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宁夏贺兰山东麓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区和酒庄酒产区,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成为宁夏重要的靓丽名片。2020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标志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欧盟市场受到地理标志同等保护,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越来越响,加强产区品牌保护势在必行。本文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优势、发展瓶颈多角度分析,提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14
0 引 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发展葡萄酒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20年6月,总书记再次考察宁夏时,特意到葡萄种植基地调研,总书记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1]。宁夏作为中国葡萄酒的后起之秀,葡萄酒产业的品牌效应急需彰显。因此,如何加快构建贺兰山东麓葡萄品牌价值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优势,剖析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立足宁夏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角度对加快构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策略。
1 葡萄酒产业优势分析
宁夏贺兰山东麓特别适宜葡萄生长结果及有机物质合成,其土壤、温度、海拔、降水等条件完美组合。得益于其独特的风土条件,加之产业规模等因素,产出的葡萄酒香气完整,甘润平衡。
1.1 风土条件
贺兰山东麓产区位于北纬37°43'~39°23',处于葡萄种植“黄金地带”[2],号称中国的“东方波尔多”。整个产区夏天无酷暑,平均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鉴于这里的天气特征,葡萄成熟后的含糖量较高,是我国优质葡萄酒的大本营。
1.2 葡萄酒产业规模
国际酒业巨头路易威登集团酩悦轩尼诗和国内葡萄酒知名企业中粮长城、张裕等纷纷在宁夏设酒庄。葡萄酒销往全国,并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截至2023年7月,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58.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35%左右。产区共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28家,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135万人次,葡萄酒出口增长率稳定在30%左右。202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320.22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8位,列级酒庄57家。
2 制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构建的瓶颈
从宏观看,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放缓的外因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土地成本上升和进口原料冲击等。从微观来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本身也存在着行业基础薄弱、协作机制运行僵化、葡萄酒文化氛围薄弱等内因。
2.1 行业基础薄弱
对于一二三产融合的葡萄酒产业来说,人才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宁夏位处西北内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土地成本较低,企业基地发展空间比较宽裕,但产业内的领军人才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匮乏,尤其是优秀酿酒师严重短缺,人才梯队建设滞后。
2.2 政府与企业之间协作机制僵化
共建、共治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尤其是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各个部门往往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难免产生推诿现象。如在遇到葡萄种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时,农业部门认为这应该归口环保部门,而环保部门却认为这是种植上的事,理应归口农业部门。
2.3 葡萄酒文化氛围薄弱,低端形象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
品牌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资产。生活中消费者往往将葡萄酒做为白酒的一个补充酒种来对待,整体受众群体都缺乏一种对葡萄酒自身品质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人文核心价值表达缺乏个性,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有待加强。
3 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的路径
新常态下,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构建,就要秉承高端+大众化消费并重的路线,全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发展理念,从推动产业融合、塑造品牌价值、厚植人文底蕴三个方面想办法,全面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
3.1 推动产业融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搭建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平台。以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吸引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聚集。
一是积极打造葡萄酒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弥补政府行政管理的漏洞,如建立行业管理制度和标准,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保护;二是建立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互助制度,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保障产业正常发展;三是积极推进产业质量监管,重点对产区环境、种苗、商标、品控等进行精细化、可视化监管。
3.2 塑造产区品牌,突出个性优势
品牌建设是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一是提升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办会层次,紧紧抓住银川作为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场的契机,加强交流互鉴和沟通合作,放大品牌效应;二是强化市场管理,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实施细则》《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3]等政策法规的落地执行,同时,大力引导红酒文化的价值导向,讲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故事,彰显高端化、差异化;三是创新展销模式,积极探索通过云上展示、直播互动等形式,为大众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推动葡萄酒企业向数字化发展[4];四是建立品牌推广营销战略,大胆进行营销创新,主动对接各类媒体渠道,多元化进行宣传,积极开展网上互动、体验和文化营销等模式,跟进互联网,发展新的经营策略。
3.3 厚植人文底蕴,实现产品价值
葡萄酒文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人文社科研究,探寻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打造葡萄酒文旅产业新高地;二是谋划葡萄酒文化传播策略,科学引导葡萄酒消费;三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通过真正的生态修复,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串联成的旅游产业已经释放出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应。闽宁红酒街、贺兰红共享酒庄等,为游客们搭建起葡萄采摘品尝、葡萄酒文化体验和葡萄酒加工酿造等于一体的葡萄酒产业品鉴之旅。葡萄种植反哺生态建设,并以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形式进入市场交易,实现“1+1gt;2”的绿色转型效应[5]。
4 结 语
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最佳载体。在其他产区不断快速发展下,宁夏作为葡萄酒产业的后起之秀,亟需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优势。因此,推进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协同攻关,探索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和运营模式,必将对加速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凝聚新动能起到典范性的创新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EB/OL].(2020-06-10)[2023-12-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112307527843544amp;wfr=spideramp;for=pc.
[2]曹柠,王振平.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8(6):112-115.
[3]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及市场规范的指导意见[Z].2014.
[4]田浩,周红.进口葡萄酒对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国际商贸,2016(7):102-103.
[5]王琳瑛.新区域主义示范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多维融合研究[J].北方园艺,2016(23):174-179.
作者简介
王舒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标准化。
穆彩霞,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标准体系构建、农业标准化。
(责任编辑: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