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在广大农村地区挖掘特色资源,探索合作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该文着眼于乡村特色产业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独特意义,通过调查鲁西北平原地区某农村发展羊肚菌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特色产业;鲁西北;农村;羊肚菌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089-05
Abstract: If the countryside wants to be revitalized, the industry must be revitalize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primary premis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t the moment of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ffectively connecting with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xcavating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exploring cooperation models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an all-round way. Focusing on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chella industry in a rural area in the northwest plain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northwest Shandong; rural areas; Morchell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城乡公共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2]。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层面上来看,近年来我国越来越认识到特色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上日程。而在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基层发展特色产业仍然面临着资源、人才、技术、市场和营销等多方面考验。
1 特色产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可见,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积极扩大就业,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 考察概况
X村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地处冀鲁豫3省交界处的平原地区。据当地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县布局羊肚菌产业之初即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图1)低于全市(图2)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8个县级行政区排名中整体偏低。此外,该县产业融合发展起步较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资源分配不协调,农企联结机制不紧密的问题,农民不能充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截至2022年,该县3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 24.3∶30.8∶44.9[3],该县公路护栏板生产与加工、镀锌板材加工、棉纱和无纺布纺织等第二产业相对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房地产服务等第三产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9%[3],同样具有显著优势。但相较于邻县的东阿阿胶、凤祥食品等上市品牌,该县缺乏第一产业的特色产业。由于农业在3次产业结构中占比偏低,缺乏农业特色产业且传统种植经济回报率偏低,直到2020年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的最后一年,该县97个扶贫重点村和省定贫困村才全部摘帽退出[5]。
X村共1 589人,耕地2 100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位于鲁西北平原地区北纬36°26′43″、东经115°24′32″处,海拔高程为-24 m。因为不具备“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先天地理优势,该村村民常年依靠传统种植业为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蒜为主。北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产量受天气影响大,而且需要精耕细作,因此传统种植业的时间成本较高、效益偏低、劳动生产率低下。2021年,该村通过多方考察对比,最终确定了发展羊肚菌特色种植产业,并用2个月时间建成了占地3亩的标准化温室试验大棚。
3" 产业优势
X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相较于传统种植,X村发展的羊肚菌特色种植具有项目、政策、经营等多重优势。
3.1" 项目优势突出
羊肚菌作为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及药用菌,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8种维生素,此外还包含着丰富的脂类、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被称为“菌中之王”,属于高端特色农产品。在效益方面,羊肚菌更是远高于传统农作物。市场上鲜菌的价格为110~120元/kg,亩产鲜品150~250 kg;晒干后的价格为1 200~2 400元/kg,亩产干品为15~25 kg。X村的羊肚菌上市后,一座温室试验大棚的收益为9万元(数据均为实地调研得出)。此外,羊肚菌的种植不需要太多劳动力,以一个家庭为例,2个劳动力可以种植3至5亩羊肚菌。羊肚菌冬种春收,其种植和生产季节属于农闲时节,生长周期为4个月,其余时间可以轮作种植蔬菜、瓜果,农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冬闲地不闲”,实现多重收益,是一个产业扶贫的好项目。
3.2" 政策扶持完善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2]”近年来,X村所在的街道为推动辖区村庄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明确了“一村一产业,村村有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政策向农业聚焦、资金向农村倾斜。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调研论证,初步发展了羊肚菌种植、鲁西黄牛养殖、富硒樱桃和山农酥梨等11个特色产业项目,大大拓宽了集体和群众的增收渠道,全力支持辖区村庄“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吸纳了124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企业负责人、致富带头人、优秀退伍军人进入“企业人才库”和“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鼓励他们带领村民致富。此外,为更好发挥电子商务资源禀赋优势,做大本地特色产业,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城区区位优势,加强政企联动机制,聚焦村级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了多项工作举措,初步打造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聚集地,以促进乡村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此外,X村在设施农业用地申报与审批、羊肚菌产业资金协调和产品对外宣传推介等方面也获得了当地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3.3" 经营模式合理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2]”羊肚菌特色种植虽然周期短、见效快,但是投入成本高、风险大,依靠本村农户的储蓄难以支撑前期投入。而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发展,社会资本开始进入乡村,如果社会化资本介入乡村特色产业的比重过大,不能够及时探索出合理的经营模式,乡村振兴就不能够使各方和农民共享收益,极易造成“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局面。2022年,X村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挖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潜力,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由农户自愿承包大棚,合作社协调贷款,企业提供资源,带动农户种植,实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X村在原有成功种植的经验基础上又扩建了11座羊肚菌标准化温室大棚,占地23亩,至今已初具规模。在信贷方面,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与某农商银行合作进行整村授信。目前,X村552户家庭中授信户数达到207户、金额5 333.17万元,用信户数73户、金额1 621.49万元,存款余额达3 000余万元(数据均为实地调研得出)。在温室大棚建设方面,由该县某房地产龙头企业提供建材和施工,对温室大棚进行主要投资,而且旗下的酒店分担了部分羊肚菌产品的销路。在日常运营方面,农户对温室大棚进行管理。如此一来,充分盘活了现有资源,促进了各方收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增收。
4 现实困境
X村羊肚菌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初具规模并迎来了几轮丰收。然而在城乡资源配置、成本控制、产品销售、品牌创建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4.1 城乡资源配置有待完善
长久以来,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城乡治理不协调是造成城乡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保障,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装备是发展设施农业及乡村特色产业的薄弱环节。以X村为例,2022年X村首批试验的3亩羊肚菌成熟之后,为确保羊肚菌的品质,除了将新鲜羊肚菌销往各地外,X村还对羊肚菌进行烘干,销售羊肚菌干品。但是X村不具备专业烘干设备,因此将产品统一运到城市里进行烘干,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烘干费和运输费。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及乡村产业发展逐步走入正轨,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上的各项资源配置在农村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4.2 成本控制有待加强
X村在刚刚引进羊肚菌种植项目时,首先是由村集体和部分党员试种,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种植意愿,吸引更多村民加入种植队伍,保证羊肚菌的成活率,X村建立了占地3亩的高标准温室试验大棚。直到2023年,12座羊肚菌种植大棚均为标准化温室大棚,每座大棚的造价大概为10万元。大棚栽培这种单一的种植模式虽然在控制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和抵御极端天气影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是成本投入方面仍然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4.3 产品销路有待拓宽
目前,X村的羊肚菌种植面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市场引导,所售卖的产品均为初级农产品,存在产品形式较少、销路较窄的问题。当前X村的羊肚菌主要依靠2种销路:一是直接由主要投资方即该县某房地产企业旗下的酒店采购,另外一种则是由外地客商统一采购。2022年夏天,X村开始探索电商营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产品上市之前尚未做好品牌创建、账号维护、店铺运营和流量获取等工作,因此并没有真正通过电商实现销售。2023年全村12个温室大棚的羊肚菌迎来大丰收。该村引进了2台烘干设备,每天能烘干鲜羊肚菌600多kg,X村将烘干后的羊肚菌装瓶后做成礼盒销售,并创立了自有品牌,自主设计了产品外包装。然而,由于品牌知名度较低和电商团队运营能力欠缺等多方面原因,X村2023年羊肚菌产品的线上营销收效甚微,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
4.4" 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X村羊肚菌种植虽然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这种特色产业的发展受传统种植业的影响较大。作为高端农产品,羊肚菌在营销方面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种植。但是X村的农户更多的是满足于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并没有树立起高度的品牌意识,在品牌创建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主要投资方是房地产企业出身,他们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该房地产集团并没有开创专门的农业板块,相对缺乏对农业品牌培育提升的经验和精力,其更多的是充当投资者,而不是经营者的角色。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二者管理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户的权益和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难以在资源、资金、品牌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因此会造成“大资源,小产品”的问题,制约着X村羊肚菌产业的品牌建设。
4.5" 专业人才相对紧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需求方面,农村特色产业不同于传统种植业,它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对于种植户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却很高。X村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主要分为2类:一是懂技术的种植专家。羊肚菌的播种和培育受当期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较大,和当地的空气温度、湿度、降水量、降雨时间的早晚及土壤酸碱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育优质羊肚菌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把控,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层层把关。二是懂运营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销售和种植同样重要,甚至比种植还重要,而发挥互联网优势,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是今后羊肚菌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因此,电商业务精英同样是X村发展特色产业急需吸引的人才。
5" 对策建议
洞悉乡村振兴大势、全方位促进羊肚菌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X村特色产业崛起的当务之急。为切实解决X村当前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引导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根据X村的诉求,现提出几点建议。
5.1" 完善城乡资源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具体要求。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对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而言,还要加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等的均衡配置。在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不同于在城市中经营企业,乡村更难形成集聚效应,缺乏相对成熟的市场运作思维和完善的市场经营战略,对于市场信息的掌握有着较强的自发性和滞后性。政府方面更应该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充分协调资源、加强市场引导,引导菌农及时掌握产品动态和市场信息,加大政策扶持,按照市场需求布局羊肚菌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5.2" 探索多样化的种植模式
能否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变量。除了前文提到的引进烘干设备可以在长效上节约产品加工和运输的费用,种植模式的转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目前,羊肚菌的种植主要分为大田栽培、林下栽培、室内栽培和反季节栽培等几种模式,各地区通常根据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相应的种植模式。其中,大田栽培更具规模效应,是当前羊肚菌种植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具有风险性低、可操作性强、投入产出比高的相对优势,其更适用于大规模的羊肚菌基地栽培。相较于大田栽培,林下栽培所需的林下田地在租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可以节省出搭建遮阳棚的一系列费用。而且,林下腐殖质含量丰富,土壤潮湿、透气性好,林下腐殖质为土壤提供了天然的养分,非常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和增产。但是通过实地调查,近年来X村积极响应国家“整改复耕”、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号召,林木种植业大幅缩减,发展羊肚菌林下栽培存在现实性的难题。而室内栽培和反季节栽培虽然较易实现出菇,但要追求较高的投入产出,具有一定盈利,则非易事。室内栽培对环境条件、种性的要求远高于大田栽培,而反季节栽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拉长出菇周期,实现高产。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X村更适合发展拱棚栽培模式。相较于标准化温室大棚,拱棚多用塑料覆盖,设备简单,成本低,而且X村的土壤环境适宜发展羊肚菌和黄瓜轮作,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实现增产增效。
5.3" 促进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促进营销方式的多元化需要政府和经营主体共同发力。政府要不断完善城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及时做好信息、资源、技术和平台建设,为当地羊肚菌产品营销提供更多的推介窗口和销售平台。乡村基层组织要开展羊肚菌产品全产业链业务,全方位提升羊肚菌食药两用的初步加工能力,并积极与餐饮、医药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羊肚菌“药食同源”产品模式,畅通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电商平台的搭建,加强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对接,布局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兴电商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多范围地宣传产品,使X村的羊肚菌趁早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依靠中原地区交通和物流的优势,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5.4" 打造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要创建绿色有机品牌,促进羊肚菌产业转型升级。首先,X村应该解决初级农产品售价低、销售难、附加值低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短板,要加快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不断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制作预制菜和礼盒装速溶粉等产品的研发。当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羊肚菌知名品牌和企业[6]。X村应该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以当地知名的人物故事、红色文化、民间传说等为切入口积极培育羊肚菌品牌,做好市场调研、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价值,支持企业加大力度塑造商品品牌,充分运用好自己的商标品牌,采取统一包装、分级销售、集中宣传等营销模式,抢占当地同类产品的市场制高点。鼓励企业在主要终端产品销售核心区域建设品牌示范店,开展网络精准营销和体验式营销,支持企业线上线下“2条腿走路”,积极参与线下产品交易会和博览会,实施羊肚菌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开拓羊肚菌产品终端消费市场,打响当地羊肚菌产品的知名度。
5.5" 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充分释放乡村人才活力是当前农村地区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长久以来,农村地区的优秀人才持续外流、人才结构面临失衡。随着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圆满收官,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乡村振兴的大势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X村来说,应该着重从“引才”和“留才”2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当地农业科技院校的优势,综合运用资金、政策、技术支撑等措施,建立乡村实用人才引进的机制,完善和创新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基础作用,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大力培育本土乡村人才,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发展,引导本地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促进本土人才和资金回流,反哺本村羊肚菌产业发展,增强乡村人才乡土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各类人才智力支持作用。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进程,建立乡村人才智库及乡村人才储备力量。2023年6月,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带领聊城市食药用菌产业服务团在X村进行羊肚菌种植技术和拱棚羊肚菌——黄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培训,为当地菌农免费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当地政府应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形成科技助农的常态化机制,以科技助农赋能乡村振兴。还要注重电子商务师的吸引和培养。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农村电商有其独特之处,包括维护账号、店铺运营、流量获取等步骤有着一套专业的规则,特别是羊肚菌产品涉及食品安全和药品保健的问题,这使电商平台的搭建和运营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因此,做好专业化技术人才的相关工作至关重要。
6" 结束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发展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X村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其在资金、政策等的支持下已经初具规模,开辟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探索了农企合作的新模式。接下来,X村的羊肚菌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地政府应该推动城乡治理现代化,完善城乡资源配置,重点帮助X村做好模式转变、多元营销、品牌创建和人才吸引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02-03)[2024-02-04].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2/content_6929934.htm.
[3] 冠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2022年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3-20)[2023-07-25].http://www.guanxian.gov.cn/site_gxgxtjju/channel_x_5417_6358/doc_65380a55fc96dbda3a59
3127.html.
[4] 聊城市统计局官方网站.2022年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3-20)[2023-07-25].http://tjj.liaocheng.gov.cn/channel_t_178_12980/doc_648c73dab716cf3ad150efc7.html.
[5] 冠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2020年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2-01)[2023-07-25].http://www.guanxian.gov.cn/site_gxgxtjju/channel_x_5417_6358/doc_65380a33fc96dbda3a59309b.html.
[6] 张彦飞,郝哲,拓新,等.国内羊肚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纪实[C]//中国菌物学会.2017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2017:4.