平,原料乳的质量要求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并增加了特有的活性成分和热敏感指标,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现了内蒙古鲜牛奶的区域特色和产品优势,凸显特色区域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该团体标准以内蒙古鲜牛奶相关检验数据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了内蒙古鲜牛奶的各项指标,为“蒙”字标认证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全方位品牌推广、全产业链品质追溯、全流程质量监控,把内蒙古鲜牛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好、运营好、管理好,助推自治区奶业高质量发展。

3.2 内蒙古鲜牛奶标准与国内、团体及企业标准比对情况

在理化指标比对方面,本团体标准T/ NMSP.MZB02.06—2023《“蒙”字标畜产品认证要求 内蒙古鲜牛奶》与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T/CSCA110059—2020《巴氏杀菌乳——鲜牛奶》、T/DACS003—2022《学生引用奶巴氏杀菌乳》、T/SHNX 001—2021《巴氏杀菌鲜牛乳、》T/ TDSTIA 004—2019《优质巴氏杀菌乳》及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各项指标比对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比对可知,T/NMSP.MZB02.06—2023《“蒙”字标畜产品认证要求 内蒙古鲜牛奶》共有8项理化指标,蛋白质指标优(严)于国标和T/DACS0 03—2022《学生引用奶 巴氏杀菌乳》、T/SHNX 001—2021《巴氏杀菌鲜牛乳》、T/TDSTIA004—2019《优质巴氏杀菌乳》,脂肪指标、非脂乳固体指标优(严)于国标和T/TDSTIA 004—2019《优质巴氏杀菌乳》,酸度指标、α-乳白蛋白指标、糠氨酸指标为一致指标项,乳铁蛋白指标优(严)于T/TDSTIA 004—2019《优质巴氏杀菌乳》,β-乳球蛋白指标优(严)于T/SHNX 001—2021《巴氏杀菌鲜牛乳》、T/TDSTIA 004—2019《优质巴氏杀菌乳》。可以看出,内蒙古鲜牛奶理化指标整体水平较高,营养价值丰富,原料乳的质量要求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并增加了特有的活性成分和热敏感指标,体现了内蒙古鲜牛奶区域特色和产品优势。“蒙”字标作为认证标准,有利于打造优势特色乳产品,提升企业知名度,标准发布后将为丰富和规范内蒙古自治区鲜牛奶开展“蒙”字标认证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指导意义和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4 结 语

内蒙古地处“黄金奶源带”,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独特的气温、光照、水资源等条件,造就了内蒙古鲜牛奶的“自然天成”。“蒙”字标团体标准的制定以高于行业绿色标准为前提,因此,通过“蒙”字标认证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在品质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优于其他同类产品。依托“蒙”字标标准的认证行动作为一项创新机制,在技术、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企业提出追求卓越的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在技术性能、生命周期、标杆定位等方面对产品品质提出创新性、引领性要求,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里程碑,释放了自治区优势农畜产品的活力,提升了优势农畜产品产业价值链。

标准化引领质量提升,标准化助力品牌建设。因此,依靠标准化技术力量科学指导企业生产高品质鲜牛奶,打造内蒙古品牌,为世界甄选草原尚品,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科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浅谈智慧农业标准化[J].中国标准化,2022(11):118-121.

[2]刘娜.内蒙古奶业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3]萨日娜,渊野雄二郎,千年笃.内蒙古奶源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乳业,2010(5):12-14.

[4]李昊.去年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N].中国食品安全报,2023-01-12(C01).

作者简介

李宁,副高级工程师,从事质量与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毕超,工程师,从事标准信息服务及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高月红,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标准化领域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奶业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研究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3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