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高新农业实习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4-12-31 00:00:00鞠会艳刘宏魁谢忠雷张怡温海娇王聚斌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新农科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高新农业实习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把国家号召和典型案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传播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要成为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就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新农业;实习实践;新农科;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107-0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the high-tech agricultural practice course is to combine the national call and typical case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pread positive energ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at in order to become a new type of talents who know and love farmers, they must stud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d and contribute their own effort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high-tech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high-tech agriculture; internship practic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标志着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新农科建设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时代重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1]。经过几年不断拓展的新农科建设,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持续完善,高新农业实习实践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课程。高新农业实习实践主要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参观学习、典型现场的观摩、试验地实际操作,通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各种农业高新技术的理论与发展前沿。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实习使学生理解现代高新农业的主要内容,了解实习地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2-4],了解节水灌溉的技术原理与应用,了解实习地智能化设施农业的运行模式,了解国内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取得的成就,了解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等[5-6]。通过高新农业实习实践,使学生牢固树立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建设理念,坚定用现代化技术振兴乡村建设的信心,从而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而课程思政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新农业实习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教师引导讲解和学生亲身实践把国家号召和典型案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实地参观实践中让学生亲身体验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体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和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将自己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后能服务于社会,让学生牢记自己的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使学生清楚“谷为民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为提高中国人饭碗里的中国粮的产量和品质,学生们应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好所学知识,为合理施肥,保护土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高新农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高新农业实习实践的教学不同于以往实践课教学只是以参观学习为主,甚至不认真看和听的同学实习结束后一无所获。在高新农业实习实践教学中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参观实践、总结心得体会法,加深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记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看热闹。上课前让学生先查找国内外高新农业技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对比国内外高新农业的差异。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农业高新技术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较高层次上概括及技术构成的内容看,可以将农业高新技术分为3大类: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高新技术、现代管理高新技术[7]。教师介绍将要参观实习的高新农业生态园的情况,并指出所涉及到的一些高新农业新技术,使学生对参观实习地点有所了解,带着问题和求知欲、好奇心去参观。参观实习时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掌握哪些高新农业技术,请有经验的高新农业生态园的技术人员做详细讲解,避免学生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地一瞥而过。如去长春国信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实习时,了解到该公司致力于创建中国有机农业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示范基地,持续围绕有机食材进行产业化服务,提供包括科研、示范、培训、咨询、科技成果转让、产品深加工和市场开发等服务。自公司成立之初就以“食者无忧,尽享自然”为使命,以“有机农业”为旗帜,打造现代技术集成园区、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区和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和用一体化的农业高新区。同时采用“纵横结合一体化”的产业构思,以都市休闲乡村旅游和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一产、开拓三产,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学生参观该高新农业园区有机蔬果基地和有机杂粮基地时,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发展有机农业的重点任务和前瞻性;鼓励学生思考怎样运用所学的土壤、肥料、作物栽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有机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观实习后学生及时总结心得体会,对参观实习内容加深了记忆,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参观实习后记录心得体会写到“彻底将我们在教学楼中僵化的思维打破,汇入活跃丰富的各色经营理念,坚定了我们学好专业知识,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思想”。学生感叹于当前农业技术水平的先进,既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兴趣。学生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的迫切需求,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所担任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法进行实习教学,使实习内容得到了加深和升华,便于运用和借鉴高新农业技术。

2" 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融合

采用课堂和线上多媒体教学、实地参观学习、动手实践等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时将视频、图片、文字说明等方法融合为一体,搜索网络资源,课后采取线上答疑、探讨等方式。实习过程中抓住机会提问,引导学生讨论,使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新农业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产实践中,通过参观一些高新农业生态园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施肥和有机农业对于保护绿水青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在教与学实践中用一些实例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8]。如带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参观通榆县“科技小院”时,由常驻“科技小院”的科技人员讲述了农业专业知识,如盐碱土理化性质测定,肥料的种类、性质、施用技术等在科学施肥及农作物尤其是玉米、水稻种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带队指导教师在田间根据作物出现的营养失调症状结合课堂上讲解的失调症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田间观察到的作物营养失调症状作出正确诊断,并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肥料性质和施用技术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以便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实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融合,使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技扶贫的显著效果,通过贫困户讲解科技扶贫增产增收,使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树立努力学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志向。

同学们参观了有机农业生态园区后对有机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把学习到的有机农业知识和看到的有机农业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比较,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有机农业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要求生产人员在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真正保障有机农产品的品质。通过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采用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结合蔬菜、果树、作物生长与栽培技术特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机标准,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激素及转基因产物,最终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农产品。参观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所见所闻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土壤的化肥、农药残留、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技术人员就同学们的疑惑进行了耐心解答,使同学们了解了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如要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壤,使用前需要3年的有机转换期;有机农业施用有机肥而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有机肥可以给植物提供多种养分,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在预防病虫害方面,有机农业多采用以虫治虫和使用植物源、动物源的有机药物,杜绝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常使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寄生蜂,其被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物防治。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其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化蛹,并引起寄主死亡。赤眼蜂可寄生于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甘蔗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中,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赤眼蜂几乎是所有的螟虫昆虫的天敌,因此,在有机农业实际生产中,可以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粮食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实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升华。

参观实习长春国信现代农业有机蔬菜智能温室、长春市农博园智能温室、吉林省占林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园、吉林省智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莲花山分公司生态园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后,同学们亲身感受到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同学们在智能温室看到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技术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温室内的温湿度、通风状况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等,并且在手机上远程控制和调整温室内通风及温度、湿度等。对比咱们农业大国以前的传统农业,今天高新农业的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中科技发生的重大变革,坚定了学生的专业信念,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 在实习实践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实习实践中结合实习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表1),启发学生思考,如盐入水般在实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在梨树县实习参观“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博物馆设置了6个区域,以声、光、电结合的现代多媒体、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实物展品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展示了中国黑土地的演变过程及黑土地保护的经验做法。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到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之一,具有土质疏松、养分全、肥力高的特点。中国黑土地的形成、退化、利用和保护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制定减少土壤污染和修复土壤及保护黑土地的方案,学生利用学习到的黑土地保护知识制定保护黑土地的有效措施。通过参观学习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过度开垦、耕作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黑土地肥力下降,理化性质不良,黑土地资源的丧失和退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保护黑土地资源,实施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已刻不容缓。这坚定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决心,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保护土壤尤其是保护和利用黑土地及合理施肥的生态观,自觉成为保护绿水青山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在长春农业博览园红色教育园区参观时,边参观同学们边讨论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对国家粮食生产、耕地、粮食安全进行保护和保障,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被用谷物和种子等做成的粮仓、“一带一路”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宣传所震撼。展厅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农业元素和创意农业方式,运用现场种植和景观造型相结合的手法制作多组景观,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奋力书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努力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作为知农爱农的农业科技人员肩负着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通过参观学习,学生们感受到农业在国家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通榆县实地参观了春阳村种粮大户的玉米田,体会到“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员助力贫困农户获得玉米丰产,脱贫致富,振兴乡村建设的感人事例。“科技小院”是一种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模式。在作物生长季节,科技人员常驻位于乡村的“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达到科技兴农、科普惠农的目标。在玉米田间,听脱贫产粮大户讲解科技扶贫增产增收后,同学们坚定了努力学习,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振兴乡村的信心。通榆县气候干旱,风沙大,盐碱地面积较大,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村贫困人群收入低。在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的指引下,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多所农业大学和通榆县一些农业公司合作开展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活动,助力一些贫困户成功脱贫。参观通榆县天意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稻基地后,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长效扶贫、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也真正领会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新农科建设需要涉农专业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和各大科技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因此,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等逐渐纳入新农科的建设中,以培养新型农科类人才。在高新农业实习实践的参观实习中,同学们真切体会到现代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后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新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高新农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农业博览园红色教育园区参观实习中,润物细无声地对同学们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同学们知农爱农[9-10]。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国家战略举措,为保障中国人饭碗中中国粮的安全性,就必须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同学们肩负着保护黑土地,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绿水青山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灯,王业社.新农科背景下园林学科“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园艺,2023,46(3):173-174,180.

[2] 宫国安,钱朗,赵彩云.当代科技核心领域中的高新农业技术[J].种子科技,2011,29(10):21-23.

[3] 邓须军,温春生,陈秋波,等.海南东南部高新农业发展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09,33(2):68-73.

[4] 殷登科,王玉洁,宋晓燕,等.构建青岛“一带一路”国际高新农业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以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231-233.

[5] 曹增强,张星星.永定河流域有机旱作杂粮品牌农业发展模式探索[J].山西农经,2023(21):153-156.

[6] 吕悦.农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2):209-210.

[7] 周明.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J].南方农业,2020,14(33):140-141.

[8] 屈波,陈浩,杜华明,等.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自然资源学实践项目的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6):72-74.

[9] 王鑫宏,王政炎.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43(12):10-17.

[10] 张娟,王芷娴.高校思政课服务“三农”的逻辑理路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4):129-132.

猜你喜欢
新农科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